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伏辕(伏轅)
(1).伏在车辕上。指拉车。 唐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诗:“ 荆山 璞在终应识, 楚国 人知不是狂。莫恨伏辕身未老,会将筋力事 王良 。” 姚雪垠 《言志篇》:“老马伏辕征路远,晓窗愁杀白头翁。”
(2).指拉车的马。比喻常人。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之一:“吾祖入 吴 市,应龙非伏辕。”
(2).指拉车的马。比喻常人。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之一:“吾祖入 吴 市,应龙非伏辕。”
《漢語大詞典》:畏伏
分類:敬服
《國語辭典》:伏事 拼音:fú shì
1.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晋。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谁谓伏事浅,契阔踰三年。」
2.服侍、侍候。《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养做外宅,又讨个妳子并小厮,伏事走动。」
2.服侍、侍候。《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养做外宅,又讨个妳子并小厮,伏事走动。」
《漢語大詞典》:厌伏(厭伏)
(1).倾倒伏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而散,吏士皆厌伏。”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七:“﹝ 周子文 ﹞少时喜射猎,常入山,忽山岫间有一人……此人便牵弓满鏑向 子文 , 子文 便失魂厌伏。”
(2).用权威和强力制伏。《北齐书·神武纪下》:“王若厌伏人情,杜絶物议,唯有归 河 东之兵,罢 建兴 之戍……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託之害。”《金史·海陵纪》:“﹝ 亮 ﹞在 东京 ,专务立威,以厌伏小人。”
(3).折服。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寳玉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奬,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
(4).用巫术镇伏邪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
(2).用权威和强力制伏。《北齐书·神武纪下》:“王若厌伏人情,杜絶物议,唯有归 河 东之兵,罢 建兴 之戍……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託之害。”《金史·海陵纪》:“﹝ 亮 ﹞在 东京 ,专务立威,以厌伏小人。”
(3).折服。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寳玉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奬,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
(4).用巫术镇伏邪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
《漢語大詞典》:摧伏
折伏,制服。《隋书·经籍志四》:“ 释迦 之苦行也,是诸邪道,并来嬲恼,以乱其心,而不能得。及佛道成,尽皆摧伏,并为弟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达罗毘荼国》:“ 如来 在昔於此説法,摧伏外道,广度人天。”《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佛》:“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魔军摧伏休兵仗,青史都无贰负臣。” 赵朴初 《原来是这样的不可思议》诗:“他摧伏了魔军,他得到了大解脱。”
分類: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