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拼音:yà tài jīng jì hé zuò huì yì
西元一九八九年由澳洲总理霍克发起成立的官方组织,目的在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每年由各会员国轮流主办部长级会议,且不定期召开资深官员会议。英文简称为「APEC」。
《国语辞典》:回教会议组织(回教会议组织)  拼音:huí jiào huì yì zǔ zhī
西元一九七一年成立的国际性政治组织。总部设于沙乌地阿拉伯的吉达,目前拥有四十馀个会员国。以透过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活动,促进回教各国的团结为宗旨。该组织之下设有国际回教通讯社、回教开发银行、回教教育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国语辞典》:视讯会议系统(视讯会议系统)  拼音:shì xùn huì yì xì tǒng
一种藉电话、摄影机、电脑、数据机、网路等设备,在应用软体功能作用下,即时传递声音、影像等资讯,以便多方交谈或进行会议的系统。其特点为不限时空,随时可以进行交谈或会议。为英文Video conference system的意译。
《国语辞典》:美苏高峰会议(美苏高峰会议)  拼音:měi sū gāo fēng huì yì
美、苏领袖的峰会从二战期间延续至战后冷战时期。战时双方议题主要在击败轴心国与安排战后秩序。冷战期间则主要为降低敌对情势、加强沟通与缓和国际情势。
《国语辞典》:海牙和平会议(海牙和平会议)  拼音:hǎi yá hé píng huì yì
西元一八九八年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以限制军备、限缩战争手段、减少战争发生为目的。于一八九九年及一九○七年两度在海牙开会。会议最终促成海牙公约的签暑,是现代战争法的重要基础。
《国语辞典》:顿巴敦橡园会议(顿巴敦橡园会议)  拼音:dùn bā dūn xiàng yuán huì yì
西元一九四四年八月至十月,中、美、英、苏等国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顿巴敦橡园所举行的会议,讨论战后世界永久和平安全机构的问题,确定后并公布了联合国组织草案。
《国语辞典》:中央政治会议(中央政治会议)  拼音:zhōng yāng zhèng zhì huì yì
中国国民党实行训政的全国最高指导机关。设于中央党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负责讨论及议决国家立法、施政及军事大计。其委员由中央执行委员及监察委员中推选任命之。
《国语辞典》:远端会议(远端会议)  拼音:yuǎn duān huì yì
利用电讯媒体,将处于不同地点与会人士的影像、语音串连于各会场萤幕上的会议系统。
《国语辞典》:柏林会议(柏林会议)  拼音:bó lín huì yì
西元一八七八年俄、土战后所缔结的《圣斯泰法诺条约》,遭到英、奥强烈反对,经德国首相俾斯麦从中斡旋,于同年六月在柏林召开的会议。
《国语辞典》:电传会议(电传会议)  拼音:diàn chuán huì yì
透过各种电子连线设备,如传真机、电子黑板及各种电讯传播系统,使与会者可在同一时间内,于不同地点进行会议的方式。也称为「电讯会议」。
《国语辞典》:电讯会议(电讯会议)  拼音:diàn xùn huì yì
利用各种电子连线设备,使参加会议者,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会议的方式。参见「电传会议」条。
《国语辞典》:裁军会议(裁军会议)  拼音:cái jūn huì yì
国际间为维护世界和平,或限制各国发展战争武器,而举行减少军备、裁减兵额的会议。也称为「军缩会议」。
《漢語大詞典》: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28-30日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根据中央的精神,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确立了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國語辭典》:华盛顿会议(華盛頓會議)  拼音:huá shèng dùn huì yì
西元一九二一年美国政府在华盛顿所召集的国际会议。目的在讨论太平洋政局与中国局势,及限制军备,以避免列强在远东发生冲突。会议主要成果是签署三项公约,总称为华盛顿公约。也称为「太平洋会议」、「华府会议」。
《國語辭典》:会议室(會議室)  拼音:huì yì shì
召开会议的场所。如:「租借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