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6,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程以南(字 南仲 号 斗山 )
程以谦(字 子益 )
詹初(字 以元、子元 号 流塘 )
阳恪(号 以斋 )
陈以庄(字 敬叟 号 月溪 )
鲍輗(字 以行 )
黄以翼(字 宗台 )
王以咏(字 永言 )
李以成
王荩以
熊以宁(字 伯诗 号 东斋 )
释善月(字 光远 号 柏庭 方 以淤我素业 )
李以制(字 景礼 )
赵以夫(字 用父 号 虚斋、芝山老人、云泉野客 )
其它辞典(续上)
林以辨(字 子泉 )程以南(字 南仲 号 斗山 )
程以谦(字 子益 )
詹初(字 以元、子元 号 流塘 )
阳恪(号 以斋 )
陈以庄(字 敬叟 号 月溪 )
鲍輗(字 以行 )
黄以翼(字 宗台 )
王以咏(字 永言 )
李以成
王荩以
熊以宁(字 伯诗 号 东斋 )
释善月(字 光远 号 柏庭 方 以淤我素业 )
李以制(字 景礼 )
赵以夫(字 用父 号 虚斋、芝山老人、云泉野客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程以南,字南仲,号斗山,休宁(今属安徽)人。理宗朝官秘书校理。有《斗山吟稿》,已佚。事见《程氏所见诗钞》卷三。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以元,一作子元,号流塘。初为县尉。以荐为太学录,上疏请辨君子小人邪正之分,忤韩侂胄,罢归,入庐山不仕。治学往来于朱、陆诸学派之间。有《流塘集》,另名《寒松阁集》。全宋诗
詹初,字以元,休宁(今属安徽)人。体仁宗侄。为学崇奉朱熹。始为县尉,后以荐为太学录。因上疏乞辨邪正,忤韩侂胄,罢归,遂以讲学为事。所著凡二十一卷,因所居曰流塘里,故名《流塘集》,其集毁于火。后其子阳于詹体仁家得残稿,编为一卷,已佚。明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裔孙景凤等重刊于初读书故址寒松草阁,分为三卷,因名《寒松阁集》。事见本集有关序跋。 詹初诗,以明嘉靖刊《宋国录流塘詹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寒松阁集》(简称四库本),编为一卷。全宋文·卷六四三七
詹初,字以元,一作子元,号流塘,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体仁宗侄。初为县尉,后被荐入太学为学录,尝上《乞辨邪正疏》,忤韩侂胄,罢归,遂入庐山不仕。著有《流塘集》二十一卷,后毁于火。其子阳于族人处乞得残本,归而藏之。见《宋元学案》卷六三及《寒松阁集》附录之诸家序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合州铜梁人,号以斋。阳岊子。理宗末为蜀举首。有《春秋夏时考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建安人,字敬叟,号月溪。黄铢甥。工诗,尤以词擅名。有《月溪集》。全宋诗
陈以庄,字敬叟,号月溪,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清康熙《建安县志》卷七)。与刘克庄多交往。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九四《陈敬叟集序》。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安人,字永言。登进士第。知含山县,为刘琦所知。累迁知衡州。爱惜官物,终其任未尝妄费,又不肯献羡余以求售。官至朝散大夫。全宋诗
王以咏,字永言,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知和州含山县,后以岳飞等荐改知光泽县。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事见明《八闽通志》卷四九、六四。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三十年(1160年)特奏名进士。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三十一年(1161)任全州知州。绍兴三十二年(1162)8月放罢。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远,号柏庭,俗姓方,定海(今浙江宁波东北)人。于正觉寺出蒙,年十五具戒。往依南湖草庵禅师。历住东湖辩利,慈溪宝严、月波、上竺。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请老归东庵。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延祐四明志》卷一六,《佛祖统纪》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远,宁元府定海(今浙江镇海)人。方氏子。出家正觉寺。年十五具戒,参月堂,深得教义。堂殁,复依南湖草庵师。居南湖凡十三年。历住东湖辩利、慈溪宝严、月波、上竺,端平三年,请老归东庵。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著有《楞严玄览》、《金刚会解》、《圆觉略说》、《楞伽通义》、《山家绪馀集》等十馀种书,均存世。见《延祐四明志》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善月。字光远。定海方氏子。其母梦月而娠。出家因命名焉。十五具戒。参月堂。深得教义。堂殁。复依草庵。所居古柏独秀。因自号柏庭。太师史真隐。请居月波。学士来奔。廪食不足。真隐曰。师为道延众。欲食来取。予不啬也。嗣主南湖。师御众有法。十三年不易节。缁素以是信之。师被诏旨。前后两住上竺。又授左街僧录。人皆以坡仙。师去忽复来。鸟语山容开之句。为之贺。师淡如不知也。端平三年。得目眚。请老归东庵。将入寂。顾左右曰。人患无实德为后世称。若但崇虚誉。我则不暇。千载之下。谓吾为柏庭叟。则吾枯骨为无愧。幸勿为请谥以淤我素业。言已累足而化。寿九十三。得夏七十八。师著甚富。大约发明一家之旨。殊为有功于教门者。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善月,字光远,号柏庭,姓方氏,定海人。母梦月堕怀,生之夕,白光满室,因以名焉。初学语,尝合拿道南无字。甫成童,其父编六经授之读,如习旧业。年十二,通《春秋》大义。母携往正觉寺,循殿楹数匝,寺主道并谓其母曰:“吾夜梦白龙绕此柱,其徵此儿乎?”于是父母始许出家,年十五具戒,乃往南湖依草庵。尝以科目繁冗为劳,草庵诲之曰:“白日看家书,有何难解?”善月为之一省。草庵曰:“异时鼓吹吾宗者,其在子乎?”梓庵讲道月波,往谒焉,闻世相尝住之旨,益有省发,乃复归南湖。见堂问如来不断性恶之说,心身豁然,如郤关钥见府库,以所悟白堂,更为演其义,月拜领而退。及堂寂,月往当阳请竹庵。明年命月分讲,风仪清温,淡辩雅正,竹庵赞曰:“吾与首座可谓得人,但恨无继之者。”所居古柏独秀,遂自号“柏庭”。淳熙庚子初,主东湖辩利,迁慈溪宝严,居无何,太师史真隐请居月波,学士来奔,廪食不足,太师闻之喜,使人告月曰:“师为道延众,欲食来取,予不啬也。”绍兴二年,郡守何公澹以南湖虚席,亲裁疏劝请,讲道不倦,御众有法十三年,不改初度,缁素以是信之。嘉泰四年,退隐衍庆精舍,一息十载,梦老叟耳语曰:“六十五、七十一。”嘉定六年,郡将陈卿以南湖有去思为更屈致,辞弗克,雨华更新,旧徒再拥,未逾月,上竺以敕书召,时年六十五也。八年夏旱,诏迎大士于明庆,车驾亲幸,月为祷雨,朝注暮洽,皇情大悦,特补左街僧录。十二年秋,拂衣东归,偃息于城南祖关。是年七十一,又知所以验前梦也。绍定五年春,有敕再领上竺,人皆以东坡“师去忽复来,鸟语山容开”之句为之贺。端平三年,得目眚,请老东庵。一日示疾坐床上,若相酬酢者,左右或问之,曰:“吾与荆溪尊者对谈祖道耳。”将入寂,顾其属曰:“人患无实德为后世称,若但崇虚誉,我则不暇。千载之下,谓吾为柏庭叟,则吾枯骨为无愧,幸勿请谥,以污我素业。”言已,累足而化,淳祐元年正月十九日也。留龛七日,面色鲜白,心顶俱暖,塔于寺东,寿九十三,法腊七十八,所遗衣发及《四经解》,合藏于南湖祖塔之侧。有《楞严一览》、《金纲会解》、《圆觉略说》、《楞伽通义》、《因革论》、《简境十策》、《三部格言》、《金錍义解》、《宗教浅述》、《仁王疏记》、《附钞笺要》,皆行于世,自馀杂制曰《绪馀》、《讲馀》,各若干卷。嗣其法者香林清赐为上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9—1256 【介绍】: 宋宗室,字用父,号虚斋。寓居长乐。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理宗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诏与刘克庄同纂修国史。有《易通》、《虚斋乐府》。全宋诗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又号芝山老人、云泉野客,彦括子,居长乐(今福建长乐)。嘉定十年登进士第,历知邵武军、漳州。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二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著有《易通》、《虚斋乐府》(均存)。见刘克庄《虚斋赵公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