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伊底帕斯情结(伊底帕斯情结)  拼音:yī dǐ pà sī qíng jié
希腊神话中伊底帕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被佛洛伊德引用,用以形容男童爱恋母亲排斥父亲的心态。心理学上特将它作为「恋母情结」的代称。参见「恋母情结」条。
分类:希腊神话
《国语辞典》:伊拉克共和国(伊拉克共和国)  拼音:yī lā kè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Iraq
国名。位于亚洲西部。面积约四十三万四千九百二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八百八十万。首都为巴格达(Baghdad),人民多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库德语。本为奥图曼帝国之一部分,一次大战后归英国代管,西元一九三二年独立,订七月十七日为国庆日。币制为Iraqi dinar。简称为「伊拉克」。
《国语辞典》:伊丽莎白时代(伊丽莎白时代)  拼音:yī lì shā bó shí dài
Elizabethan Age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西元1558~1603),在政治上正值英国海权扩张、国力蒸蒸日上。在文化上值文艺复兴时代,文学艺术成就辉煌灿烂,如莎士比亚戏剧等,史称为「伊丽莎白时代」。
《国语辞典》: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  拼音:yī lì shā bó yī shì
Elizabeth I
人名。(西元1533~1603)英国女王,亨利八世之女。在位时,外则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内则修明政教,文艺极一时之盛,史称为「伊丽莎白时代」。也译作「伊利萨伯」。
《国语辞典》:伊斯兰马巴德(伊斯兰马巴德)  拼音:yī sī lán mǎ bā dé
Islamabad
城市名。巴基斯坦的首都,位于国境北部,印度河上游。有计画的以回教文化为基础所建立的都市。
《国语辞典》:阿富汗伊斯兰国(阿富汗伊斯兰国)  拼音:ā fù hàn yī sī lán guó
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
国名。在亚洲西部。东邻巴基斯坦,西界伊朗,东北与中国为界,面积六十五万七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五百八十一万。首都为喀布尔(Kabul)。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语言为帕士顿语及波斯语。原为英国保护国,一九一九年独立,一九七三年政变后改制为共和国,成立阿富汗共和国,今则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国庆日为四月二十七日。币制为Afghani。简称为「阿富汗」。
《国语辞典》:特洛伊城  拼音:tè luò yī chéng
位于小亚细亚北部海岸,斯肯门德河平原上(今土耳其境内)的古城。为希腊诗人荷马所写史诗〈伊里亚德〉中的特洛伊战争地点。如:「希腊神话中著名的木马屠城记,相传是发生在特洛伊城。」
《国语辞典》:伊比鸠鲁(伊比鸠鲁)  拼音:yī bǐ jiū lǔ
Epicurus
人名。(西元前342~前270)希腊哲学家。初治柏拉图、德谟克利泰斯之学。因见国内扰攘,创快乐学派,主张过单纯快乐的生活,以快乐为最善之德,希望人能不为物所拘束,能自得幸福。强调追求精神性的快乐,才是持续恒久的快乐。
《国语辞典》:伊底帕斯  拼音:yī dǐ pà sī
Oedipus
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在无意中杀死亲生父亲,并娶生母为妻,成为底比斯国王。及至真相大白,自责而挖去双眼。后死于雅典附近,成为守卫大地的英雄。
《国语辞典》:伊豆半岛(伊豆半岛)  拼音:yī dòu bàn dǎo
半岛名。位于日本本州静冈县,突出于太平洋中,长约六十公里。全境处于富士火山带。温泉众多,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国语辞典》:伊凡第三  拼音:yī fán dì sān
Ivan III
人名。(西元1440~1505)俄国帝王。一四六二年即位。一四八二年败蒙古兵于喀山,俄人屈服于蒙古族压制之下者,凡二百馀年,至此始得独立,与彼得大帝并称。也称为「伊凡三世」。
《国语辞典》:伊凡第四  拼音:yī fán dì sì
Ivan IV
人名。(西元1530~1584)俄国帝王。一五三○年即位,始称沙皇(Czar)。采行镇压贵族的恐怖政治。破喀山汗国,更乘胜灭阿斯脱刺罕。自窝瓦河畔,达于里海,皆入版图。也称为「伊凡四世」。
《国语辞典》:伊凡诺夫(伊凡诺夫)  拼音:yī fán nuò fū
人名:(1)(Ivanov, Vyacheslav Ivanovich, 西元1866~1949)俄国象徵派诗人。诗格深沉恢宏,哲学味浓重。曾被封为「诗王」。后流亡义大利,皈依天主教,逝世于罗马。著有抒情诗集北斗星等。(2)(Ivanov, Vsevolod Vyacheslavovich, 西元1895~1963)俄国小说家。作品多为描写人的行为,但情节戏剧化并充满生动的现实主义细节。著有《铁甲车》等。
《国语辞典》:伊科战争(伊科战争)  拼音:yī kē zhàn zhēng
西元一九九○年八月二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意图推翻科威特政权,实质掌握科国油权,并树立起伊国于阿拉伯国家中强权的地位。英、美等国及阿拉伯世界对伊此举皆曾提出强烈抗议。并由美国为首组成二十八国联军,进驻沙科边界,以防伊拉克进一步之侵略。经多次外交斡旋失败后,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六日清晨,多国联军遂执行联合国决议,开始进攻科威特境内和伊拉克本土的伊国军队,逼其撤出科境。
《国语辞典》:伊朗高原  拼音:yī lǎng gāo yuán
位于亚洲西部的盆状高原。高度为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面积约二百七十万平方公里。内部气候乾燥,沙漠广布,居民以畜牧为主。山麓地带利用坎井取水,有灌溉农业。石油、天然气藏量丰富。今分属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