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60,分84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迦叶传衣弥勒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
诸天传
龙树开铁塔传密教
龙树传法提婆
龙树菩萨传
默传
默传心印
宝林传
续宝林传
续高僧传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衣钵相传
宣传为说
传译感通
迦叶传衣弥勒
【佛学大辞典】
(传说)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于鸡足山入定,以传之于弥勒。毗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为粪扫衣,西域记以为金襕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著之。」智度论三曰:「迦叶即著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钵捉杖,如金翅鸟现上升虚空。(中略)与衣钵俱,作是愿言:令我身不坏,弥勒成佛,我骨身还出,以此因缘度众生。如是思惟已,直入耆阇崛山石头中,如入软泥,入已还合。」毗奈耶杂事四十曰:「大迦摄波,欲涅槃住鸡足山中,于三峰中敷草而坐,作如是念:我今宜以世尊所授粪扫纳衣用覆于身,令身乃至慈氏下生,彼薄伽梵,以我此身示诸弟子及诸大众,令生厌离,即便入定三峰覆身,犹如密室,不坏而住。」付法藏传一曰:「迦叶至鸡足山,于草敷上跏趺而坐,作是愿言:今此身著佛所与粪扫之衣,自持己钵乃至弥勒,令不朽坏,使彼弟子皆见我身而生厌恶。(中略)时弥勒佛,即就迦叶取僧伽梨,时大众见神力,除憍慢心,成阿罗汉。」西域记九曰:「如来化缘斯毕,垂将涅槃。告迦叶波曰:我于旷劫勤修苦行,为诸众生求无上法。昔所愿期,今已果满。我今将欲入大涅槃,以诸法藏嘱累于汝,住持宣布,勿有失坠。姨母所献金缕袈裟,慈氏成佛,留以传付。」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天台宗六祖荆溪湛然撰。为注释三大部中之摩诃止观者。普通略称为止观辅行,辅行或弘决。
诸天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宋行霆撰。为修天供记大梵天等之传,且定道场之列次。
龙树开铁塔传密教
【佛学大辞典】
(传说)(参见:铁塔)
龙树传法提婆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提婆)
提婆
【佛学大辞典】
(杂语)Deva,译曰天。如摩诃提婆之译为大天。提婆达多之译为天授是也。【又】(人名)又作提波,菩萨名,译作天,后以一目施神,故曰迦那提婆Ka%n!adeva,伽那者片目之义。或以一目授女子。本执师子国人,龙树之弟子,付法藏第十四祖也。提婆菩萨传曰:「提婆菩萨,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博识才辩,擅名诸国,而以人不信受其言为忧。其国中有大天神,曰大自在天,有人求愿,能令满足。提婆诣庙求入相见,主庙者言:天像至神,不可正视,又使人百日失心。提婆言:是我所愿见,若不如此,我岂欲见。主庙者奇其志气,使入庙。天像动其眼,怒目视之。提婆问天:神则神矣,何其小也?当以威灵感人,智德伏物。而以黄金自多,动颇梨荧惑人,非我所望。便梯像凿出其眼。观者皆惊异。提婆言:我使汝等知神不假形,情不托形而已。吾既非慢,神亦非辱也。言已而出,其夜备精馔供天神。天神言:汝得我心,人得我形,汝以心供,人以质馈,知而敬我者汝,畏而诬我者人,汝所供馔尽美,唯无我所须,我所乏者左眼,能施我者便可出之。提婆应命以左手出眼与之。天神赞曰:善哉丈夫,真上施也,汝求何愿,我必如汝意。提婆言:我禀明心,不假外质,唯恨悠悠蒙朦,不知信受我言,神赐我愿,必当令我言不虚没。神言:必如愿。于是退诣龙树菩萨,受出家法,剃头法服,周游扬化。时南天竺王信受邪道,沙门亲子不得一见,提婆欲化之,变形为宿卫士,能干事。王见之喜,问其人,提婆言:我是一切智人。王惊异,以种种事验之,果然。于是集国中一切婆罗门使论议,无一敌者,皆剃发为弟子。有一邪道弟子,耻其师屈,自誓汝以口伏我,我以力伏汝。偶见提婆独由禅起经行,以刀决之,五脏委地。提婆言:是我先业所害,非汝也。悟然而化。初以眼施神无一目,时人号曰迦那提婆。」百论疏上之上曰:「提婆者天也。盖是其本名,末称伽那提婆。伽那者,小一目。以一目施天神,故以为名。复传云:提婆曾乞食。有女人应发道心,于婆提眼生爱。提婆出之示之,但是不净,因以发心,故小一目也。」
龙树菩萨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秦罗什译。与付法藏传龙树章大同。
默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心传心,见性成佛,在宗门传授言语之外,故曰默。六祖坛经曰:「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
默传心印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源诸诠二曰:「毕竟不与他先言知字,直待自悟,方验实是亲證其体,然后印之,令绝馀疑,故云默传心印。所言默者,唯默知字,非总不言。」
宝林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建康沙门慧炬与天竺三藏胜持编禅宗诸祖传法之谶记及宗师之机缘,名为宝林传(稽古略三),如七佛之说偈,世尊之拈华,皆宝林之捏造也。而传灯广灯等诸录皆因袭之以为口实。释门正统四曰:「德宗之末,乃有金陵沙六慧炬,撰宝林传,誇大其宗。至与僧传所记,如皂白冰炭之不相入。(中略)铠庵论之曰:宝林说诡,非特达磨慧可事迹与僧传不同,其最虚诞无稽而流俗至今犹以为然者,七佛说偈世尊拈华是也。」
续宝林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代梁朝南岳维劲,唐昭宗光化年中集宝林传以后宗师之机缘,作续宝林传四卷。见稽古略三。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参见:宝林传)附录。
续高僧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十卷,唐道宣集。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俗语佛源】
俗语中以谓本无其事因传说者多,大家就信以为真。此语源自佛教《景德传灯录·契纳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又《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僧问:『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李君冈)
衣钵相传
【俗语佛源】
「衣」指「三衣」,即僧尼不同场合所穿用的三种法衣。「钵」即僧尼所用的食器,由梵名钵多罗而来。「衣钵」代表僧人随身所有之物。佛教禅宗师徒间传法,常以衣钵为信,称为衣钵相传。如《坛经·行由品》:「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后以衣钵相传指师徒之间以技术、学问相传授。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四十:「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也比喻前人的学术思想或艺术手法对后人的影响。苏渊雷《袁中郎全集序》:「后来如卮言日出的庄周和饺杯责子的陶潜,以及唐之白居易、宋之苏轼等,都是衣钵相传的一系。」也作「衣钵相承」,郭若《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韩非子》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禹振声)
宣传为说
【三藏法数】
宣,扬也;传,转也。谓自己所得之法,展转为他人说,故名宣传为说。
传译感通
【三藏法数】
传译者,谓西天传至东土,译彼梵语,成此华言也。盖此经前后凡二译。一晋义熙十四年,北天竺僧佛度跋陀罗,于扬州谢司空寺,译梵本为三万六千偈,成六十卷。一唐證圣元年,于阗国僧实叉难陀,于东都佛授记寺,再译旧文,兼补诸阙,增益九千偈,共前四万五千偈,成八十卷。即今流传者是也。感通者,佛度跋陀罗译经之时,感龙王遣二青衣童子,每日从池而出,以给瓶砚之水。实叉难陀译经之时,感天降甘露,徵应良多,备载传记也。(梵语佛度跋陀罗,华言觉贤。梵语实叉难陀,华言喜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