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南北对话
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就经济合作问题举行的会议。由于发展中国家多地处南半球,习称“南方”;发达国家多地处北半球,习称“北方”,这两类国家就经济问题的对话,被称为“南北对话”。
《國語辭典》:成立  拼音:chéng lì
1.成长到可以自立。晋。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成就。《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3.建立、创设。如:「本会成立于六十年前,迄今已有一甲子的历史。」《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列传。竟陵文宣王子良》:「脩治塘遏,可用十一万八千馀夫,一春就功,便可成立。」
4.开会时议案经议决通过。如:「在全体委员投票表决通过后,本议案宣告成立。」
5.推论议题时,对论点或假设的肯定。如:「你这样的假设,是可以成立的。」
《國語辭典》:致辞(致辭)  拼音:zhì cí
在集会时,发表祝颂、欢迎、勉励或答谢等的言辞。如:「主席致辞」、「来宾致辞」。《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也作「致词」。
《國語辭典》:致语(致語)  拼音:zhì yǔ
宋、元时,乐人所进的祝颂词。《宋史。卷一一三。礼志一六》:「八月,罢秋宴,以魏王出殡,翰林学士苏轼不进教坊致语故也。」《元史。卷七一。礼乐志五》:「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春柳之曲。」
《國語辭典》:开幕(開幕)  拼音:kāi mù
1.开建幕府。唐。元稹授郑仁弼检校祠部员外充横海判官等制〉:「近制二千石以上,乘轺车者则开幕选才。」唐。李频 送姚评事诗:「使君开幕日,天子偃戈年。」
2.指戏剧或节目开演时拉开戏台前的布幕。如:「戏剧一开幕,进入观众眼帘的是一片漆黑的景象。」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今剧之始》:「盖院本始于金、元,唱者在内,演者在外,与日本之演旧戏者相仿。今开幕之跳加官,即其遗意。」
3.事情的开始。如:「会议开幕」、「商店开幕」。清。徐珂《清稗类钞。棍骗类。商店奖券之作伪》:「某省某街有一西式门面之大商店,其所陈设者,药品居多数,香皂、香水次之,玻璃器具以及零星玩物又次之。开幕数日,往购物者争先恐后,途为之塞。」
《國語辭典》:和会(和會)  拼音:hé huì
1.和悦而集会。《书经。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
2.和睦、融洽。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为甚我今日媒人根前,做小伏低,教他款慢里,劝谏的俺夫妻和会。」
3.和平会议的缩称。指战争结束后,双方为求休战及和睦相处所举行的会议。如巴黎和会。
《國語辭典》:嘉奖(嘉獎)  拼音:jiā jiǎng
1.赞许奖励。《宋史。卷三○五。薛映传》:「以映有治状,赐御书嘉奖。」宋。曾巩应举启〉:「嘉奖士伦,助成世教。」
2.一种奖励的等级。如:「对于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学校特地记他一个嘉奖。」
《國語辭典》:外交  拼音:wài jiāo
以和平的方法,处理对外的关系。通常或指一国的外交政策,或指处理外交的程序。
《國語辭典》:会期(會期)  拼音:huì qí
1.会盟的日期。《左传。襄公五年》:「使鲁、卫先会吴,且告会期。」
2.会议由开会至闭会的期间。如:「这次的会期大概会持续多久?」《清史稿。卷四六四。谭嗣同列传》:「梁启超倡办南学会,嗣同为之长。届会期,集者恒数百人,闻嗣同慷慨论时事,多感动。」
《漢語大詞典》:复会
中途停止的会议恢复开会。
《漢語大詞典》:会风
会议的风气。例如:在省直单位带头开了新会风。
《國語辭典》:会众(會眾)  拼音:huì zhòng
1.聚合众人。《晋书。卷三四。羊祐传》:「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
2.参加集会或团体组织的人。《大法鼓经。卷上》:「今此会众,如栴檀林,清净纯一。」
《国语辞典》:与会(与会)  拼音:yù huì
参加聚会或会议。如:「今晚与会的人士来自各行各业,盛况空前。」
《國語辭典》:主席  拼音:zhǔ xí
1.主持会议并维持会场秩序的人。如:「主席掌控得当,会议方能顺利进行。」
2.委员制的党政机关组织,称其领袖为「主席」。如:「国民政府主席」、「执政党主席」、「省政府主席」。
3.主人所坐的位次。《初刻拍案惊奇》卷九:「筵席完备,待拜住以子侄之礼,送他侧首坐下,自己坐了主席。」
《國語辭典》:在座  拼音:zài zuò
会席时在座位上。泛指参与、出席。《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当下见余伯集在座,倒觉突兀。」
《國語辭典》:列席  拼音:liè xí
1.依次而坐。唐。王勃〈圣泉宴〉诗:「披襟乘石磴,列席俯春泉。」
2.开会时,到场参与会议,有发言权而无表决权者,称为「列席」。如:「本次开会请到次长列席备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