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6,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下一页
伊乐尧(字 遇羹 )
伊麟泰(字 鹤亭 )
金顺( 伊尔根觉罗 字 和甫 )
龚聘英(字 任伊 号 莘甫 )
秦树敏(名 树铦 字 秋伊 号 勉公、勉锄、娱园 )
胡锡祜( 锡纯 字 乐伊 号 心斋、新斋 )
汪宗沂(字 仲伊、咏村 号 韬庐处士 )
王伊(字 影石 号 聘三、蜕存 )
胡聘之(字 蕲生、萃臣 号 景伊 )
廖镜伊(字 伯冶 号 雪门 )
觉罗庆颐(字 石臣、诗臣 号 绍伊 )
杨崇伊(字 莘伯 )
王伊
陈衍(字 叔伊 号 石遗 )
其它辞典(续上)
伊兴额(字 松坪 清阿 壮悯 )伊乐尧(字 遇羹 )
伊麟泰(字 鹤亭 )
金顺( 伊尔根觉罗 字 和甫 )
龚聘英(字 任伊 号 莘甫 )
秦树敏(名 树铦 字 秋伊 号 勉公、勉锄、娱园 )
胡锡祜( 锡纯 字 乐伊 号 心斋、新斋 )
汪宗沂(字 仲伊、咏村 号 韬庐处士 )
王伊(字 影石 号 聘三、蜕存 )
胡聘之(字 蕲生、萃臣 号 景伊 )
廖镜伊(字 伯冶 号 雪门 )
觉罗庆颐(字 石臣、诗臣 号 绍伊 )
杨崇伊(字 莘伯 )
王伊
陈衍(字 叔伊 号 石遗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7—1861 【介绍】: 清蒙古正白旗人,何图哩氏,字松坪,原名伊清阿。咸丰间转战苏皖豫鲁,镇压太平军、捻军。官至副都统。后在东平被捻军所围,战死。谥壮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0—1862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遇羹。咸丰元年举人。少与邵懿辰交,同宗程朱之学,俱为杭城通经学古之士。有《孝经指解说注》等。
人物简介
维基
伊麟泰,字鹤亭,汉军镶蓝旗人。道光丁酉科举人,庚戌科进士。历任山西知县、同知;潞安府壶关县、平定州孟县、朔平府平鲁县、太原府兴县、大同府大同县知县等职。妻子王氏是同治十年进士王祖光的姑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5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字和甫。咸丰、同治间镇压太平天国、西北回民起事,自骁骑校,累擢至副都统,任乌里雅苏台将军。光绪初,率兵西征讨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等地。任伊犁将军,接收伊犁,按约划界。卒于回京途中。
人物简介
维基
龚聘英(1826年—?),字任伊,号莘甫,江苏太仓州崇明县人,进士出身。咸丰十一年,江苏乡试中举。同治元年,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江西司候补主事。后任军机处行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初名树铦,字秋伊,号勉公,又号勉锄,晚号娱园。同治十二年举人。善诗画。有《娱园诗稿》。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五
秦树敏,字秋伊,号娱园,会稽人。同治癸酉举人。有《娱园诗稿》。
人物简介
维基
胡锡祜(1836年12月4日—?),原名锡纯,字乐伊,号心斋,一号新斋,四川省叙州府庆符县人,进士出身。咸丰八年戊午科四川乡试第五十名举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74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九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历官高密县知县、平度州同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6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仲伊,号韬庐处士。光绪六年进士。签分山西即用知县。治经通礼,精声韵音乐,又喜论兵。有《礼乐一贯录》、《三家兵法》、《周易学统》、《金元十五调南北曲谱》等。维基
王宗沂,一称汪宗沂(1837年—1906年),字仲伊,一字咏村,号韬(韬)庐,安徽省徽州府歙县西溪人,同进士出身。汪宗沂为儒商汪运镳(1808—1873)次子,就读于家中不疏园。20岁左右咸丰兵燹,不疏园被长毛焚毁。39岁时考中光绪丙子科举人。清光绪二年(1876)拜翁同和为师。光绪六年(1880年)43岁,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57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山西省以知县即用。后被曾国藩聘为忠义局编纂。他是王茂荫之婿、汪采白之祖父,许承尧之恩师。汪宗沂曾主持安庆敬敷书院、芜湖中江书院、徽州紫阳书院。许承尧《汪公行状》称赞为“吾乡江(江永)、戴(戴震)后一人”。汪宗沂生子五人:汪福熙、汪律本、汪行恕、汪徵本、汪序本。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王伊(一八三八—一九零八),字影石,号聘三,晚号蜕存,常熟人。诸生,学者,家塾教师,在三峰寺讲学三十余年。学识赅博,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志乘掌故及释藏经典,无不贯通。有《小墙东斋文钞》、《小墙东斋诗钞》等。
人物简介
简介
字蕲生,萃臣,号景伊。湖北天门竟陵人。晚清重臣、山西巡抚,洋务派主将之一。1865年(清同治四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侍读学士、顺天府(北京市)知府。1891年起,他在任职期间主持建造了山西第一家工厂太原火柴局,又筹建山西招商局,借俄款修筑了山西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戊戌变法失败后,力主革新的胡聘之遭到保守派排挤,被免官回家。胡聘之晚年闭门谢客,以诗词书画自娱。1912年,胡聘之病逝于上海霞飞路寓所。维基
胡聘之(1840年—1912年),字蕲生、一字萃臣,号景伊。湖北天门竟陵镇人。晚清官员,洋务运动重要人物。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人,次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会试同考官、四川乡试主考官、侍读学士、太仆寺少卿、顺天府府尹等职。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任山西布政使。官至山西巡抚。在山西发展洋务,开煤矿,创办工厂,兴建学校。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免职回乡。建有胡家花园。
人物简介
维基
廖镜伊(1831年3月26日—?年),乡试榜名铸伊,字伯冶,号雪门,四川省邻水县人。光绪六年庚辰科三甲第178名进士(1880年),曾任四川省昭化县教谕,贵州省天柱县知县、夔州府教授
人物简介
维基
觉罗庆颐,字石臣、诗臣,号绍伊,满洲正蓝旗人,盛京宗室。觉罗庆颐为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举人,十三年署兵部郎中,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第三甲进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兵部郎中改任左庶子。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崇伊(1850年—1909年),字莘伯,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到任第一疏即弹劾康有为、梁启超在京师创设强学会,导致朝廷将其封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纠内阁侍读学士文廷式。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杨崇伊密奏慈禧太后:「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丁忧回籍,寄寓扬州,因争抢妓女,被江苏布政使瑞澄参劾,逐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后来,杨崇伊之子杨云史为父平反,正值光绪、慈禧先后逝世,事被搁置,最后于民国十一年为杨崇伊平反,并颁发“含谟吐忠”的祠额。杨家在得到祠额后,重新建造新杨家祠堂,该祠堂直至一九九五年才被常熟地方拆除。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伊,河南省汝宁府罗山县人,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人。清光绪八年(1872)举人,累上春官不售,以诗古文辞为职志。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抚台,邀之入幕。举凡修筑铁路、设置电信、开山抚番等事无巨细悉咨询之。光绪十七年(1891),旅居上海;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张之洞幕。后任官报局总编、学部主事。清亡后,以诗文自娱。在台年馀,成诗文百馀篇,名曰《旅台诗钞》,今未得见。著有《石遗室诗文集》、《石遗室诗话》三十二卷等。编有《金诗记事》、《元诗记事》等。 以下所录,以1999年钱仲联编《石遗室诗集》与台湾相关者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荟》进行编校。钱仲联编《石遗室诗集》共收陈衍诗作十二卷,补遗一卷,合十三卷。诗作均选自家刻本,首印为武昌乙巳刻本,系《石遗室诗集》前三卷,收有1877至1905年间的作品;1914年又刻印1906年后九年之诗作,编为四卷至六卷;1921年再刻七卷至十卷,此十卷合称「初集」。同时,又从前三卷所选剩馀部分中再选一卷,名为「补遗」。1927年再刻1922至1926年之作品,成二卷,名「诗续」。陈氏最后十年之作,则未尝结集刊刻。(施懿琳撰)词学图录
陈衍(1856-1937) 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八年举人。清亡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羽创办国学会。有《石遗室文集》、《石遗室诗集》、《朱丝词》、《石遗室诗话》、《近代诗钞》。石遗室诗集·叙
余作诗三十年,所剩止此,所诣亦止此,乃分为三卷刻之。第一卷凡八年,多閒居及游览之作。第二卷凡十有三年,多行旅之作,有歌劳之思焉。第三卷凡八年,有悲伤之作,诗与人亦俱老矣。此后或三四年,或五六年、七八年,以至长辞人世,当更得一卷之诗,为第四卷,其诗境未知何如。然得自放于山颠水涯,则幼时之流连景光,览玩物华,意中有欲言而未能言,将如获故物,如履旧游焉,不亦既全其天矣乎?乙巳十一月陈衍石遗自叙于武昌寓庐。石遗室诗集补遗·叙
余既写定三十年来所为诗,刻成三卷,其所未录者,尚存旧时钞本中,再择数十首,名曰补遗,亦山谷分诗文为内外集例也。石遗室诗续集·叙
余老来静久思动,游走四方,续集诗未暇付梓者忽已八年。今年承海内友生寄助刻费,遂并他著作陆续刻之。惟诗多散佚,零星搜集,其年月前后,陈迹微茫,记忆不真而颠倒者甚多,亦有已刻而始觉其误者,惮于移改,遂复仍之。衰懒善忘,足一哂已。乙亥冬日,八十叟衍。朱丝词·跋
慧情冶思,欲界天人。正使绝笔于斯,不妨与晚明诸公分席。若为之不已,将恐华鬘渐凋,身香浸减。耆卿、美成晚作皆尔,达者当有味斯言。戊戌,东湖庵主沈曾植记。朱丝词·跋
余本不工词,又雅不喜为无题诗。少壮日偶有缠绵怫恻之隐,则量移于长短句,非必绝无好语,而举止生硬,不能烟视媚行,良用自憎。乙庵跋时,已绝笔十馀年,迄于今盖绝笔三十馀年矣。此卷久欲焚弃,以先室人写本,未之忍也。既而翻阅一及,则旧事历历上心。虽酸辛,尤足咀味,遂竟存之。著雍敦牂七月,石遗老人记。(录入:顾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