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向标(風向標)  拼音:fēng xiàng biāo
指示风向的仪器。如:「照这风向标的指示,今天吹的是北风。」
《漢語大詞典》:朝夕
(1).谓君王早晚听政。周礼·夏官·道仆:“掌驭象路以朝夕。” 陆德明 释文:“朝夕,直遥反。” 孙诒让 正义:“注云‘朝夕,朝朝莫夕’者,《乡饮酒义》云:‘朝不废朝,莫不废夕。’注云:‘朝夕,朝莫听事也。’”
(2).潮汐。朝,通“ 潮 ”;夕,通“ 汐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吴 古故祠 江 汉 於 棠浦 东, 江 南为方墙,以利朝夕水。”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带朝夕之濬池,佩长洲之茂苑。”
《國語辭典》:玉衡  拼音:yù héng
1.古时饰有玉石用来观测天文的器具。《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2.汲取井水的用具。
3.星官名。北斗七星的第五颗,在西方为大熊座ε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琁,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
《國語辭典》:定位  拼音:dìng wèi
1.确定事物名位。《韩非子。扬权》:「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2.特定的规矩或范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清。曾国藩〈江宁府学记〉:「先王之制礼也,人人纳于轨范之中,自其弱齿,已立制防,洒扫沃盥有常仪,羹食肴胾有定位,緌缨绅佩有恒度。」
3.用仪器测量以确定位置。如:「前轮定位」。
4.经测量后所确定的位置。引申为对人物所下的论断或评价。如:「历史上的定位」。
《國語辭典》:璇玑(璇璣)  拼音:xuán jī
1.古时测量天文的仪器。也作「璿玑」。
2.北斗魁的第一星至第四星。
《國語辭典》:璇玑图(璇璣圖)  拼音:xuán jī tú
晋时窦滔任秦州刺史被徙流沙,其妻苏蕙因思念丈夫,于是在锦上织回文诗二百馀首,纵横反覆,皆成诗篇,称为「璇玑图」。见《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
《國語辭典》:晷刻  拼音:guǐ kè
时刻。如:「正午晷刻」、「傍晚晷刻」。
《国语辞典》:璿玑(璿玑)  拼音:xuán jī
古时测天文的仪器。《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也作「旋玑」、「璇玑」、「璿机」。
《漢語大詞典》:声迹(聲跡)
亦作“ 声跡 ”。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漢語大詞典》:玑衡(璣衡)
(1).“ 璇璣玉衡 ”的省称。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尺表能审璣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復之气。”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观星文而考南北,大象入於璣衡。” 严复 《救亡决论》:“浑天昉于璣衡,机器创于 班 墨 。”参见“ 璇璣玉衡 ”。
(2).北斗七星的泛称。 宋 王安石 《谢赐历日表》:“恭惟陛下躬包历数,政顺璣衡,齐日月之照临,体乾坤之闔辟。” 明 杨慎 《柯玉井赠宝剑》诗:“冲霄紫气璣衡北,照夜清光奎壁东。”
(3).借指天文学。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鼓楼刻漏:“ 石堂 名 普 ,字 尚德 , 寧德 人,精律吕璣衡之学。”
《漢語大詞典》:璇玑玉衡(璇璣玉衡)
亦作“璿璣玉衡”。亦作“琁机玉衡”。 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璿,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孔颖达 疏:“璣衡者,璣为转运,衡为横簫,运璣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汉 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机玉衡,以齐七政。”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璣玉衡, 中国 已有之于 唐 虞 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漢語大詞典》:寸管
(1).指短小的律管。定音或候气的仪器。《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寸管下傃,天地不能以气欺。” 李善 注:“寸管,黄钟九寸之律,以灰飞,所以辨天地之数。” 唐 鲍溶 《秋怀》诗:“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 清 方文 《酬何芝岳相公》诗之二:“故乡涂炭思霖雨,寸管春回草木荣。”
(2).指笔。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具烦寸管,备黷尺史,旷旬浹景,祈指遂宜。”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侯方习篆籀,寸管静尝擪。”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於寸管?”
《國語辭典》:仪表(儀表)  拼音:yí biǎo
1.准则、模范。《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2.容貌举止。南朝梁。沈约 齐丞相豫章文宪王碑:「位冠朝首,仪表瑰雄,风神秀杰。」《宋史。卷二五二。杨承信传》:「杨承信身长八尺,美仪表。」
3.测量指示的器具。如驾驶座前指示速度、高度、油量的表。也作「仪表」。
《國語辭典》:司南  拼音:sī nán
1.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可辨别方向,为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即现在指南针之始祖。《韩非子。有度》:「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汉。王充《论衡。是应》:「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2.比喻指导、准则。唐。杨齐宣 晋书音义序:「由是博考诸传,综览群言,研覈异同,撰成音义,亦足以畅先皇旨趣,为学者司南。」宋。陆游 十月二十四日夜梦中送庐山道人归山诗:「夙士极知成殿后,吾曹所赖作司南。」
《國語辭典》:司晨  拼音:sī chén
1.主掌报晓的事。《旧五代史。卷三四。唐书。庄宗本纪八。史臣曰》:「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唐。李咸用 早鸡诗:「锦翅朱冠惊四邻,稻粱恩重职司晨。」
2.职官名。清代钦天监的属官,职掌知漏刻,即唐司天台的属官司辰。
《漢語大詞典》:浑仪(渾儀)
我国古代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又称浑天仪。南史·宋纪上·武帝:“ 长安 丰稔,帑藏盈积,帝先收其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及 秦始皇 玉璽送之都。”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天文家有浑仪,测天之器,设於崇臺,以候垂象者,则古之璣衡也。”清史稿·天文志二:“ 明 於 北京 齐化门 内倚城筑 观象臺 ,倣 元 製作浑仪、简仪、天体三仪,置於臺上。”
《國語辭典》:日表  拼音:rì biǎo
1.在日月之外。比喻极远的地方。《宋书。卷二九。符瑞志下》:「日表地外,改服请教。」
2.日影。《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以比日表,以管万事。」
3.帝王的仪表。《宋史。卷一四一。乐志十六》:「仰瞻日表映朱纮,环佩更锵鸣。」
《國語辭典》:相风(相風)  拼音:xiàng fēng
1.观测风向。晋。潘岳相风赋〉:「立成器以相风,栖灵乌于帝庭。」
2.古代测风向的器具。以木或铜制成乌鸟的形状,插在竿上放在屋顶或船只的桅杆上,有风时就会转动。亦用作仪仗。唐。韩偓 苑中诗:「上苑离宫处处迷,相风高与露盘齐。」也称为「相风竿」、「相风乌」。
《漢語大詞典》:相乌(相烏)
古代观测风向的仪器。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十二:“鼓移行漏,风转相乌。” 清 吴伟业 《八风诗·南风》:“玉尺披图解愠篇,相乌高指 越 裳天。” 吴翌凤 注引拾遗记:“ 少昊 母曰 皇娥 ,游 穷桑 之浦。有神童称为帝子,与 皇娥 讌戏泛於海。以桂枝为表,结芳茅为族,刻玉为鳩置於表端,言知四时之候,今之相风,盖其遗象。” 张素 《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诗:“ 皇娥 若肯偕游戏,便结芳茅作相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