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仪宇(儀宇)
仪容;器量。新唐书·王璠传:“仪宇峻整,著称于时。”
分類:仪容器量
《漢語大詞典》:仪望(儀望)
仪容;外表。魏书·裴延儁传:“﹝子 夙 ﹞沉雅有器识,仪望甚伟, 孝文 见而异之。”北齐书·孝昭帝纪:“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望风表,迥然独秀。”北史·崔子豹传:“﹝ 子瞻 子约 ﹞仪望俱华,儼然相映。诸沙门窃窥之,以为二天人也。”
分類:仪容外表
《国语辞典》:六朝脂粉  拼音:liù cháo zhī fěn
比喻妇女盛妆的仪容。参见「六朝金粉」条。《群音类选。靺鞨记。赏月遇恶》:「且乐平生,尘寰事,几变更,六朝脂粉飞灰冷。」
《國語辭典》:玉山  拼音:yù shān
1.连年下雪的山。《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唐。韦庄〈对雪献薛常侍〉诗:「皓鹤缡褷不辨,玉山重叠冻相连。」
2.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山。《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3.山名。台湾最高峰,高三九五二公尺,位于台湾中部的嘉义、南投、高雄三县交界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嘉义市正东。冬季经常积雪,所以称为「玉山」,日治时代称为「新高山」。
4.县名。在江西省东北,濒信江西岸。因境内有怀玉山而得名。浙赣铁路经此。
《國語辭典》:威仪(威儀)  拼音:wēi yí
1.庄严的容止仪态。《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
2.帝王或显贵者出行的仪仗。《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给亲兵百人,置长史,……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
《漢語大詞典》:威仪师(威儀師)
(1).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
(2).指擅长法仪的道士。唐六典·尚书礼部·祠部郎中员外郎:“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國語辭典》:德行  拼音:dé xìng
1.仁慈的行为。《抱朴子。外篇。循本》:「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红楼梦》第七二回:「倘或日后咱们遇见了,那时我又怎么报你的德行。」
2.嘲讽或鄙视让人产生恶感的仪态或行止。如:「他那副烂醉如泥的德行,令人讨厌。」
《國語辭典》:穆穆  拼音:mù mù
1.美好。《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2.威仪盛大的样子。《礼记。曲礼下》:「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3.深远的样子。如:「神思穆穆」。
4.平和恭敬的样子。《书经。吕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
5.柔和。汉。无名氏〈穆穆清风至〉诗:「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裙。」
《漢語大詞典》:仪刑(儀刑)
(1).效法。《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朱熹 集传:“仪,象。刑,法。”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仪刑祖宗,妥绥天保。” 唐 白居易 《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故中外凡为冢妇者,皆景慕而仪刑焉。”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斯三人者,朕甚嘉之。使四海亿兆,皆当仪刑斯人,垂范将来。”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
(2).为法,做楷模。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一:“德苟成,故能仪刑家室,化流天下,礼苟顺,故能影响无遗,翼宣风化。” 唐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僕射》诗:“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 宋 陆游 《贺谢枢密启》:“岂惟康济於兹时,固足仪刑於后世。”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经师书》:“如此之人不弃絶则已,安可使仪刑后进,执事何为欲强之乎?”
(3).楷模;典范。北齐书·陈元康传:“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 明 方孝孺 《陈野翁字说》:“余违古人亦已久矣,持其身以行乎今之世,心恒惴惴然恐为浅薄之归,而不获闻故老之仪刑,何幸乃得先生乎!”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杖履从容,示仪刑於 黄山 、 白岳 之间,其高情逸韵,尤非世俗之所能及也。” 游国恩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4).仪容,风范。 唐 郑万钧 《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乃数月后,侦其仪刑,稍稍顦顇。”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小儿致语》:“慈俭之化,无德而能名;保佑之功,如天之难报。惟流传於歌舞,庶髣髴其仪刑。” 宋 叶适 《王夫人画像赞》:“尔孙尔曾,象其仪刑。”
《漢語大詞典》:居处(居處)
(1).指平日的仪容举止。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淮南厉王 朝,杀 辟阳侯 ,居处骄甚。”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諂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澄 帅官僚赴弔, 宝寅 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
(2).指日常生活。论语·阳货:“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汉书·刑法志》:“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之。”南史·孔靖传:“ 曲阿 富人 殷綺 见 奂 居处俭素,乃餉以衣氊一具。” 明 唐顺之 《赠彭石屋序》:“ 侯 为人貌古而气凝,恬淡而寡欲,其居处苦约,有寒士所不能堪者。”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3).安置;处置。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孟子 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 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元史·食货志四:“八年,令各路设济众院以居处之,於粮之外,復给以薪。”蒲仙剧《父子恨》第七场:“可恨 杜国忠 ,心术不端,多方挑唆你要害我一家,此事你要如何居处?”
《漢語大詞典》:何郎
(1). 三国 魏 驸马 何晏 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 何郎 ”。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裴松之 注引《魏略》。 唐 宋璟 《梅花赋》:“儼如傅粉,是谓 何郎 。” 唐 许浑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诗:“犹恐 何郎 热,冰生白玉盘。”
(2).借作驸马的美称。 唐 刘禹锡 《题于家公主旧宅》诗:“ 何郎 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3).指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 何逊 青年时即以文学著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三:“雾夕咏芙蕖, 何郎 得意初。”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维扬作》词:“甚都无人诵, 何郎 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自去 何郎 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 何郎 俊才调凌云, 谢女 艳容华濯露。”
《國語辭典》:玉峰  拼音:yù fēng
积雪未融的山峰,其白如玉,故称为「玉峰」。唐。陈陶 渡浙江诗:「曙光金海近,晴雪玉峰高。」
《國語辭典》:容光  拼音:róng guāng
1.仅能透过光线,指小隙缝。《孟子。尽心上》:「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文选。沈约。齐故安陵昭王碑文》:「明无不察,容光之微必照。」
2.脸上所显现的光彩。《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一》:「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南朝宋。鲍照秋夜〉诗二首之一:「华心爱零落,非直惜容光。」
《國語辭典》:无容(無容)  拼音:wú róng
1.仪容不加修饰。《孝经。丧亲章》:「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人去笄侧席而坐,安心无容,三月不扫。」
2.不能、不允许。《南齐书。卷一。高帝本纪上》:「行路之人,尚不应尔,今日乃可一门同尽,无容奉敕。」《隋书。卷六五。赵才传》:「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成败。」
《國語辭典》:光耀  拼音:guāng yào
1.亮光。《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会有龙出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
2.光采、荣耀。《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爱敬尽于一人,光耀究于四海。」
3.显扬光大。唐。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每为一书,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
4.对人仪容的敬称。宋。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
5.光辉照耀。《文选。左思。蜀都赋》:「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6.比喻恩泽。《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
《漢語大詞典》:官仪(官儀)
(1).官府的礼仪。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窃典故之绪餘,少裨寡陋;审官仪之委曲,益励疲駑。” 宋 岳珂 愧郯录·鱼袋:“国初,承 五季 草创,官仪未备。”
(2).做官者的仪容风度。 明 沈鲸《双珠记·月下相逢》:“乍瞻雅范,颇露官仪。二位莫非微服过 宋 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