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6,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栖伏
卑伏
伏降
伏对
伏毒
底伏
伏身
伏众
山伏
伏行
三伏天
伏质
伏蛰
伏戏
伏韬
《漢語大詞典》:栖伏(棲伏)
栖身隐伏。晋书·慕容垂载记:“大王以命世之姿,遭无妄之运,迍邅栖伏,艰亦至矣。”
分類:栖身隐伏
《漢語大詞典》:卑伏
犹言低声下气。 元 马致远 《谢金吾》第四折:“我须是割不断的紧亲属,因此上熬一片痛苦心肠,忍一点悽惶眼泪,陪一句哀求言语,做杀卑伏。”
分類:低声下气
《韵府拾遗 江韵》:伏降
李孝光诗:心拜气伏降。
《韵府拾遗 队韵》:伏对(伏对)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频奉二诲。伏对战骇。
《漢語大詞典》:伏毒
服毒,吃毒药自杀。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负心》:“余谓 张三 赠金、伏毒二事都奇。”
《漢語大詞典》:底伏
犹隐伏。 汉 马融 《广成颂》:“疏越藴慉,骇恫底伏。”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物乃坻伏”:“底伏,犹隐伏也。”
分類:隐伏
《国语辞典》:伏身  拼音:fú shēn
1.弯下身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武夷山日记》:「更有一岩尤奇:上下皆绝壁,壁间横凹仅一线,须伏身蛇行,盘壁而度,乃可入。」《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
2.藏身。《新唐书。卷二○七。宦者列传上。仇士良》:「不然,天下义夫节士,畏祸伏身,谁肯与陛下共治耶?」宋。赵鼎臣〈上许冲元启〉:「是当竭蹶以争趋,讵可伏身而不见。」
《国语辞典》:伏众(伏众)  拼音:fú zhòng
使众人服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若不行军令,怎能伏众?」
分类:众人服从
《骈字类编》:山伏
唐书吐蕃传:帝召宰相姜恪等,议先击吐蕃,契必何力曰:吐蕃介在西极,臣恐师到兽窜山伏,捕讨无所得。
《国语辞典》:伏行  拼音:fú xíng
两手著地前行,或指物体横行移动。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明。刘基〈活水源记〉:「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
《国语辞典》:三伏天  拼音:sān fú tiān
由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天为一伏,共三十天,是天气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二七回:「过了两日,却是六月初一日,即今到三伏天。」
《漢語大詞典》:伏质(伏質)
见“ 伏鑕 ”。
《漢語大詞典》:伏锧(伏鑕)
亦作“ 伏质 ”。 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 鑕 ”,砧。亦泛指被处死。史记·张丞相列传:“ 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 汉 班彪 《王命论》:“勇如 信 、 布 ,强如 梁 、 籍 ,成如 王莽 ,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 唐 陈子昂 《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漢語大詞典》:伏蛰(伏蟄)
隐伏,潜藏。 闻一多 《〈西南采风录〉序》:“让我们在那人性的幽暗角落里伏蛰了数千年的兽性跳出来反噬他一口。”
分類:隐伏潜藏
《漢語大詞典》:伏戏(伏戲)
见“ 伏羲 ”。
《國語辭典》:伏羲  拼音:fú xī
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渔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粤有生民,伏羲始君。」也作「庖羲」、「庖牺」、「伏羲氏」、「伏牺」、「伏牺氏」、「宓羲」、「宓戏」、「羲皇」。
《漢語大詞典》:伏韬
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 养由基 ,与之两矢,使射 吕錡 。中项,伏弢。以一矢復命。”国语·晋语九:“ 郑 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 韦昭 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 唐 王维 《为曹将军谢写真表》:“愿死艺於伏弢,誓杀身於鸣轂。”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臣窃愧恩深力浅,任重才疎,敢忘伏弢,益思敌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