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匐伏
伏地;趴伏。《平山冷燕》第八回:“ 冷絳雪 道:‘婢则匐伏叩头,何礼之有?’” 清 陈鳣 《对策》:“ 苏秦 过 洛阳 ,嫂蛇行匐伏四拜,自跪而谢。” 徐迟 《狂欢之夜》:“他想到通过一条公路,去试试运气。正匐伏在公路边,忽然几辆吉普车隆隆地过来。”参见“ 匍伏 ”。
《漢語大詞典》:扶服
亦作“ 扶伏 ”。亦作“ 扶匐 ”。同“ 匍匐 ”。
(1).伏地爬行。形容急遽,竭力。《礼记·檀弓下》:“《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诗·邶风·谷风》作“匍匐救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折軫。”《南史·隐逸传上·剡县小儿》:“因自投下牀,扶匐至母尸侧,顿絶而死。” 元 揭傒斯 《临川女》诗:“闻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滨。” 王闿运 《熊氏墓表》:“睋而有间,恭人暴卒,同官命妇,扶服救丧。”
(2).趴伏于地。《汉书·霍光传》:“ 中孺 扶服叩头曰:‘老臣得託命将军,此天力也。’”《汉书·匈奴传下》:“ 呼韩邪 携国归化,扶伏称臣。”《南齐书·王敬则传》:“夜着青衣,扶匍道路,为 太祖 听察 苍梧 出来。” 宋 王禹偁 《大阅赋》:“俾遁逃兮无地,咸扶服兮朝天。”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阑斑被绣縵,扶服拜赤帟。”
(1).伏地爬行。形容急遽,竭力。《礼记·檀弓下》:“《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诗·邶风·谷风》作“匍匐救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折軫。”《南史·隐逸传上·剡县小儿》:“因自投下牀,扶匐至母尸侧,顿絶而死。” 元 揭傒斯 《临川女》诗:“闻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滨。” 王闿运 《熊氏墓表》:“睋而有间,恭人暴卒,同官命妇,扶服救丧。”
(2).趴伏于地。《汉书·霍光传》:“ 中孺 扶服叩头曰:‘老臣得託命将军,此天力也。’”《汉书·匈奴传下》:“ 呼韩邪 携国归化,扶伏称臣。”《南齐书·王敬则传》:“夜着青衣,扶匍道路,为 太祖 听察 苍梧 出来。” 宋 王禹偁 《大阅赋》:“俾遁逃兮无地,咸扶服兮朝天。”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阑斑被绣縵,扶服拜赤帟。”
《漢語大詞典》:厌伏(厭伏)
(1).倾倒伏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而散,吏士皆厌伏。”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七:“﹝ 周子文 ﹞少时喜射猎,常入山,忽山岫间有一人……此人便牵弓满鏑向 子文 , 子文 便失魂厌伏。”
(2).用权威和强力制伏。《北齐书·神武纪下》:“王若厌伏人情,杜絶物议,唯有归 河 东之兵,罢 建兴 之戍……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託之害。”《金史·海陵纪》:“﹝ 亮 ﹞在 东京 ,专务立威,以厌伏小人。”
(3).折服。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寳玉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奬,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
(4).用巫术镇伏邪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
(2).用权威和强力制伏。《北齐书·神武纪下》:“王若厌伏人情,杜絶物议,唯有归 河 东之兵,罢 建兴 之戍……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託之害。”《金史·海陵纪》:“﹝ 亮 ﹞在 东京 ,专务立威,以厌伏小人。”
(3).折服。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寳玉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奬,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
(4).用巫术镇伏邪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