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火牌令箭  拼音:huǒ pái lìng jiàn
古代主将发布命令用的符信。如:「将军手持火牌令箭,调了各方兵马,立即备战。」
《国语辞典》:紧急命令(紧急命令)  拼音:jǐn jí mìng lìng
国家遇有紧急事变时,颁布命令,取消原有的国民自由权,称为「紧急命令」。
《国语辞典》:令行如流水  拼音:lìng xíng rú liú shuǐ
命令的推行像水向下流一样的迅疾。比喻教令的通行顺利。《书经。召诰》:「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唐。孔颖达。正义:「圣王为政,当使易从而难犯,故令行如流水,民从如顺风。」
《国语辞典》:酒令如军令(酒令如军令)  拼音:jiǔ lìng rú jūn lìng
酒令虽属游戏,却如军令一样严明。如:「酒令如军令,我是令官,违了我的话,是要罚酒的。」
《国语辞典》:鸡毛当令箭(鸡毛当令箭)  拼音:jī máo dàng lìng jiàn
令箭,古时军中主将用来发布命令的箭。鸡毛当令箭比喻以假作真,玩弄权术。如:「经理不过是要他帮忙管理员工勤惰,他却把鸡毛当令箭,竟然使唤我们替他做事。」
《国语辞典》:丁令威化鹤(丁令威化鹤)  拼音:dīng lìng wēi huà hè
相传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人事的变迁。
《国语辞典》:拿著鸡毛当令箭(拿著鸡毛当令箭)  拼音:ná zhe jī máo dàng lìng jiàn
部属欺上瞒下,滥用职权,公然发号施令。比喻玩弄权术。如:「董事长的秘书心机狡诈,僭越职分,拿著鸡毛当令箭,令人愤慨。」
《国语辞典》: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拼音:qí shēn bù zhèng,suī lìng bù cóng
语出《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上位者若不修身正己,则在下者不服从其命令。《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记。齐王芳纪》:「所习正则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也作「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国语辞典》: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拼音:fǎ lìng zī zhāng,dào zéi duō yǒu
法令愈繁苛,人民为盗贼的愈多。指为政者应政清刑省,无为而民自化。《老子》第五七章:「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国语辞典》:挟主行令(挟主行令)  拼音:xié zhǔ xíng lìng
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南齐书。卷二八。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
《国语辞典》:夏令时间(夏令时间)  拼音:xià lìng shí jiān
即「日光节约时间」。参见「日光节约时间」条。
《国语辞典》:外交词令(外交词令)  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
国际外交场合常为顾及许多因素,陈述与事实未尽相合的敷衍应付的说词。后来比喻表面上动听,实际上并不诚恳确实的言词。如:「他说这种话只是种外交词令,不可尽信。」
《国语辞典》:外交辞令(外交辞令)  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
国际外交场合常为顾及许多因素,陈述与事实未尽相合的敷衍应付的说辞。后来比喻表面上动听,实际上并不诚恳确实的言辞。如:「他说这种话只是种外交辞令,不可尽信。」
《国语辞典》:政令不一  拼音:zhèng lìng bù yī
政府所发布的命令不统一,形容政务混乱。《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晋书。卷七○。应詹传》:「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
《国语辞典》:支付命令  拼音:zhī fù mìng lìng
1.政府向国库取款的支付单。
2.法律上指法院依债权人的声请,要求债务人清偿债务及应赔偿金额的程序费用,所发布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