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4,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令文
勒令
中书令
正令
令序
令主
辞令
令录
令兄
家令
应令
令仆
上令
三令
小令
《韵府拾遗 文韵》:令文
宋书礼志:沈俣之议曰:自顷服章多阙,有违前准。近依议令文被报,不宜改革。
分类:令文
《國語辭典》:勒令  拼音:lè lìng
以命令方式强制别人遵从。《三国演义》第二回:「次日,督邮先提县吏去,勒令指称县尉害民。」《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我对你说罢,我不是勒令要你出家。」
《国语辞典》:中书令(中书令)  拼音:zhōng shū lìng
职官名。中书省的长官,掌传宣诏命。简称为「中书」。汉武帝时以宦官任之,后则多任以当时有文学名望之士。元代权位极重,或以皇太子兼任。明初废。也称为「大令」。
《漢語大詞典》:正令
(1).即使;纵使。 宋 陆游 《示子遹》诗:“ 元 白 纔倚门, 温 李 真市鄶,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2).正常的时令。《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气令微甚歌》“重感於邪証不轻”注:“运,五运也,主四时,在天则有寒热温凉之正令,在地则有生长收藏之正化。”
(3).政令。政府公布的法令。荀子·非相:“故仁言大矣,起於上,所以道於下,正令是也。” 王先谦 集解“正,或为政。”
《漢語大詞典》:令序
犹佳节。 唐太宗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驻輦 华林 侧,高宴 柏梁 前。” 宋 宋祁 《和晏相公九日郡筵》诗:“令序凝秋籥,欢游驻使轩。”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狐仙谈历代丽人:“此 汉 孝惠 张皇后 也。此处即北宫故址, 张后 废居於此者十七年。每逢令序,吾率诸弟子演习於此,冀稍沾其灵淑之气,亦甚於吾道有益也。”
分類:佳节
《漢語大詞典》:令主
贤德的君主。左传·昭公十三年:“若见 费 人,寒者衣之,飢者食之,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 费 来如归, 南氏 亡矣。”新唐书·吐蕃传上:“帝召见问曰:‘ 赞普 孰与其祖贤?’对曰:‘勇果善断不逮也,然勤以治国下无敢欺,令主也。’”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事莫难於取人之天下,而 黄帝 、 顓頊 、 帝嚳 、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高 、 光 以至列朝之令主,莫不以得内助而兴。”
《國語辭典》:辞令(辭令)  拼音:cí lìng
应对的言语。《礼记。冠义》:「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作「词令」。
《漢語大詞典》:令录
宋 代指县令、录事参军一级的地方官吏。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初入令録之人,并可注録事参军。如无员闕可授,大县簿尉,仍赐令録之俸。”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十二:“ 宋 初,选人寄禄官凡四等……録事参军、县令,谓之令録。”
《國語辭典》:令兄  拼音:lìng xiōng
对他人兄长的敬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可惜令兄这样好人,与妾亡姊真个如胶似漆的。」
《漢語大詞典》:家令
(1).犹家规。新唐书·穆宁传:“ 寧 居家严,事寡姊恭甚。尝譔家令训诸子,人一通。”
(2).官名。 汉 代皇家的属官,主管家事,诸侯国亦设此职。后世仅有太子家令。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 ,如家人父子礼。 太公 家令説 太公 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后汉书·鲜卑传:“ 投鹿侯 不听,遂弃之。妻私语家令收养焉,名 檀石槐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迁相国,封 郿侯 ,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封 卓 母为 池阳君 ,置家令、丞。”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陌上桑:“ 邯郸 女子 秦 姓名 罗敷 为邑人千乘 王仁 妻, 仁 后为 赵王 家令。”
《漢語大詞典》:应令(應令)
(1).响应诏令。汉书·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
(2). 魏 晋 以来应皇太子之命而和的诗文。 晋 王濬 有《祖德应令》, 南朝 梁 萧纪 有《和湘东王夜梦应令》, 唐 贾曾 有《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参见“ 应教 ”。
《漢語大詞典》:应教(應教)
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历山草堂应教》诗。 唐 王维 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分類:诸王诗文
《漢語大詞典》:令仆(令僕)
指尚书令与仆射。亦泛指股肱重臣。晋书·殷浩传:“ 浩 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 唐 卢照邻 《释疾文·粤若》:“俯仰谈笑,顾盻纵横,自谓明主以令僕相待,朝廷以黄散为经。”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唐 时左右僕射二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尚书令之贰,令缺则总省事,所谓令僕是也。”
《漢語大詞典》:上令
国君的政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中行寅 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姦也。”国语·齐语:“ 桓公 又问焉,曰:‘於子之乡,有不慈孝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管子·立政:“私议自贵之説胜,则上令不行。”
分類:国君政令
《骈字类编》:三令
吴越春秋:见二姬下。孔丛子:陈王问太师行军之礼,答曰:战日,将帅陈列车甲卒伍于军门之前,有司读诰誓,使周定三令五申牲。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
《國語辭典》:小令  拼音:xiǎo lìng
1.一种词的体制。本为唐时文人宴饮中为助酒兴,即席填写以供演唱的歌词,故形式多短小紧凑。至宋演变成固定体制,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为词中较短小者。
2.一种散曲的体制。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曲;偶而也有增长为带过曲、重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