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6,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伏罪
伏匿
右伏
伏胜
伏维
于伏
骥伏
蒲伏
伏处
慑伏
屏伏
伏閤
伏轼
擿伏
叹伏
《國語辭典》:伏罪  拼音:fú zuì
1.承认自己的罪。《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2.犯罪处了死刑。《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
3.隐伏未发的罪。《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是岁,新都侯莽告长伏罪与红阳侯立相连,长下狱死,立就国,语在长传。」
《漢語大詞典》:伏匿
隐藏;躲藏。《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盗纵羣队穷搜,凡伏匿巖穴者,悉被杀掳。”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秦 既焚烧诗书,坑诸生于 咸阳 ,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间,或则委身于敌以舒愤怨。”
分類:隐藏躲藏
《骈字类编》:右伏
宋史夏国李彝兴传:见左伏下。
《国语辞典》:伏胜(伏胜)  拼音:fú shēng
人名。字子贱,生卒年不详,汉初济南人。秦时曾为博士。汉文帝欲求其治《尚书》,因年已九十馀岁,年迈不能行,遂遣晁错往受,得伏胜口授《尚书》二十九篇,是为今文尚书。也称为「伏生」。
《漢語大詞典》:伏维(伏維)
见“ 伏惟 ”。
《國語辭典》:伏惟  拼音:fú wéi
俯身思想。是下对上的谦敬之词,多用于奏章、书信。《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文选。李密。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国语辞典》:于伏(于伏)  拼音:yú fú
屈招。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于伏罪名儿改。」
分类:关汉卿
《漢語大詞典》:骥伏(驥伏)
见“ 驥伏櫪 ”。
《漢語大詞典》:骥伏枥(驥伏櫪)
亦作“ 驥櫪 ”。亦作“ 驥伏 ”。 犹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壮志。语出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宋 陆游 《百岁》诗:“壮心空似驥伏櫪,病骨敢怀狐首丘。” 宋 京镗 《念奴娇·次宇文总领游北湖韵》词:“驥櫪难淹,鹏程方远,大器成须晚。” 清 蒲松龄 《上健川汪邑侯启》:“膏火烧残,欲下牛衣之泪;唾壶击缺,难消驥櫪之心。” 清 林则徐 《送嶰筠赐环东归》:“漫道识途仍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分類:年老壮志
《國語辭典》:蒲伏  拼音:pú fú
爬行。《文选。枚乘。七发》:「鱼鳖失势,颠倒偃侧,沋沋湲湲,蒲伏连延。」也作「匍匐」。
分類:匍匐伏地
《漢語大詞典》:伏处(伏處)
(1).隐居。庄子·在宥:“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 清 姚莹 《复荐青一兄书》:“愧无古人高洁之行,伏处邱园,而浮沉外吏,数见黜辱,已自伤矣!”
(2).安处,不四出活动。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阔人决不是笨牛,否则,他早已伏处牖下,老死田间了。”
《國語辭典》:慑伏(慴伏)  拼音:zhé fú
因惧怕而屈服。《汉书。卷七○。陈汤传》:「万夷慑伏,莫不惧震。」
分類:畏惧屈服
《漢語大詞典》:屏伏
(1).隐退,避匿。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忠朴屏伏,憸狡得志。” 明 高启 《送倪雅序》:“余旅食江上,别君者累年,屏伏摧沮,曩时之意尽矣。”
(2).伏地。 清 侯方域 《赠季弟序》:“见公卿皆屏伏惕息,不敢仰首视。”
《漢語大詞典》:伏閤
新五代史·李琪传载, 唐 朝 大明宫 中的 紫宸殿 称閤,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大明宫)。后因以“伏閤”指朝臣俯伏閤下向天子奏事。旧唐书·崔仁师传:“会有伏閤上诉者, 仁师 不奏, 太宗 以 仁师 罔上,遂配 龚州 。”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时 孔道辅 为御史中丞, 范仲淹 居諫职,知不可以偏言夺,乃相举牵臺諫合入,伏閤拜疏。”
《國語辭典》:伏轼(伏軾)  拼音:fú shì
俯在车前横木上。《战国策。秦策一》:「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文选。卢谌。览古诗》:「秦辞驰出境,伏轼径入关。」
《國語辭典》:擿伏  拼音:tì fú
举发隐匿的坏人坏事。《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奸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也作「发奸擿伏」。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姦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也作「发擿奸伏」、「发擿奸伏」、「发奸擿伏」、「发奸摘隐」、「发隐擿伏」、「擿奸发伏」、「摘奸发伏」。
《漢語大詞典》:叹伏(嘆伏)
同“ 叹服 ”。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射 驰使写碑还校,如 衡 所书,莫不叹伏。” 宋 苏舜钦 《韩公行状》:“郡将 皇甫选 为世吏师,闻公治状,叹伏不能已。”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众官尽叹伏少师有此等度量。”
叹服。陈书·欧阳頠传:“时人莫不嘆伏。其重然诺如此。”
分類: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