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7,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释小寿(别称 小寿以别之 )
檀固(字 以忠 )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郝以中
王以宁(字 周士 )
王以宁(字 周士 号 正信居士 )
吴以
彭以明
王以咏(字 永言 )
李以成
王荩以
熊以宁(字 伯诗 号 东斋 )
释善月(字 光远 号 柏庭 方 以淤我素业 )
李以制(字 景礼 )
其它辞典(续上)
成悦(字 以道 )释小寿(别称 小寿以别之 )
檀固(字 以忠 )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郝以中
王以宁(字 周士 )
王以宁(字 周士 号 正信居士 )
吴以
彭以明
王以咏(字 永言 )
李以成
王荩以
熊以宁(字 伯诗 号 东斋 )
释善月(字 光远 号 柏庭 方 以淤我素业 )
李以制(字 景礼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小寿禅师。不知何许人谁氏子也。以同时有永明寿。故称小寿以别之。二寿。皆天台韶国师真子。师闻堕薪而悟。作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国师颔之。及开法。衲子争师尊之。天禧中。御史中丞王公随。出镇钱塘。往候师至湖上。去驺从。独步登寝室。师方负暄毳衣自若。忽见之问曰。官人何姓。王公曰。名随姓王。即拜之。师推蒲团藉地坐。语笑终日而去。门人让之曰。彼王臣来。奈何不为礼。此一众所系。非细事也。师唯唯。他日王公复至。众横撞大钟。倾寺出迎。而师前趋立于松下。王公望见。出舆握其手曰。何不如前日相见。而遽为此礼数耶。师顾左右。且行且言曰。中丞即得。奈知事嗔何。其天资粹美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建德人,字以忠。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哲宗绍圣间官尚书,极言朝廷罢吕大防、苏辙、范纯仁,用章惇、曾布、蔡卞之失,书奏免官。及蔡京用事,遂不复用。全宋文·卷二一○七
檀固,字以忠,睦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人。登熙宁三年进士第,历官至尚书。绍圣时悉改元祐政事,固上书言朝政阙失,坐罢。及蔡京相,遂不复起用。见《万姓统谱》卷二五,宣统《建德县志》卷一二、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9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晁端彦子。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以文章典丽,为苏轼所荐。哲宗元符三年知无极县,上书斥王安石及绍述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诗,善画山水。博通五经,尤精于《易》。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全宋诗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号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清丰(今河南清丰)人,端彦子。熙宁中,父官杭州,随侍。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兖州司法参军,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极群书、雅有史学科荐,苏轼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元符三年应诏上书,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宁中,为承议郎、知磁州武安县、定州无极县,监陕州集津仓。大观末监明州造船场。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未几,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请补外落职。金兵南略,避难高邮。高宗继位,召为徽猷阁待制兼侍读,提举万寿观,再请,得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宁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经,尤长于《易》,著述多达三十馀种,今存者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语》。见《晁氏世谱节录》(《嵩山文集》附),陆游《景迂先生祠堂记》(《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记》(《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郝以中,徽宗时人,生平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湘潭人,字周士。由太学生仕鼎、澧帅幕。钦宗靖康初,征天下兵,以宁走鼎州,乞师解太原围。高宗建炎二年,累官京西制置使。寻落职,累贬永州列驾、潮州安置。绍兴十年,复朝奉郎、知全州。有《王周士词》。全宋诗
王以宁,字周士,湘潭(今属湖南)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以武职换文资(《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一九),为枢密院编修官。高宗建炎初出知鼎州。建炎四年(一一三○),张浚辟为川陕宣抚处置司参议官,京西制置使,兵败,以所部走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二)。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落职,监台州酒务。二年,责永州别驾,潮州安置。十年,起知全州(同上书卷四一、五八、一三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三八○
吴以,绍兴中知台州。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六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四二六
彭以明,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释惠洪(寂音尊者)之同宗兄弟。绍兴间钞《重开尊顶法论》,以便学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安人,字永言。登进士第。知含山县,为刘琦所知。累迁知衡州。爱惜官物,终其任未尝妄费,又不肯献羡余以求售。官至朝散大夫。全宋诗
王以咏,字永言,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知和州含山县,后以岳飞等荐改知光泽县。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事见明《八闽通志》卷四九、六四。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三十年(1160年)特奏名进士。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三十一年(1161)任全州知州。绍兴三十二年(1162)8月放罢。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远,号柏庭,俗姓方,定海(今浙江宁波东北)人。于正觉寺出蒙,年十五具戒。往依南湖草庵禅师。历住东湖辩利,慈溪宝严、月波、上竺。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请老归东庵。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延祐四明志》卷一六,《佛祖统纪》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远,宁元府定海(今浙江镇海)人。方氏子。出家正觉寺。年十五具戒,参月堂,深得教义。堂殁,复依南湖草庵师。居南湖凡十三年。历住东湖辩利、慈溪宝严、月波、上竺,端平三年,请老归东庵。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著有《楞严玄览》、《金刚会解》、《圆觉略说》、《楞伽通义》、《山家绪馀集》等十馀种书,均存世。见《延祐四明志》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善月。字光远。定海方氏子。其母梦月而娠。出家因命名焉。十五具戒。参月堂。深得教义。堂殁。复依草庵。所居古柏独秀。因自号柏庭。太师史真隐。请居月波。学士来奔。廪食不足。真隐曰。师为道延众。欲食来取。予不啬也。嗣主南湖。师御众有法。十三年不易节。缁素以是信之。师被诏旨。前后两住上竺。又授左街僧录。人皆以坡仙。师去忽复来。鸟语山容开之句。为之贺。师淡如不知也。端平三年。得目眚。请老归东庵。将入寂。顾左右曰。人患无实德为后世称。若但崇虚誉。我则不暇。千载之下。谓吾为柏庭叟。则吾枯骨为无愧。幸勿为请谥以淤我素业。言已累足而化。寿九十三。得夏七十八。师著甚富。大约发明一家之旨。殊为有功于教门者。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善月,字光远,号柏庭,姓方氏,定海人。母梦月堕怀,生之夕,白光满室,因以名焉。初学语,尝合拿道南无字。甫成童,其父编六经授之读,如习旧业。年十二,通《春秋》大义。母携往正觉寺,循殿楹数匝,寺主道并谓其母曰:“吾夜梦白龙绕此柱,其徵此儿乎?”于是父母始许出家,年十五具戒,乃往南湖依草庵。尝以科目繁冗为劳,草庵诲之曰:“白日看家书,有何难解?”善月为之一省。草庵曰:“异时鼓吹吾宗者,其在子乎?”梓庵讲道月波,往谒焉,闻世相尝住之旨,益有省发,乃复归南湖。见堂问如来不断性恶之说,心身豁然,如郤关钥见府库,以所悟白堂,更为演其义,月拜领而退。及堂寂,月往当阳请竹庵。明年命月分讲,风仪清温,淡辩雅正,竹庵赞曰:“吾与首座可谓得人,但恨无继之者。”所居古柏独秀,遂自号“柏庭”。淳熙庚子初,主东湖辩利,迁慈溪宝严,居无何,太师史真隐请居月波,学士来奔,廪食不足,太师闻之喜,使人告月曰:“师为道延众,欲食来取,予不啬也。”绍兴二年,郡守何公澹以南湖虚席,亲裁疏劝请,讲道不倦,御众有法十三年,不改初度,缁素以是信之。嘉泰四年,退隐衍庆精舍,一息十载,梦老叟耳语曰:“六十五、七十一。”嘉定六年,郡将陈卿以南湖有去思为更屈致,辞弗克,雨华更新,旧徒再拥,未逾月,上竺以敕书召,时年六十五也。八年夏旱,诏迎大士于明庆,车驾亲幸,月为祷雨,朝注暮洽,皇情大悦,特补左街僧录。十二年秋,拂衣东归,偃息于城南祖关。是年七十一,又知所以验前梦也。绍定五年春,有敕再领上竺,人皆以东坡“师去忽复来,鸟语山容开”之句为之贺。端平三年,得目眚,请老东庵。一日示疾坐床上,若相酬酢者,左右或问之,曰:“吾与荆溪尊者对谈祖道耳。”将入寂,顾其属曰:“人患无实德为后世称,若但崇虚誉,我则不暇。千载之下,谓吾为柏庭叟,则吾枯骨为无愧,幸勿请谥,以污我素业。”言已,累足而化,淳祐元年正月十九日也。留龛七日,面色鲜白,心顶俱暖,塔于寺东,寿九十三,法腊七十八,所遗衣发及《四经解》,合藏于南湖祖塔之侧。有《楞严一览》、《金纲会解》、《圆觉略说》、《楞伽通义》、《因革论》、《简境十策》、《三部格言》、《金錍义解》、《宗教浅述》、《仁王疏记》、《附钞笺要》,皆行于世,自馀杂制曰《绪馀》、《讲馀》,各若干卷。嗣其法者香林清赐为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