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91,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权会
姚最(字 士会 )
豆卢通(别称 豆卢会 会 字 平东 安 )
韦总(字 善会 贞 )
杨善会(字 敬仁 )
陈庄( 会稽王 字 承肃 )
杨集(字 文会 )
刘政会( 邢国公 襄 )
道会( 史 )
僧玄会( 席 字 怀默 )
释会通( 吴元卿 号 布毛侍者 )
田仁会( 威 )
陈会
贾会(别称 关中曾子 广孝征君 )
其它辞典(续上)
江大权(字 伯谋 四会县伯 )权会
姚最(字 士会 )
豆卢通(别称 豆卢会 会 字 平东 安 )
韦总(字 善会 贞 )
杨善会(字 敬仁 )
陈庄( 会稽王 字 承肃 )
杨集(字 文会 )
刘政会( 邢国公 襄 )
道会( 史 )
僧玄会( 席 字 怀默 )
释会通( 吴元卿 号 布毛侍者 )
田仁会( 威 )
陈会
贾会(别称 关中曾子 广孝征君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0 【介绍】: 南朝陈济阳考城人,字伯谋。陈武帝卒时与蔡景历等定议急召陈文帝回建康共立之。位少府,封四会县伯。仕至通直散骑常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36—约602 【介绍】: 隋吴兴武康人,字士会。姚僧垣次子。通经史,好著述。随父入长安仕于北周,为学士。后授齐王宇文宪水曹参军,掌记室。宪嘱最从父习医术,十许年略尽其妙。入隋,除太子门大夫。陈亡,兄姚察归隋,让父爵于兄。迁蜀王府司马。后蜀王杨秀阴有异谋,帝案治,开府庆整、郝伟等推过于秀,最乃独承其罪而护秀。搒掠数百无异辞,坐诛。有《梁后略》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597 【介绍】: 名或作会。隋昌黎徒河人,字平东。豆卢永恩子。性宽厚。在北周以父功赐爵,授大都督,累迁大将军。入隋,以本官典宿卫。出拜定州刺史、相州刺史。尚文帝妹昌乐长公主。迁夏州总管、洪州总管。在职宽惠。卒于官。谥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8—576 【介绍】: 北周京兆杜陵人,字善会。位骠骑大将军、京兆尹。从周武帝攻齐,阵亡于并州。谥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7 【介绍】: 隋弘农华阴人,字敬仁。炀帝大业中为鄃令。多次参与镇压张金称、高士达军。迁清河通守。后窦建德攻清河,善会拒守四旬。城破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承肃。陈后主第八子。容貌丑陋,性严酷。左右有不如意,辄刺人面,或加烧燕。以母张贵妃见宠,为后主所爱。后主至德四年,立为会稽王,任扬州刺史。入隋,炀帝大业中为昌隆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宗室,字文会。卫王杨爽子。袭父爵。炀帝时诸侯王恩礼薄而遭猜忌,集优惧,呼术者章醮以祈福。有人告集咒诅,有司希旨,锻炼成狱。除名徙边远。值天下乱,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 【介绍】: 唐滑州胙人。隋炀帝大业中为太原鹰扬府司马,以兵隶李渊麾下。入唐,高祖武德初授卫尉少卿,留守太原。刘武周攻并州,政会为武周所俘,每密表军情。武周平,复官,封邢国公。太宗贞观初转洪州都督。卒谥襄。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580—约649 俗姓史,犍为(今属四川)人。初于益州严远寺出家,后入长安访经10余年,博究经论史籍。隋炀帝大业末还蜀。高祖武德间立寺于隆山县。太宗贞观九年(635)入京,与法琳同修《辨正论》。后因事被拘,狱解后归乡,住眉州圣种寺。贞观末年卒,卒年70岁。《续高僧传》卷三二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九百五
道会俗姓史氏。犍为武阳人。出家益州严远寺。后入京师。与法琳同修辨正论。下狱。释还乡里。住眉州圣种寺。贞观末卒。年七十。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犍为武阳。史氏子。器宇高简。逸群。初出家。住严远寺。为四方道俗所归向。然意以蜀僻陋。见闻不广。乃入京求访师友。益研究经论史籍。如是十年。且将还乡里。讲演以利导晚辈。属时乱离。不果行。 义宁初。朝廷使詹俊李兖等。如蜀招抚。会致笺于丞相唐公曰。会有弟。性姿不肖。家门衰坠。其封爵除赠诘诏尚在。门生故吏子孙成列。并奋臂切齿。思效力用。即日剑门虽启。巫峡负固。会请躬率徒隶振锡启途。折简宣威。开怀纳款。军无矢石之劳。主有待成之逸。此亦一时之利也。惟公图之。唐公不能用。所在多私度僧尼道士。而宋冀尤道士之杰然者。檀于隆山县。创逮观宇。度三十人于内。会遽投牒总管段伦。请以为寺。属安抚大使李袭誉。引兵巡察州县。偶过之。道士惊以为逐己。一时走散。观遂定以为寺至今。 贞观初。游京师。因参琳师。脩辨正论。间有人诬告安州皓法师。在蜀以讲演聚。众谋返者。且指会觇候。有司逮捕下狱。会志气无所詟变。常为诸囚。开阐经论。自春至冬。未尝辍。诸囚之久系者。或褴缕不胜寒酷。会又以书抵檀越。无尽藏致裘履。及事释还乡。三辅名僧。皆送别郭门外。会赋诗曰。去住俱为客。分悲损性情。共作无期别。时能访死生。闻者泣下。俄法曹裴希仁。以门学求见。谈论之顷。微若陋其地之人物者。会曰。蜀虽僻远。然由汉西都来。士之能以文章事业。显名天下者。视中州。诚不多逊。明公当虚心。礼下贤俊。岂宜以闻见之狭。自鄙薄哉。希仁愧谢。贞观末。卒年七十。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释道会。姓史。犍为武阳人。初出家。住益州严远寺。器宇高简雅调逸群。四方道俗日夕参候。犹以蜀门小陜闻见非广。乃入京询访经十馀年。经论史籍博究宗领。还蜀欲大开释教导引后锐。时属乱离不果心术。会皇运初兴率先招抚。詹俊李衮首途巴蜀。会上疏曰。会弟性不肖。家风失坠。封爵虽除诏敕犹在。门生故吏子孙成列。并奋臂切齿思效力用。即日剑门虽启巫峡负固。会请。躬率徒隶。振锡启途。折简宣威。开怀纳款。军无矢石之劳。主有待成之逸。此亦一时之利也。惟公图之。为使淹留遂不行。于时国初。僧尼道士所在多度。有道士宋冀。是彼梁栋。于隆山县下新立道观。屋宇成就置三十人。会经总管段伦陈牒改观为寺。其郭内住者并是道宗不伏。移改嘱安抚大使李袭誉。巡察州县。会以事达。乃引兵过城。四面鸣鼓一时驱出。举宗怨诉噂𠴲街衢。会曰。未能令天下改观为寺。此之一所终不可夺。遂依立寺。至今不毁。武皇登遐。入京朝观。因与琳师同修辨正。有安州皓师。在蜀弘讲。人有嫉者。表奏云。反又述法。会觇候消息遂被拘执。身虽在狱言笑如常。为诸在狱讲释经论。经春至冬。诸僧十数。衣服褴缕不胜寒酷。京师有无尽藏。恒施为事。会致书曰。自如来潜影西国。千有馀年。正法东流五百许载虽复赤髭青眼大开方便之门。白脚漆身广示归依之路。犹未出于苦海。尚陆沈于险道。况五众名僧四禅教首。头陀聚落唯事一餐。宴坐林中但披三纳。加以无缘之慈想。升锤以代鸽。履不轻之行。思振锡以避虫。今有精勤法子清净沙门。横被囚拘实非其罪。遂使重关早落睹狱吏而魂飞。清室晚开见刑官而思尽。严风旦洒穿襟与中露俱飘。繁霜夜零寒心与死灰同殪。若竟不免沟壑。抑亦仁者所耻。书达即送裘鞋给之。及事释还乡。三辅名僧送出郭门。会与诸远僧别诗曰。去住俱为客。分悲损性情。共作无期别。时能访死生。道俗闻者皆堕泪。时益州法曹裴希仁。自矜门学。会与相见。轻有讥诮。会曰。蜀川虽小贤德如林。汉朝八俊同出。唯张纲埋轮。东雒。难曰。豺狠当路安问狐狸。奏诛梁冀。威摄四海者。揵为武阳人也。汉时有问杨子云曰。李仲堪何如人。答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臣。诸侯不友者。资中人也。巴西阆中。百王之仰戢。益州郫县。名振于华夷。明公庶可虚心待国士。岂得以土地拘于人哉。言讫而出。希仁愧谢。既返谓人曰。江汉多灵。其斯人也。以贞观末卒。年七十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640 【介绍】: 唐僧。安定人,又作樊川人。俗姓席,字怀默。勤苦钻研《涅槃》经,年少时即能讲解,其师法总极器重之。太宗贞观八年敕住弘福寺,专讲《涅槃》。有《涅槃义章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怀默。姓席氏。其先安定人。祖官京兆。因家于樊川之秘坂焉。年十二。精苦绝伦。仪矩秀挺。汉王谅见而奇之。特奏出家。住海觉寺。依总法师究涅槃推以覆述造涅槃义章四卷。义源文本时文释钞四卷。武德初。沙门昙显道开国望。造慈悲寺奏以为寺主。于是引接后昆。弘演此部。殆四十遍。性尤谦抑。弗滞一隅。但有座席。皆加采涉。纵复旧文。倾泻如新。斯诚象末罕俦也。总法师曰。吾何德而能致此入室之子乎。相法师曰。经谓后五百岁。有福智者。其此子乎。不然。曷足以振大教于今日哉。岳法师曰。此公就我学俱舍。盖欲以同事摄耳。妙庄严世善知识。非此公而谁。振法师曰。此公就我学迦延。盖欲以赞成我也。夫以大道而下问于小术。是非回象龙于免径邪。贞观八年。诏住弘福寺定业益进。尝梦登无量寿佛手遂像弥陀一座常拟系念方欲遁之山林以终其身。众挽留请。开涅槃至诤论而魔事作。因反慈悲寺卧疾。见佛来迎而瞑。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也。春秋五十有九。葬高阳原后于城之西南隅。起塼塔徙遗骸供养。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玄会。字怀默。俗姓席氏。其先豳土安定人也。远祖因官故。又居京兆樊川之秘坂焉。年十二。精苦绝伦。欣志捐俗。而仪相秀挺有异神童。隋汉王谅。见而奇之。奏度出家。仍住海觉寺。为总法师弟子。自落采之后即预讲席专志涅槃。勤至之功伦等推尚。总深会之解也。举为覆述。所以槃节拘致由来拥虑者皆剖决。通释泠然可见。时大赏之以为涅槃之后胤也。因尔改前旧章更新户牖穿凿之功。难与雠抗。造涅槃义章四卷。义源文本时文释抄部各四卷。自延远辍斤之后。作者祖述前言。惟会一人独称孤拔。武德之始。学观大张。沙门昙献道开国望。造慈悲寺奏会以为寺主。经始惟新法务连续。引接后昆。讲扬此部将四十遍。于时同侣同业相推元席。而让以成治。雅为学宗性慕人法不滥尊严。但有法座皆通咨听。纵己旧闻倾如新渴。斯敬重之极。末象罕遇也。总法师曰。吾非圣人。何得此子入吾室乎。相法师曰。经云。后五百岁有福智者。此子谓乎。法之大将岂不然乎。岳法师曰。此公就我学俱舍者。同事摄也。愿以妙庄严世值善知识矣。振法师曰。此公就我学迦延者。之赞成吾学耳。以我小术不耻下问乃回龙象于兔径也。吾何言哉。贞观八年又敕住弘福寺。讲事都废专修定业。梦登佛手号无量寿。遂造弥陀像一座。常拟系心作身同观。欲入山林寺众劝住请讲涅槃。至藤蛇喻。忽有异蛇。从栿而下顾视四方。寻即不见。讲至诤论常有魔事。因兹遘疾还返慈悲。见佛来迎因而气尽。春秋五十有九。即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也。合邑闻知悲凉相及。葬于高阳原。晚又收其遗骸于故城西南隅。起塼塔供养。自会之弘道也。温柔在性弘赡为心。远近流寓投造非一。而能推心接诱。惟法是务。晚又常坐乃终身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雍州万年御宿川人。出家隐居终南豹林谷。每读法华经。至药王品。忻然慕效之。私积薪槱为窟。誓必自烬。贞观之季。静夜于林中唱经下火。清声烈𦦨。与风俱远。讫于熸息。犹见其跏坐如故。寻而西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逮晓寂然。乃收其遣骸。起塔勒铭焉。 又荆州有姊妹比丘尼者。亦志脩药王本事。于是渐断粒食。服诸香油香蜜等物。而神爽高明。气力不衰。贞观三年二月八日。于州之逵道中。置二高座。姊妹乃以蜡布缠身。自踵至顶。惟出其面。众共以华香幡盖。迎升高座。姊妹更以火炬炷顶。端坐以诵法华。烟𦦨及眼。声犹宏亮。下及口鼻。而后息绝。达旦合座。骸骨消化。二舌独存。众为起塔以葬。 僧善导以道绰之教化行京师。亲写弥陀经数万卷。散诸士女。奉之以脩净业者不可胜计。一日说法光明寺。或者问导曰。今称佛名号。定生净土否。导曰定生定生。或者礼拜讫。口唱南无阿弥陀佛。声声相续不少置。因出寺立门前柳树上。合掌西望。投身于地而死。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遗身篇第七
释会通。雍州万年御宿川人。少欣道检游泊林泉。苦节戒行是其顾习。投终南豹林谷。潜隐综业。读法花经至药王品。便欣厌舍。私集柴木誓必行之。以贞观末年。静夜林中积薪为窟。诵至药王便令下火。风惊焰发烟火俱盛。卓尔加坐声诵如故。寻尔西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至晓身火俱灭。乃收其遗骨为起白塔。勒铭存焉。贞观之初。荆州有比丘尼姊妹。同诵法花。深厌形器。俱欲舍身。节约衣食钦崇苦行服诸香油渐断粒食。后顿绝谷惟啖香蜜。精力所被神志鲜爽。周告道俗。剋日烧身。以贞观三年二月八日。于荆州大街置二高座。乃以蜡布缠身至顶。惟出面目。众聚如山。歌赞云会。诵至烧处。其姊先以火柱妹顶。请妹又以火柱姊顶。清夜两炬一时同耀。焰下至眼。声相转明。渐下鼻口方乃歇灭。恰至明晨合坐洞举。一时火花。骸骨摧朽。二舌俱存。合众欣嗟。为起高塔。近并州城西有一书生。年二十四五。诵法华经誓烧供养。乃集数束蒿乾笼之。人问其故。密而不述。后于中夜放火自烧。及人往救火盛已死。乃就加柴薪尽其形荫。近有山僧善导者。周游寰寓求访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绰部。惟行念佛弥陀净业。既入京师广行此化。写弥陀经数万卷。士女奉者其数无量。时在光明寺说法。有人告导曰。今念佛名定生净土不。导曰。念佛定生。其人礼拜讫。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相次出光明寺门。上柳树表。合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死。事闻台省。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会通。本郡人。姓吴。名元卿。德宗朝为六宫使。方春韶阳。花卉盛发。玩赏移时。忽闻空中有言曰。虚幻之相。开谢不停。能坏善根。仁者安可视之。因大感悟。自是忽忽不乐。帝怪而问其故。以愿从释为对。帝召相者视之曰。此人当绍出世法。遂放归。见韬光。光指其谒鸟窠。求度。三请不从。乃先创庵。事既成。韬光力言之鸟窠。乃为祝发。服勤数年。未蒙印授。一日告辞。鸟窠曰。汝何往。曰。诸方学佛法去。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鸟窠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师即豁然大悟。于是不复他行。常居左右。世号布毛侍者。今招贤寺乃师道场。 赞曰。 金貂职近 紫禁春浓 割弃富贵 瞥如轻鸿 求师慕道 劳苦在躬 不具智勇 岂悟真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2—679 【介绍】: 唐长安人。制举登科。累官左武候中郎将。太宗征辽东,薛延陀以数万骑抄河内,仁会击败之。高宗永徽中为平州刺史。五迁胜州都督。入为太府少卿,迁右金吾将军。卒谥威。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华原人。尝称疾不应辟署,里中号一龙。亲亡,负土成墓,庐其左,手莳松柏,时称关中曾子。及卒,县人私谥广孝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