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乌拉圭回合谈判(乌拉圭回合谈判)  拼音:wū lā guī huí hé tán pàn
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在西元一九八六年九月于乌拉圭所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主要在探讨纺织品、农业、智慧财产权、贸易投资与服务等相关问题,期望能建立一套全球一致的标准,经多次谈判,一九三三年建立共识,并决议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一九九四年在摩洛哥签订新的全球自由贸易协定,一九九五年生效。
《国语辞典》:海牙和平会议(海牙和平会议)  拼音:hǎi yá hé píng huì yì
西元一八九八年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以限制军备、限缩战争手段、减少战争发生为目的。于一八九九年及一九○七年两度在海牙开会。会议最终促成海牙公约的签暑,是现代战争法的重要基础。
《国语辞典》:顿巴敦橡园会议(顿巴敦橡园会议)  拼音:dùn bā dūn xiàng yuán huì yì
西元一九四四年八月至十月,中、美、英、苏等国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顿巴敦橡园所举行的会议,讨论战后世界永久和平安全机构的问题,确定后并公布了联合国组织草案。
《国语辞典》:童子军节(童子军节)  拼音:tóng zǐ jūn jié
民国十五年三月五日,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常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成立中国童子军,复于二十四年决定以每年此日为童子军节。
《国语辞典》:远端会议(远端会议)  拼音:yuǎn duān huì yì
利用电讯媒体,将处于不同地点与会人士的影像、语音串连于各会场萤幕上的会议系统。
《国语辞典》:政务委员(政务委员)  拼音:zhèng wù wěi yuán
组成行政院会议的成员,为不管部会的委员,由行政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
《国语辞典》:议事纪录(议事纪录)  拼音:yì shì jì lù
会议全部过程及内容的书面凭證。
分类:会议书面
《国语辞典》:白里安  拼音:bái lǐ ān
Aristide Briand
人名。(西元1862~1932)法国政治家,曾任律师、记者、国会议员、教育部长、外交部长、首相等职。生平倡导和平,致力于建立欧洲各国间的友好和平体制。西元一九二六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国语辞典》:共识决(共识决)  拼音:gòng shì jué
一种议案表决方式。对于某些争议性低或已在正式会议上充分沟通过的议案,通常都会安排共识决的方式进行表决,以提升议事效率。表决时,与会者不需投票,而由会议主席对出席者徵询有无异议,除非有强烈反对意见,否则不影响「共识决」成立,亦即通过议案。
《国语辞典》:护民官(护民官)  拼音:hù mín guān
古罗马时的官员。由下级的平民中选出主持会议。对元老院违背平民利益的决议有否决权,以避免执政官对政务的独裁。也称为「保民官」。
《国语辞典》:多数决(多数决)  拼音:duō shù jué
会议时,比较众意,取决于多数的表决办法。
《国语辞典》:座谈会(座谈会)  拼音:zuò tán huì
召集相关人员,就某一问题互相交换意见而举行的会议。如:「学术座谈会」、「时事座谈会」。
《国语辞典》:电讯会议(电讯会议)  拼音:diàn xùn huì yì
利用各种电子连线设备,使参加会议者,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会议的方式。参见「电传会议」条。
《国语辞典》:程序问题(程序问题)  拼音:chéng xù wèn tí
对会议的进行方式或议案的处理方法所提出的程序性意见。议员提出程序问题时,主席必须让他优先发言,并立刻徵求在场议员的意见或自己决定接纳与否。
《国语辞典》:评议会(评议会)  拼音:píng yì huì
以交换意见、决定方针为目的合议机关或会议。如:「市政评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