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虑牺、牺皇、皇羲。一说即太昊。传说中远古帝王。风姓。相传始作八卦,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为神话中人类始祖,与女娲氏兄妹为婚,制嫁娶,正姓氏。图像为蛇身人首。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太昊,亦作太皞、太皓,风姓,号伏羲氏。以木德王,是为春皇。一云伏羲氏,一云宓牺氏,一云包羲氏,一云庖牺氏,都陈。在位百十一年,一云百六十四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伏胜。西汉济南人,字子贱。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生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欲召生,以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西汉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今本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即由伏生传授存世。传作《尚书大传》。
伏理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东武人,字斿君。受《齐诗》于匡衡,官至高密王太傅。由是《齐诗》有匡、伏之学。
伏女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济南人,名羲娥。伏生女。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由女传言教今文《尚书》于晁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 【介绍】: 东汉琅邪东武人,字伯文。伏湛子。少以节操立名。光武建武二年,拜太中大夫,持节使青徐二州,招降张步。其冬,拜光禄大夫,复使于步。时刘永亦遣使立步为齐王,步遂杀隆而叛。
全后汉文·卷十二
隆,字伯文,一名盛,字伯明,湛子。仕郡督邮。建武初,拜太中大夫。进光禄大夫,为张步所执,见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 【介绍】: 东汉琅邪东武人,字惠公。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新莽时为绣衣执法。刘玄更始时为平原太守。光武知湛名儒旧臣,征拜尚书,迁司直、大司徒,封阳都侯。以事策免,徙封不其侯,遣就国。后复征,未就位而卒。
全后汉文·卷十二
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济南伏胜九世孙。成帝时为博士弟子,五迁,至莽时为绣衣执法,迁后队属正。更始即位,以为平原太守。建武初,征拜尚书,迁司直,行大司徒事,寻找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坐事免,徙封不其侯,遣就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4—49 【介绍】: 东汉扶风茂陵人,字文渊。少有大志,初为郡督邮。绿林、赤眉起事后,王莽以为新成大尹。莽败,避地凉州,依隗嚣,为绥德将军。继归光武,从击破嚣。建武十一年拜陇西太守,率军破先零羌。劝民耕牧,安定西边。后为伏波将军,率军镇压交阯二徵起义。又曾以男儿当“马革裹尸”自誓,出征匈奴、乌桓。六十二岁时将兵击武陵五溪蛮,病卒于军。封新息侯,章帝建初中追谥忠成。著《铜马相法》。
全后汉文·卷十七
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莽时为郡督邮,坐事亡命。遇赦,辟卫将军王林府,拜新城大尹。莽败,去郡,避地凉州,隗嚣以为绥德将军。建武四年,奉使洛阳,以为待诏,历太中大夫、陇西太守、虎贲中郎将,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二十五年,击五溪蛮,卒于军。为梁松所陷,追收侯印。建初三年,追谥曰忠成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后84 【介绍】: 东汉琅邪东武人,字叔齐。少从叔学,明《齐诗》。初为郎,迁剧令,以惠政清廉闻。太常试经第一,拜博士,迁常山太守。敦修学校,教授不辍,由是北州多为伏氏学。明帝永平四年拜司空。
伏黯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琅邪东武人,字稚文。伏湛弟。明《齐诗》,改定章句,作解说九篇,位至光禄勋。
伏晨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琅邪东武人。伏湛曾孙。谦敬好学,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
伏俨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琅邪人,字景弘。有《汉书纠谬》。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宠(?—121年5月1日)一名伏胡,千乘王,乐安王。永元五年(93年)正月廿四,刘伉去世,刘宠袭封千乘王位。永元七年(95年),改国名乐安国,刘宠为乐安王。在位二十八年,122年于京师薨逝,谥号为夷。
伏无忌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琅邪东武人。伏湛玄孙。博物多识,袭爵不其侯。顺帝时为侍中屯骑校尉。永和元年,奉诏与黄景校定五经、诸子百家、艺术诸书。桓帝复诏与崔寔等共撰《汉纪》。又自采集古今,删著事要,号曰《伏侯注》。
伏完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09 【介绍】: 东汉琅邪东武人。伏无忌孙。袭爵不其侯,尚桓帝女阳安公主,为侍中。女寿,为献帝皇后,得任执金吾。建安初,拜辅国将军,仪比三司。完以政在曹操,乃上印绶,拜中散大夫,寻迁屯骑校尉。伏后曾密令完诛曹操,完畏操而终不敢发。
难伏三昧,破三十三天有
【三藏法数】
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一切惑业,證于难伏三昧。以此天是地居之顶,果报惑业,难以折伏,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难伏,亦得證此也。(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