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91,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崔谦亨(字 会卿 号 季泉 )
杨际会(字 士遇 )
黄汝一(字 会元 号 海月 )
马会(字 元明 )
丁运熙(字 之会 号 孤舟、东皋、鹤皋 )
姚会嘉
黄元会(字 经甫 号 阳平 )
释如会(字 妙圆 谭 )
胡澥(字 叔会 号 练海、松石小隐 )
章文炳(字 明会 )
释永海(字 大会 )
吴孔嘉(字 元会 号 天石 )
潘云会(字 士逢 )
赵会祯( 德昭、会祯 字 衷如、先之 号 日乾 )
其它辞典(续上)
崔庆昌(字 嘉运 号 八文章稧 别称 二十八宿会 )崔谦亨(字 会卿 号 季泉 )
杨际会(字 士遇 )
黄汝一(字 会元 号 海月 )
马会(字 元明 )
丁运熙(字 之会 号 孤舟、东皋、鹤皋 )
姚会嘉
黄元会(字 经甫 号 阳平 )
释如会(字 妙圆 谭 )
胡澥(字 叔会 号 练海、松石小隐 )
章文炳(字 明会 )
释永海(字 大会 )
吴孔嘉(字 元会 号 天石 )
潘云会(字 士逢 )
赵会祯( 德昭、会祯 字 衷如、先之 号 日乾 )
人物简介
孤竹遗稿
崔庆昌。黄海道海州人。字嘉运。孤竹。其号也。才高气豪。风采动人。少与白光勋。游青莲李后白之门。中戊辰科。官至钟城府使。孤竹集·宋时烈序
余少也。则闻孤竹诗词是近世绝调。时余未能晓事。不知他求于公也。壮岁。得依金文敬公门墙。获与公嗣孙镇安公父子游。因想像公家法之懿。风流之美。而惜其只以诗闻也。及其老也。遍阅公遗事。又从先辈长者。得公之事迹尤详。然后乃喟然而叹曰。是将以人掩诗。而乃反以诗而掩人耶。自恨其浅之为知公也。盖撮而言之。则公之所与游。牛,栗两先生也。朴思庵郑松江辛白麓诸公也。古语云。不见其山。愿见其木。斯实语也。栗谷尝以冰霜素履称公。盖其清苦之节。人有所不堪。而处之悠然。见山海等闪奸之状。便绝旧要。以故。玉堂湖堂铨郎之选。皆被阻遏。而终不悔焉。其以先见之明。讽切栗谷。又似献可之于司马文正。而其言之符合。如左契焉。然则公之为人。不待胪列而可知也。公之诗虽逼于天宝元和。岂足以掩其人乎。抑公之诗。栗谷先生称之以清新俊逸。有人合刊于白玉峰诗集。则崔简易岦以为非所班。而著说以难之。华使朱给事之藩。叹赏不已。并与郑圃隐诸贤之作。刊布于中朝。若是者。诗可以掩人乎。人可以掩诗乎。必有能辨之者矣。公。海州人。讳庆昌。字嘉运。孤竹。其号也。隆庆戊辰及第。官止钟城府使。镇安公讳振海。今收辑公诗而绣梓者。其季胤硕英。尝游文敬公门下者也。镇安公亦清疏喜为诗。文敬公尝称其固穷之节云。时崇祯癸亥仲夏。恩津宋时烈。叙。孤竹集·朴世采后序
世采尝观欧阳公所述苏子美,石曼卿事。每惜其风流才力。不得用于当世。使人往往感叹。想见其人也。及读程,朱二夫子书。以谓曼卿乐意生香语。为能形容浩气。又谓其胸次极高。非他人可及。然后益知欧公所以见赏非偶然者。况有生于偏季。能以才气词章。被诸贤所推。仍且上而遇知明主。远而闻名中华。如孤竹崔公者。其盛美曷可少哉。公讳庆昌。字嘉运。文宪公冲十八世孙也。天资豪爽俊迈。风采耸然。见者恍若神仙中人。少与玉峰白光勋。游学松川梁公,青莲李公之门。未弱冠。同栗谷李先生,龟峰宋翼弼东皋崔岦诸才子。唱酬于武夷洞。世号八文章稧。同松江郑澈,万竹徐益诸名流。游三清洞。人又称二十八宿会。其文艺夙成。交游亲附。为一时艳慕者。可知也。二十三岁。登上庠。隆庆戊辰。阐大科。久之。历北评事礼兵二曹员外郎司谏院正言。万历丙子。赞价朝京师。还出守灵光。公既才高气豪。不屑屑于功名。益以廉白简贵自厉。与世寡合。其亲脂韦躁竞者。不啻若浼己也。公素与时宰李山海相驩。后见其秉心不公。因绝往还。至是。许篈在要地。持论颇僻。然悦公文才。连一旬来候。公深恶之。未尝有假贷色。许怒甚。累泥瀛馆铨郎之选。仍黜补外郡。思庵朴公为之周旋。不能得。岂亦所谓趍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然耶。明年。弃官归。复贬为大同察访。壬午春。宣庙特授钟城府使。台谏论以骤升。不从。乃赴官。会。北帅纳谗。驰启言戎政不修。台论复发。始命改正。授直讲。道卒于镜城客馆。实癸未三月某甲也。年堇四十五。葬于坡州某原。初李先生际遇宣庙。时辈如李泼者。多浮慕尊事之。公知其险巧难信。作养虎词以寓讽。比公殁而先生果被敲撼。泼又累死逆狱。人服公先见焉。公于诗。天才绝高。必皆轨范于盛唐。操觚家以为国朝所未有。兼通书射。书法清遒劲紧。殆与玉峰相埒。其佐北幕。军帅金禹瑞亦以射名。约与较艺。各中四十九矢。最后禹瑞复中侯。公遽号曰。将军负矣。遂中鹄。宣庙尝会文武士试才。有一善射者心惮公。公笑曰。无忧。吾今日病矣。乃虚发一矢。善射者即以魁升绯。公居其次。受皋比厩马之赐焉。又妙琴笛。少时寓居灵岩。值倭寇猝至。乘舟以避。贼围之急。时月光如昼。海波不动。公取所藏玉箫。朗吹一阕。声更清越。贼众闻之。皆怀思还乡。瞿然相顾曰。此围中必有神人。遂解一面。公得脱归。其才高旁通。多此类。第今距公世远矣。言行实迹。殆无所徵信。惟东皋公之言曰。吾嘉运才隽风流。可谓少却盛之白玉堂者。其或放迹在外。犹得高牙大纛。轻裘缓带。横槊赋诗。逞气象也。至李先生尝以诗赠公曰。俊逸清新子庶几。穿杨又道似君稀。金銮未著词臣迹。玉帐还伸虎旅威。此实并世君子目击而心挹者。固不减于欧公序表之所赏矣。况公当被物议时。宣庙教曰。崔某有文武全才。吾将大用。尔等敢为是耶。斯又可以观公君臣之际者。其后皇朝学士兰嵎朱公。奉诏东来。得公诗。亟加歆叹曰。当归布江南。以彰贵国文物之盛。今见于列朝诗选者是已。然则公虽挫揠弃外于当时。乃能卒以才气词章。获上而施远如此。其视苏,石二公徒得前后诸贤所为悼惜称赏者。是将愈信而愈久也。呜呼盛矣。公之曾孙硕英。以世采粗知慕公。请叙其本末。俾有后考。兹谨不揆而为之辞。时昭阳大渊献八月上浣。潘阳朴世采。拜书。孤竹集·李敏叙跋
先君外王考孤竹崔先生。抱大才负重名。文采冠一诗。少壮登第。与群贤汇进。所与游皆当世名儒钜公。且受人主知奖。见褒以文武全材。是其去大用尺寸间耳。宜达而窒。落拓不进。年又不永。而殁于边陲。是果孰使之然哉。夫才与名。不但为人所畏恶。亦鬼神之所深忌也。自古贤豪奇杰之士。坐此而不振者。不可胜记。若先生清苦之节。豪隽之才。卓绝之艺。皆间世一觏者。而萃于一身。名以是章彻。其阨于人而畸于天。何足怪哉。国朝以诗名家者。虽有铺张藻丽之称。而才不逮意。气局而语卑。罕能自拔于流俗。先生力追先古。深造正始。翛然清远。卓尔高蹈。发剔振厉。而不入于狂怪。隐约闲静。而不病于枯槁。霭然有一唱三叹之遗音。呜呼盛矣。此乃天机之自动。正色之自美耳。岂郊,岛之伦。雕琢絺绘。以求知于一世者比哉。顾其遗篇。尽失于兵燹。收拾散亡者。不能其什一。重可惜也。虽然。诗不云乎。诚不以富。亦秖以异。又奚以多为哉。先生孙硕英惧其寝远而愈失也。及守淮阳。遂鸠材刊板。而以敏叙亦在诸孙之列。而粗知好斯文者。俾相其役。而责一言以示后。敏叙敢以平昔所概于心者。书诸卷末而归之。峕癸亥仲秋。甥孙正宪大夫行江华府留守兼镇抚使李敏叙。再拜谨跋。
人物简介
维基
崔谦亨,字会卿,号季泉,直隶大名府魏县人,民籍。顺天府乡试第六十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百四名,登三甲第四十六名进士。授山东淄川县知县,十三年丁母忧归。
人物简介
维基
杨际会(1554年—?),字士遇,广西梧州府容县人,民籍。广西乡试第四十一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八十七名,登二甲第十九名进士。知六安州,寻以兄杨际熙巡按上江,循例调颖州。巨豪武断。际会置之法,郡人称快。晋户部郎,出守饶州。时乐平饥民啸聚煽乱,单车谕散其党,亟发赈之。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升迁福建副使、分巡兴泉道,转湖广布政司参政,卒于官,祀名宦。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平海人。字会元。号海月。
人物简介
维基
马会(1531年—?年),字元明,四川保宁府南部县人,民籍,治《易经》,年三十二岁中式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第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十一月初三日生,行五,曾祖马自旺;祖马庸;父马孟舍,县丞;嫡母李氏;生母谌氏。慈侍下,妻孙氏,兄时(岁贡生);中元(都司都事);晓;曙;曜;晋(训导);昶;旦(贡士),弟炳(贡士)。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六十七名。授长洲县知县。此后调任离去。在任期间多善政。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灵光人。字之会。号孤舟、东皋、鹤皋。
人物简介
维基
姚会嘉,浙江绍兴府会稽县民籍山阴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浙江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授潮州府推官,署府事,多次与广东税监李凤发生争执。李凤深为愤恨,万历三十二年十二月,值会嘉以事入省,李凤遮道将会嘉拦住,而辱之通衢,仍率众拥至其署。会百姓千馀人号呼赴救,乃得释,而会嘉遂杜门求去。后擢拜湖广道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元会(1577年—1627年),字经甫,号阳平,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初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累迁至工部郎中。四十七年(1619年),升江西南昌府知府。天启二年(1622年),升为江西按察副使,调提学副使。五年(1625年),升山东右参政,分守东昌道。六年,升江西按察使,七年卒官,年五十一。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如会,字妙圆。姓谭氏,顺天人。少有奇志,便鄙肉食。年廿九始出家,誓行头陀,胁不沾席。初至南方,唯事苦行,后为道侣所感,发壹意念佛,遂得豁忘身世,见人不作寒温,语必猛厉恳切,诲诫淳淳。孤志独行,不蓄长物。顺治五年秋,过淮安清江,浦众共留之,未几,以一衲赠万德庵主人,且瞩之曰:“吾不久将去,特一事相托。”主人曰:“比来未久,何遽言去?”曰:“西方去耳。可以遗身,付江流中,施诸鱼虫。”主人辞不敢。曰:“然则荼毗,后以骨和粉投之大江,何如?”主人曰:“诺。”临化之日,先命购香烛,众莫测其意。至夜四鼓,大呼主人曰:“远启门,为我热香然烛。”主人为然香烛,竟视之寂然矣,年七十一。
人物简介
维基
胡澥(1580年1月31日—1655年9月17日),字叔会,号练海,又号松石小隐。湖广常德府澧州(今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澧州在雍正年间析出部分地区另设安福县,民国时改称临澧县,澧州其余部分改称澧县。胡澥所居刻木山位于今天的临澧县境内。)人,明朝官员,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累官至河南按察司提学副使,后被周孝王朱恭枵参劾,革职流放贵州,不久赦还,顺治十二年(1655年)去世。万历八年正月十六日(1580年1月31日),胡澥出生于湖广常德府澧州,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崇祯三年(1630年)授御史,因为得罪了内阁首辅周廷儒,改仕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官礼部精膳司员外郎、礼部主客司郎中。崇祯七年(1634年)升为河南按察司提学副使,被周孝亲王朱恭枵弹劾,革职流放贵州兴隆卫,不久赦还,在家乡长期隐居。晚年与清政府采取合作态度,文中有“振国家维新之命”等语,并称颂澧州知州王璲是与唐朝名臣薛伯高、柳宗元并称的三大儒。顺治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1 【介绍】: 明福建长泰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户部郎中,迁重庆知府,治行廉洁。吏民爱之。奢崇明叛军陷重庆时被害。维基
章文炳(?—1621年),字明会,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福建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升郎中,官重庆府知府。治行廉洁,吏民爱之。天启初,以东征调川兵,土酋樊龙、樊虎乘机鼓噪,杀巡抚徐可求、巡道骆日升等,文炳挺身骂贼亦被杀。贼党夏允中慕文炳威德,殓以以美材,捡其囊,敝衣数袭而已,贼叹息罗拜而去,丧出江上,夹岸皆大哭。事闻,赠太仆少卿,再赠太常寺卿。男理六为漳州卫左所副千户世袭。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永海,字大会,丹徒人也。生有异禀,不慕世荣,壮志益邈,雅超尘想,因于郡平等寺落发披缁。时慧云精求毗尼,蹑屩清凉,契念文殊,中兴律法。海窃慕之,遂从受具。既纳戒已,专务律学,唯崇本相,德范深淳,道俗钦仰。乃接芳躅,步礼五台,誓心见佛,诚意默通,终契灵秘。明万历初,海自五台赴京。慈圣太后素崇佛法,夜㝱神人告曰:“鸟巢禅师从五台山来也。”明旦遣内监访之,果得海,如神所诏,因请卓锡悯忠寺。帝闻赐紫,充讲经大德。先是僧相瑢于正统间重修斯寺已,奉敕改额“崇福”,至是欲复“悯忠”旧称,别衍法派。然相瑢再传弟子明玉,方修葺院宇,延接名流硕德耆年,众望所归。海既钦其道范,深相契合。而玉之仰海高风,如景星庆云,倾慕无已。况以宫闱之符兆,帝廷之宠钖乎。于是两派分传,萃之一寺。然崇福自玉后不再振,海则阐化既久,绵演尤众,卒复旧号,遂为古悯忠一代祖云。世寿僧腊均不得详,唯荼毗灵塔年号犹存。盖示寂于崇祯初元,而万历至崇祯已五十馀载,其春秋亦高矣。所著《五百问戒经释》盛行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9—1667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歙县人,字元会,别号天石。天启五年进士,授编修。四十岁时,以母老辞官归里。清顺治二年,清兵初入歙境,孔嘉求见提督,请勿屠杀。后江西兵变,地方受影响亦有骚乱,官兵镇压,民受其害。孔嘉与大吏交涉,救出难妇数百口。有《玉堂视草》、《后乐堂集》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会,天启乙丑赐进士第三,授翰林编修削籍归有清晖馆集维基
吴孔嘉(1588年—1667年),字元会,号天石。南直隶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朝探花、翰林。其父以弱病死,与名绅吴养春世仇,吴孔嘉将其父之死归咎于养春。早年寄居黄山祥符寺读书,在帐上写满了“死”字,天启五年(1625年),余煌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编修《光宗实录》。因参修《三朝要典》的编撰,被列为阉党。诬陷吴养春“赃银六十余万两”,程梦庚“等赃银十三万六千两”,此为“黄山案”,最后吴养春等人皆惨死狱中。崇祯时,魏忠贤(阉党)倒台,吴孔嘉被黜为民,居歙县曲水园,长年闭户不出。康熙六年(1666年)死。清人许楚有《清故前翰林院编修天石吴公行状》,述其生平甚详,载《青岩集》卷十,清康熙五十四年许象缙刻本。
人物简介
维基
潘云会,字士逢,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嘉靖癸未进士潘恩从孙,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官至工部主事。
人物简介
维基
赵会祯(?—1632年),原名赵德昭,中举后改名会祯,字衷如,一字先之,别号日乾,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丁酉科浙江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晋郎中。三十八年三月任福建右参政,赴任时官船舟子与漕河漕卒发生争执斗殴,误毙一卒,三十九年京察以才力不及降职,左迁为祁州知州。居二年,复入为刑部河南司郎中,四十三年参与审理梃击案,任会问官,以梃击案自劾罢归。后起复江西司郎中,天启元年十一月和二年八月,两次奉差往南直隶恤刑。官副使。卒崇祯壬申(五年,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