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佛学大辞典】
(术语)i又作壹,彝,意,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一。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伊字门一切法根,不可得故。」文殊问经字母品曰:「伊字时是诸根广博声。」大日经疏十四曰:「见伊字时,即显三昧。」一切根不可得者,自Indriya(根)释之也。【又】又作翳咿,伊伊,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一。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伊(引)字门一切法灾祸不可得故。」文殊问经字母品曰:「称伊(引)字时,是世间灾害声。」大庄严经四曰:「唱伊字时,出一切世间众多病声。」从I^ti(灾)释之也。
(术语)i又作壹,彝,意,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一。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伊字门一切法根,不可得故。」文殊问经字母品曰:「伊字时是诸根广博声。」大日经疏十四曰:「见伊字时,即显三昧。」一切根不可得者,自Indriya(根)释之也。【又】又作翳咿,伊伊,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一。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伊(引)字门一切法灾祸不可得故。」文殊问经字母品曰:「称伊(引)字时,是世间灾害声。」大庄严经四曰:「唱伊字时,出一切世间众多病声。」从I^ti(灾)释之也。
伊尼延
【佛学大辞典】
(杂语)Ain!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延,又作因尼延,亦作尼延,皆一也。」名义集三曰:「伊尼延,或伊泥延,此云金色。」
(杂语)Ain!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延,又作因尼延,亦作尼延,皆一也。」名义集三曰:「伊尼延,或伊泥延,此云金色。」
伊泥延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伊尼延)
(杂语)(参见:伊尼延)
伊尼延
【佛学大辞典】
(杂语)Ain!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延,又作因尼延,亦作尼延,皆一也。」名义集三曰:「伊尼延,或伊泥延,此云金色。」
(杂语)Ain!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延,又作因尼延,亦作尼延,皆一也。」名义集三曰:「伊尼延,或伊泥延,此云金色。」
伊泥延腨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十二相中,第八相。言佛膝似彼鹿王之膝也。智度论四曰:「八者伊泥延腨相,如伊泥延鹿王腨,随次纤。」慧苑音义下曰:「伊尼延者鹿名也,其毛多色黑腨形纤,长短得所,其鹿王最胜,故取为喻。腨字又作。」梵Ai^n!eyajan%gha。
(术语)佛之三十二相中,第八相。言佛膝似彼鹿王之膝也。智度论四曰:「八者伊泥延腨相,如伊泥延鹿王腨,随次纤。」慧苑音义下曰:「伊尼延者鹿名也,其毛多色黑腨形纤,长短得所,其鹿王最胜,故取为喻。腨字又作。」梵Ai^n!eyajan%gha。
伊字三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书(伊字)之形,从三点成,谓之伊字之三点。是不纵不横,而有三角之关系,故以譬物之不一不异,或非前非后。涅槃经譬之于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烈火「」之形为横,譬物在一时为体之别。如牛之两角,又点水「氵」之形为纵,譬物在异时为体之别。如花与实。涅槃经二曰:「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
(术语)梵书(伊字)之形,从三点成,谓之伊字之三点。是不纵不横,而有三角之关系,故以譬物之不一不异,或非前非后。涅槃经譬之于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烈火「」之形为横,譬物在一时为体之别。如牛之两角,又点水「氵」之形为纵,譬物在异时为体之别。如花与实。涅槃经二曰:「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
新旧两伊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书之伊字,有新旧两样。旧伊者三点不连续,新伊者以细书而连续之,如此方草书之下字「」,是章安之说。师之涅槃经疏六曰:「言伊字者,外国有新旧两伊。旧伊横竖断绝相离,借此况彼,横如烈火,竖如点水,各不相绩。不横不同烈火,不竖不同点水。应如此土草下字相,细画相连是新伊相。旧伊可譬昔教三德。(中略)新伊字者,可譬今教三德。」增晖记七曰:「」(旧字)「」(新伊)。
(术语)梵书之伊字,有新旧两样。旧伊者三点不连续,新伊者以细书而连续之,如此方草书之下字「」,是章安之说。师之涅槃经疏六曰:「言伊字者,外国有新旧两伊。旧伊横竖断绝相离,借此况彼,横如烈火,竖如点水,各不相绩。不横不同烈火,不竖不同点水。应如此土草下字相,细画相连是新伊相。旧伊可譬昔教三德。(中略)新伊字者,可譬今教三德。」增晖记七曰:「」(旧字)「」(新伊)。
伊沙
【佛学大辞典】
(地名)I^sa山名。译曰自在。见增一阿含二十三。【又】(天名)伊沙那之略。(参见:伊舍那)
(地名)I^sa山名。译曰自在。见增一阿含二十三。【又】(天名)伊沙那之略。(参见:伊舍那)
伊舍那
【佛学大辞典】
(天名)I^s/a%na又作伊邪那,伊赊那。居于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于外金刚院之上首。十二天供仪轨曰:「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三戟鎗,浅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右手作拳,安腰右,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地水二指屈中节,火风空三指,各少相去。」智度论五十六曰:「伊馀那是大自在天王。」秘藏记下曰:「伊舍那天,黑青色,面上三目,系髑髅璎珞,左手持器盘,右手矛镴。」胎藏界曼陀罗钞六详释之。瑜伽伦记九曰:「伊舍那者,此云自在,即大自在天。」玄应音义三曰:「伊沙天,此云众生主。」案,摩醯首罗天居色界之顶,即第四禅,伊舍那天为其化身,居欲界之顶,即第六天。
(天名)I^s/a%na又作伊邪那,伊赊那。居于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于外金刚院之上首。十二天供仪轨曰:「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三戟鎗,浅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右手作拳,安腰右,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地水二指屈中节,火风空三指,各少相去。」智度论五十六曰:「伊馀那是大自在天王。」秘藏记下曰:「伊舍那天,黑青色,面上三目,系髑髅璎珞,左手持器盘,右手矛镴。」胎藏界曼陀罗钞六详释之。瑜伽伦记九曰:「伊舍那者,此云自在,即大自在天。」玄应音义三曰:「伊沙天,此云众生主。」案,摩醯首罗天居色界之顶,即第四禅,伊舍那天为其化身,居欲界之顶,即第六天。
伊沙那
【佛学大辞典】
(地名)聚落之名。华严经六十四曰:「聚落名伊沙那。」探玄记十八曰:「依天竺,本名伊舍那,此云旷野,亦名怖求。」慧苑音义下曰:「伊沙那者,此云长直也。」
(地名)聚落之名。华严经六十四曰:「聚落名伊沙那。」探玄记十八曰:「依天竺,本名伊舍那,此云旷野,亦名怖求。」慧苑音义下曰:「伊沙那者,此云长直也。」
伊沙驮罗
【佛学大辞典】
(地名)I^s/a%dhara又作伊沙陀罗。山名。俱舍光记十一曰:「伊沙驮罗山,此云持轴。山峰上耸,犹如车轴。此山能持,故名持轴。」玄应音义二十四曰:「伊沙驮罗,旧言伊沙陀罗,此言自在持,亦言持轴。」
(地名)I^s/a%dhara又作伊沙陀罗。山名。俱舍光记十一曰:「伊沙驮罗山,此云持轴。山峰上耸,犹如车轴。此山能持,故名持轴。」玄应音义二十四曰:「伊沙驮罗,旧言伊沙陀罗,此言自在持,亦言持轴。」
伊那婆那
【佛学大辞典】
(地名)林名。探玄记四曰:「伊那婆那,此言王林,谓佛为太子时,在此林中生,故立名也。」梵Aira%van!a。
(地名)林名。探玄记四曰:「伊那婆那,此言王林,谓佛为太子时,在此林中生,故立名也。」梵Aira%van!a。
伊那槃那龙
【佛学大辞典】
(异类)Ed!avarn!a,龙名。羊色之义(名义大集,一六七)。伊那,译言树。槃那,译言叶。因于过去曾坏树叶,堕在龙中,故以为名,如Erapattra之解,是别一龙也。出于探玄记十八。见伊罗钵龙王条。
(异类)Ed!avarn!a,龙名。羊色之义(名义大集,一六七)。伊那,译言树。槃那,译言叶。因于过去曾坏树叶,堕在龙中,故以为名,如Erapattra之解,是别一龙也。出于探玄记十八。见伊罗钵龙王条。
伊私耆梨
【佛学大辞典】
(地名)Rs!igiri,巴Isigiil,山名。译曰仙山,见善见律八。
(地名)Rs!igiri,巴Isigiil,山名。译曰仙山,见善见律八。
伊吾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新疆之东北端。现今为哈密之地也。约隔二百哩,与甘肃之瓜州相对。其中间即沙漠,古所谓莫贺延沙碛是也。玄奘备尝艰苦,以八日通过之。见慈恩传一。
(地名)在新疆之东北端。现今为哈密之地也。约隔二百哩,与甘肃之瓜州相对。其中间即沙漠,古所谓莫贺延沙碛是也。玄奘备尝艰苦,以八日通过之。见慈恩传一。
伊刹尼
【佛学大辞典】
(修法)Iksan!i,得知他人心中所思之咒术名。俱舍论二十七曰:「有咒术名伊刹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俱舍光记二十七曰:「有咒术名伊刹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如他心通。伊刹尼,此云观察。又真谛云:伊刹尼,是论名。是露形外道师所造,翻为观察。此咒从彼所造论为名,故称伊刹尼。」玄应音义二十六曰:「伊刹尼此云占相观察。」
(修法)Iksan!i,得知他人心中所思之咒术名。俱舍论二十七曰:「有咒术名伊刹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俱舍光记二十七曰:「有咒术名伊刹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如他心通。伊刹尼,此云观察。又真谛云:伊刹尼,是论名。是露形外道师所造,翻为观察。此咒从彼所造论为名,故称伊刹尼。」玄应音义二十六曰:「伊刹尼此云占相观察。」
伊舍那
【佛学大辞典】
(天名)I^s/a%na又作伊邪那,伊赊那。居于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于外金刚院之上首。十二天供仪轨曰:「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三戟鎗,浅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右手作拳,安腰右,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地水二指屈中节,火风空三指,各少相去。」智度论五十六曰:「伊馀那是大自在天王。」秘藏记下曰:「伊舍那天,黑青色,面上三目,系髑髅璎珞,左手持器盘,右手矛镴。」胎藏界曼陀罗钞六详释之。瑜伽伦记九曰:「伊舍那者,此云自在,即大自在天。」玄应音义三曰:「伊沙天,此云众生主。」案,摩醯首罗天居色界之顶,即第四禅,伊舍那天为其化身,居欲界之顶,即第六天。
(天名)I^s/a%na又作伊邪那,伊赊那。居于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于外金刚院之上首。十二天供仪轨曰:「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三戟鎗,浅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右手作拳,安腰右,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地水二指屈中节,火风空三指,各少相去。」智度论五十六曰:「伊馀那是大自在天王。」秘藏记下曰:「伊舍那天,黑青色,面上三目,系髑髅璎珞,左手持器盘,右手矛镴。」胎藏界曼陀罗钞六详释之。瑜伽伦记九曰:「伊舍那者,此云自在,即大自在天。」玄应音义三曰:「伊沙天,此云众生主。」案,摩醯首罗天居色界之顶,即第四禅,伊舍那天为其化身,居欲界之顶,即第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