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91,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欢喜会
灵山会上
观无量寿经王宫会
三会说法
九会曼荼罗
社会国家
心领神会
既来佛会下,都是有缘人
三会──龙华三会
九会说──华严九会说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
第二会,度九十四俱胝声闻众
第三会,度九十二俱胝声闻众
会色归空
佛类词典(续上)
灌佛会欢喜会
灵山会上
观无量寿经王宫会
三会说法
九会曼荼罗
社会国家
心领神会
既来佛会下,都是有缘人
三会──龙华三会
九会说──华严九会说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
第二会,度九十四俱胝声闻众
第三会,度九十二俱胝声闻众
会色归空
灌佛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又云佛生会。于四月八日行之。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佛生会,于阳历五月月圆日实行之。
(行事)又云佛生会。于四月八日行之。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佛生会,于阳历五月月圆日实行之。
欢喜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盂兰盆会之异名。当日由供养自恣僧之功德而目连之母免饿鬼之苦,故取欢喜之意而名之。
【佛学常见辞汇】
盂兰盆会的别名,因此日由于供养自恣僧的功德而使到目连尊者的母亲得免于饿鬼的痛苦,故取欢喜之意而名之。
(行事)盂兰盆会之异名。当日由供养自恣僧之功德而目连之母免饿鬼之苦,故取欢喜之意而名之。
【佛学常见辞汇】
盂兰盆会的别名,因此日由于供养自恣僧的功德而使到目连尊者的母亲得免于饿鬼的痛苦,故取欢喜之意而名之。
灵山会上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灵鹫山释迦如来说法华经之会坐。
【佛学常见辞汇】
在灵鹫山释迦佛说法华经的法会上。
(术语)谓灵鹫山释迦如来说法华经之会坐。
【佛学常见辞汇】
在灵鹫山释迦佛说法华经的法会上。
观无量寿经王宫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经有二会:一,王宫会,释尊正于王宫说十六观者。二,耆阇会,阿难于王宫闻之,后还耆阇崛山(译灵鹫山)复演之者。因此今之经文,止于王宫会,耆阇会者,但于最末记有其事而已。
(术语)一经有二会:一,王宫会,释尊正于王宫说十六观者。二,耆阇会,阿难于王宫闻之,后还耆阇崛山(译灵鹫山)复演之者。因此今之经文,止于王宫会,耆阇会者,但于最末记有其事而已。
三会说法
【佛学常见辞汇】
弥勒菩萨将来在龙华树下成佛时,初会说法,度九十六亿人,二会说法,度九十四亿人,三会说法,度九十二亿人。
弥勒菩萨将来在龙华树下成佛时,初会说法,度九十六亿人,二会说法,度九十四亿人,三会说法,度九十二亿人。
九会曼荼罗
【佛学次第统编】
是金刚界现图曼荼罗也。东方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为九会。
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三摩地,现出三十七尊,乃至外部诸众,摄化众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为曼陀罗之根本,故又名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大曼也。
第二会者,为成身会诸尊,示其本誓,非塔杵宝珠等之三昧耶身,故名三昧耶又取其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三昧耶曼也。
第三会为诸尊各各标五智等微细之德者,故名微细会,诸尊深入禅定,故又名三昧耶,四曼中之法曼也。
第四会为述诸尊各各以宝冠华鬘等供养大日尊之作业者,故名大供养会,四曼中之羯磨曼也。
如已上次第为三大法羯之四曼。
第五会者,因前四会分离四曼,于别会各置一曼。今为破四曼不离,以四曼合集于一会者,故名四印会,是为大日之五智,故又名五智会。
第六会者为示大日如来之独一法界,更合前四曼,而示大日独一法界之一智拳印者,故名一印会。
已上六会,为自粗至细之次第,为大日如来之自性轮身,又为自證门,是四曼中之法三曼也。
第七会以金刚萨埵为中台(至第五会大日为中台第六会大日一尊也),转欲、触、爱、慢之四烦恼,而为欲、触、爱、慢之四菩萨,示深密之理趣者,故名理趣会。金刚萨埵与普贤菩萨同体,故又名普贤会。是前六会之大日如来,来此会现金刚萨埵相而说正法者,故此为大日如来化他之正法轮身(菩萨之称),是四曼中法曼也。
第八会为大日如来为折伏刚强难化之众生,从金刚萨埵,更现降三世明王之忿怒身者,故名降三世羯磨会,是四曼中大曼也。
第九会为同列降三世明王之三昧耶形者,故名降三世三昧耶会,是四曼中三曼也。
此二会为大日如来化他之教令轮身(明王之称),要之九会之曼荼罗者,大日如来之三轮身也。以上九会之次第,为从果向因。大日自自證门出于降伏门之相也对于此而有从因至果之次第,为自凡夫上于诸佛果之相,此时降三世三昧耶为第一,中央之成身为第九也。
「三十七尊」 三十七尊者,金刚界曼陀罗之主脑也。第一根本成身会,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与属于中央大日之四波罗菩萨,属于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萨,内四供养外四供养之八供,及四摄菩萨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萨为慧德,四波八供四摄为定德,因于密教依诸尊废立之数,法门而有重重,有一尊、八尊、九尊、十尊、五十三尊、七十三、十佛刹微尘数等。
是金刚界现图曼荼罗也。东方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为九会。
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三摩地,现出三十七尊,乃至外部诸众,摄化众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为曼陀罗之根本,故又名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大曼也。
第二会者,为成身会诸尊,示其本誓,非塔杵宝珠等之三昧耶身,故名三昧耶又取其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三昧耶曼也。
第三会为诸尊各各标五智等微细之德者,故名微细会,诸尊深入禅定,故又名三昧耶,四曼中之法曼也。
第四会为述诸尊各各以宝冠华鬘等供养大日尊之作业者,故名大供养会,四曼中之羯磨曼也。
如已上次第为三大法羯之四曼。
第五会者,因前四会分离四曼,于别会各置一曼。今为破四曼不离,以四曼合集于一会者,故名四印会,是为大日之五智,故又名五智会。
第六会者为示大日如来之独一法界,更合前四曼,而示大日独一法界之一智拳印者,故名一印会。
已上六会,为自粗至细之次第,为大日如来之自性轮身,又为自證门,是四曼中之法三曼也。
第七会以金刚萨埵为中台(至第五会大日为中台第六会大日一尊也),转欲、触、爱、慢之四烦恼,而为欲、触、爱、慢之四菩萨,示深密之理趣者,故名理趣会。金刚萨埵与普贤菩萨同体,故又名普贤会。是前六会之大日如来,来此会现金刚萨埵相而说正法者,故此为大日如来化他之正法轮身(菩萨之称),是四曼中法曼也。
第八会为大日如来为折伏刚强难化之众生,从金刚萨埵,更现降三世明王之忿怒身者,故名降三世羯磨会,是四曼中大曼也。
第九会为同列降三世明王之三昧耶形者,故名降三世三昧耶会,是四曼中三曼也。
此二会为大日如来化他之教令轮身(明王之称),要之九会之曼荼罗者,大日如来之三轮身也。以上九会之次第,为从果向因。大日自自證门出于降伏门之相也对于此而有从因至果之次第,为自凡夫上于诸佛果之相,此时降三世三昧耶为第一,中央之成身为第九也。
「三十七尊」 三十七尊者,金刚界曼陀罗之主脑也。第一根本成身会,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与属于中央大日之四波罗菩萨,属于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萨,内四供养外四供养之八供,及四摄菩萨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萨为慧德,四波八供四摄为定德,因于密教依诸尊废立之数,法门而有重重,有一尊、八尊、九尊、十尊、五十三尊、七十三、十佛刹微尘数等。
社会国家
【佛学次第统编】
亲属之道德,优婆塞戒经说有五者:
一、彼此若作恶业,须常相劝化呵谏,至改去而止。
二、彼此有难有疾,须常相看顾调治。
三、彼此有家政不修之处,不得语诸他人。
四、各尽敬礼,往来不断,或时触突,勿相怨恨。
五、彼此贫富不等,须常相扶持赈救。
无量寿经曰:「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相和无相违戾。」
佛告诸华氏,智者居家,恭俭节用,所奉有四,用得欢喜。
一、为敬养父母妻子。 三、为给施亲属知友。
二、为善视人客奴婢。 四、为奉事君天正神。
是谓知生全身安家。
方等经云:「佛告大臣:『昔吾一时曾游越祗,止躁神舍。见其国人,皆多谨敕,我时为说治国七法不危之道。其能行者,日益兴盛,未之衰也。』即叉手言:『愿闻七法。』佛言阿难:『汝宁不闻越祗国人数相聚会,讲论政事,修备自守?』对曰:『闻其数相聚会讲议政事,修备自守。』佛言:『如是,彼为不衰,汝闻越祗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转相承用?』对曰:『闻其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转相承用。』『汝闻越祗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敢有过?』对曰:『闻其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敢有过。』『汝闻越祗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相事?』对曰:『闻其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相事。』『汝闻越祗孝于父母,逊悌师长,受识教诲?』对曰:『闻其孝于父母,逊悌师长,受识教诲。』『汝闻越祗承天则地,敬畏鬼神,敬顺四时?』对曰:『闻其承天则地,敬畏鬼神,敬顺四时。』『汝闻越祗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及四方来者,供养衣食卧床疾药?』对曰:『闻其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及四方来者,供养衣食卧床疾药。』佛言:『夫有国者,行此七法,难可得危。』」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曰:「佛告文殊师利:若于恶世,说是法华经,不近比丘尼、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悕求。又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相想。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馀事。」
亲属之道德,优婆塞戒经说有五者:
一、彼此若作恶业,须常相劝化呵谏,至改去而止。
二、彼此有难有疾,须常相看顾调治。
三、彼此有家政不修之处,不得语诸他人。
四、各尽敬礼,往来不断,或时触突,勿相怨恨。
五、彼此贫富不等,须常相扶持赈救。
无量寿经曰:「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相和无相违戾。」
佛告诸华氏,智者居家,恭俭节用,所奉有四,用得欢喜。
一、为敬养父母妻子。 三、为给施亲属知友。
二、为善视人客奴婢。 四、为奉事君天正神。
是谓知生全身安家。
方等经云:「佛告大臣:『昔吾一时曾游越祗,止躁神舍。见其国人,皆多谨敕,我时为说治国七法不危之道。其能行者,日益兴盛,未之衰也。』即叉手言:『愿闻七法。』佛言阿难:『汝宁不闻越祗国人数相聚会,讲论政事,修备自守?』对曰:『闻其数相聚会讲议政事,修备自守。』佛言:『如是,彼为不衰,汝闻越祗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转相承用?』对曰:『闻其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转相承用。』『汝闻越祗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敢有过?』对曰:『闻其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敢有过。』『汝闻越祗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相事?』对曰:『闻其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相事。』『汝闻越祗孝于父母,逊悌师长,受识教诲?』对曰:『闻其孝于父母,逊悌师长,受识教诲。』『汝闻越祗承天则地,敬畏鬼神,敬顺四时?』对曰:『闻其承天则地,敬畏鬼神,敬顺四时。』『汝闻越祗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及四方来者,供养衣食卧床疾药?』对曰:『闻其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及四方来者,供养衣食卧床疾药。』佛言:『夫有国者,行此七法,难可得危。』」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曰:「佛告文殊师利:若于恶世,说是法华经,不近比丘尼、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悕求。又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相想。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馀事。」
心领神会
【俗语佛源】
不必明言,心中已完全明白、彻底领会,谓之「心领神会」。出于禅语,原作「心融神会」,见《续灯录》卷九:「入室扣请,心融神会。」原来,禅宗反对执著语言文字,主张内心的證明,所谓「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碧岩录》第一则)。不假文字而「心融神会」,这就是禅宗参悟的关键。后在诗文中运用,如元·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德,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又如刘心武《班主任》四:「谢惠敏对他们的『教诲』并不能心领神会,因为她没有丝毫的政治投机心理,她单纯而真诚。」(李明权)
不必明言,心中已完全明白、彻底领会,谓之「心领神会」。出于禅语,原作「心融神会」,见《续灯录》卷九:「入室扣请,心融神会。」原来,禅宗反对执著语言文字,主张内心的證明,所谓「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碧岩录》第一则)。不假文字而「心融神会」,这就是禅宗参悟的关键。后在诗文中运用,如元·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德,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又如刘心武《班主任》四:「谢惠敏对他们的『教诲』并不能心领神会,因为她没有丝毫的政治投机心理,她单纯而真诚。」(李明权)
既来佛会下,都是有缘人
【俗语佛源】
谓在烧香、拜佛等佛事活动中相逢的人,都是有缘分的。也泛指相会的人都有缘分。如元·杨暹《西游记》第六本第二一出:「要经文,准备的贝叶全新,著东土开发群迷度万民,不枉了孙行者驱弛受窘,猪八戒奔波逃遁。恁既来佛会下,则恁这班儿都是有缘人。」又如《西游记》第三六回:「你不济事。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李明权)
谓在烧香、拜佛等佛事活动中相逢的人,都是有缘分的。也泛指相会的人都有缘分。如元·杨暹《西游记》第六本第二一出:「要经文,准备的贝叶全新,著东土开发群迷度万民,不枉了孙行者驱弛受窘,猪八戒奔波逃遁。恁既来佛会下,则恁这班儿都是有缘人。」又如《西游记》第三六回:「你不济事。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李明权)
三会──龙华三会
【三藏法数】
(出法住记)
弥勒下生经云:弥勒菩萨即于出家之日,便得成佛。坐于龙华树下,花林园中,三会说法。故云龙华三会。(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以七宝金银鍮石铜铁木石泥土,或以缯缕,或以䌽画,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节大,或以香花、诸妙供具而为供养,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一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梵语窣堵波,华言高显,即塔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第二会,度九十四俱胝声闻众〕,记云:若国王等及以臣庶,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法事。谓于诸大乘经典,或律、或论,若读若诵,或恭敬供养,或于经卷以诸杂䌽而严饰之,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二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第三会,度九十二俱胝声闻众〕,记云:若诸国王及臣庶等,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僧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于每月初一日,或初八日、十五日,设斋供养比丘、比丘尼,或供养修禅定者,或供养诸说法者,或施坐卧等具供养僧众。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于第三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出法住记)
弥勒下生经云:弥勒菩萨即于出家之日,便得成佛。坐于龙华树下,花林园中,三会说法。故云龙华三会。(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以七宝金银鍮石铜铁木石泥土,或以缯缕,或以䌽画,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节大,或以香花、诸妙供具而为供养,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一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梵语窣堵波,华言高显,即塔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第二会,度九十四俱胝声闻众〕,记云:若国王等及以臣庶,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法事。谓于诸大乘经典,或律、或论,若读若诵,或恭敬供养,或于经卷以诸杂䌽而严饰之,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二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第三会,度九十二俱胝声闻众〕,记云:若诸国王及臣庶等,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僧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于每月初一日,或初八日、十五日,设斋供养比丘、比丘尼,或供养修禅定者,或供养诸说法者,或施坐卧等具供养僧众。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于第三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九会说──华严九会说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树名也,如来于此树下成道,故其处名菩提场。)
〔第一会〕,此会菩提场,普贤菩萨说如来依报因果法门,自第一卷至十一卷,共六品经。(依报者,即所依之国土也。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也。)
〔第二会〕,此会普光明殿,文殊师利菩萨等说十信等法门,自第十二卷至十五卷,共六品经。(普光明殿者,其殿众宝所成,光明照映。又佛于中说法,普放光明故也。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身心、戒心、愿心也。六品者,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也。)
〔第三会〕,此会忉利天宫,法慧菩萨说十住等法门,自第十六卷至十八卷,共六品经。(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即帝释等三十三天所居之处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六品者,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也。)
〔第四会〕,此会于夜摩天宫,功德林菩萨说十行等法门,自第十九卷至二十一卷,共四品经。(梵语夜摩,华言善时分。以此天时时唱快乐故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四品者,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也。)
〔第五会〕,此会兜率天宫,金刚幢菩萨说十回向等法门,自第二十二卷至三十三卷,共三品经。(梵语兜率,华言知足,以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也。十回向者,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三品者,兜率天宫品,兜率天宫偈赞品,十回向品也。)
〔第六会〕,此会他化天宫,金刚藏菩萨说十地法门,自第三十四卷至三十九卷,共一品经。(他化者,谓诸欲乐境不劳自化,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即他化自在天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一品即十地品也。)
〔第七会〕,此会复于普光明殿,毗卢遮那如来说阿僧祇数量法门,普贤菩萨亦说十大三昧等及等觉法门,自第四十卷至五十二卷,共十一品经。(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梵语三昧,华言正定。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十大三昧者,普光大三昧、妙光大三昧、次第遍往诸佛国土大三昧、清净深入行大三昧、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智光明藏大三昧、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众生差别身三昧、法界自在大三昧、无碍轮大三昧也。十一品者,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普贤行品,如来出现品也。)
〔第八会〕,此会复于普光明殿,普贤菩萨说离世间法门,自第五十三卷至五十九卷,共一品经。(离世间法者,谓超越世间大乘之法也。一品即离世间品也。)
〔第九会〕,此会逝多林,文殊师利菩萨等说入法界法门,自第六十卷至八十卷,共一品。(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法界者,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诸佛平等法身之理也。一品,即入法界品也。)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树名也,如来于此树下成道,故其处名菩提场。)
〔第一会〕,此会菩提场,普贤菩萨说如来依报因果法门,自第一卷至十一卷,共六品经。(依报者,即所依之国土也。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也。)
〔第二会〕,此会普光明殿,文殊师利菩萨等说十信等法门,自第十二卷至十五卷,共六品经。(普光明殿者,其殿众宝所成,光明照映。又佛于中说法,普放光明故也。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身心、戒心、愿心也。六品者,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也。)
〔第三会〕,此会忉利天宫,法慧菩萨说十住等法门,自第十六卷至十八卷,共六品经。(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即帝释等三十三天所居之处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六品者,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也。)
〔第四会〕,此会于夜摩天宫,功德林菩萨说十行等法门,自第十九卷至二十一卷,共四品经。(梵语夜摩,华言善时分。以此天时时唱快乐故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四品者,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也。)
〔第五会〕,此会兜率天宫,金刚幢菩萨说十回向等法门,自第二十二卷至三十三卷,共三品经。(梵语兜率,华言知足,以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也。十回向者,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三品者,兜率天宫品,兜率天宫偈赞品,十回向品也。)
〔第六会〕,此会他化天宫,金刚藏菩萨说十地法门,自第三十四卷至三十九卷,共一品经。(他化者,谓诸欲乐境不劳自化,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即他化自在天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一品即十地品也。)
〔第七会〕,此会复于普光明殿,毗卢遮那如来说阿僧祇数量法门,普贤菩萨亦说十大三昧等及等觉法门,自第四十卷至五十二卷,共十一品经。(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梵语三昧,华言正定。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十大三昧者,普光大三昧、妙光大三昧、次第遍往诸佛国土大三昧、清净深入行大三昧、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智光明藏大三昧、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众生差别身三昧、法界自在大三昧、无碍轮大三昧也。十一品者,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普贤行品,如来出现品也。)
〔第八会〕,此会复于普光明殿,普贤菩萨说离世间法门,自第五十三卷至五十九卷,共一品经。(离世间法者,谓超越世间大乘之法也。一品即离世间品也。)
〔第九会〕,此会逝多林,文殊师利菩萨等说入法界法门,自第六十卷至八十卷,共一品。(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法界者,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诸佛平等法身之理也。一品,即入法界品也。)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
【三藏法数】
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以七宝金银鍮石铜铁木石泥土,或以缯缕,或以䌽画,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节大,或以香花、诸妙供具而为供养,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一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梵语窣堵波,华言高显,即塔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以七宝金银鍮石铜铁木石泥土,或以缯缕,或以䌽画,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节大,或以香花、诸妙供具而为供养,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一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梵语窣堵波,华言高显,即塔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第二会,度九十四俱胝声闻众
【三藏法数】
记云:若国王等及以臣庶,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法事。谓于诸大乘经典,或律、或论,若读若诵,或恭敬供养,或于经卷以诸杂䌽而严饰之,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二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记云:若国王等及以臣庶,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法事。谓于诸大乘经典,或律、或论,若读若诵,或恭敬供养,或于经卷以诸杂䌽而严饰之,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二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第三会,度九十二俱胝声闻众
【三藏法数】
记云:若诸国王及臣庶等,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僧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于每月初一日,或初八日、十五日,设斋供养比丘、比丘尼,或供养修禅定者,或供养诸说法者,或施坐卧等具供养僧众。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于第三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记云:若诸国王及臣庶等,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僧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于每月初一日,或初八日、十五日,设斋供养比丘、比丘尼,或供养修禅定者,或供养诸说法者,或施坐卧等具供养僧众。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于第三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会色归空
【三藏法数】
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