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曼衍 拼音:màn yǎn
1.绵延不绝。《庄子。寓言》:「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2.分布、扩散。《文选。扬雄。甘泉赋》:「駮交错而曼衍兮,嵈𡽁隗乎其相婴。」
2.分布、扩散。《文选。扬雄。甘泉赋》:「駮交错而曼衍兮,嵈𡽁隗乎其相婴。」
《漢語大詞典》:发闻(發聞)
(1).传播;显扬。《书·吕刑》:“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孔颖达 疏:“ 苗 民自谓是德刑者,发闻於外,惟乃皆是腥臭。”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 虞 舜 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内得人心,外破 苏茂 ,威震邻敌,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女子之善,既非世教所奬成,其事实亦罕发闻於后。” 清 朱仕琇 《松溪令潘公去思碑》:“他日去柄大政於朝,勋劳天下。究其治迹发闻之处,自 松溪 始。”
(2).犹闻名,传扬名声。《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学生﹞以所进业发闻於乡閭,称道於朋友。” 宋 王安石 《直讲刘仲章可大理寺丞》:“尔以通经发闻於世,允蹈所学,尚何训哉!”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举人,为县令 湖北 ,以才能发闻,洊陟藩翰。”
(3).发声使人听到。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 孟賁 狎猛虎而不惶,婴人畏螻蚁而发闻。”
(2).犹闻名,传扬名声。《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学生﹞以所进业发闻於乡閭,称道於朋友。” 宋 王安石 《直讲刘仲章可大理寺丞》:“尔以通经发闻於世,允蹈所学,尚何训哉!”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举人,为县令 湖北 ,以才能发闻,洊陟藩翰。”
(3).发声使人听到。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 孟賁 狎猛虎而不惶,婴人畏螻蚁而发闻。”
《漢語大詞典》:发摅(發攄)
(1).宣扬;传播。 宋 周敦颐 《〈周子全书〉序》:“阐明先哲之菁华,发攄斯道之统绪,至精至确,蔑以加矣。”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编第二章:“详考 欧 美 政治经济之理论与实际,随预备,随发攄,以求适用於吾国。”
(2).抒发;发泄。 明 梅之熉 《〈古今谭概〉叙》:“不有牢骚鬱积於中而无路发攄也,亦不欲谭。”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又地方官相与违难,噫气填胸肺间,因自戒执笔,恐发攄太过,以益时忌。”
(3).指阐发。 王闿运 《湘绮楼论诗文体法》:“ 太冲 、 安仁 ,发攄学识,用兼《诗》《书》,其文烂焉。”
(4).使奋发。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一倡百和,歷久弥坚,且其学校教育,又能发攄民族,故 湘省 之革命风潮,不必 鄂省 为之倡,已不可须臾缓矣。”
(2).抒发;发泄。 明 梅之熉 《〈古今谭概〉叙》:“不有牢骚鬱积於中而无路发攄也,亦不欲谭。”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又地方官相与违难,噫气填胸肺间,因自戒执笔,恐发攄太过,以益时忌。”
(3).指阐发。 王闿运 《湘绮楼论诗文体法》:“ 太冲 、 安仁 ,发攄学识,用兼《诗》《书》,其文烂焉。”
(4).使奋发。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一倡百和,歷久弥坚,且其学校教育,又能发攄民族,故 湘省 之革命风潮,不必 鄂省 为之倡,已不可须臾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