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宿雠(宿讎,宿讐)
亦作“宿仇”。
(1).蓄积已久的仇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吾昔日受夫子之言,自免於穷厄之地。今欲奉不羈之计,以雪吾之宿讎,何行而功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今世业缘凑合,乃得一快其宿讐。彼之加於君者,即君之曾加於彼者也。” 曲波 《桥隆飙》十:“再加上我们牺牲的人,大部分是在突围时死在 仇国基 自卫军的阵地上,激起他对 仇国基 从小的宿仇。”
(2).指积怨已久的仇人。 郭沫若 《天地玄黄·世界和平的柱石》:“今天危机渡过了,便又翻过脸来,把昨天的盟友当成宿仇。”
《國語辭典》:冤头(冤頭)  拼音:yuān tóu
冤家对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可笑香君才下楼来,偏撞两个冤头,这场是非免不了的。」
分類:仇人
《漢語大詞典》:对头冤家(對頭冤家)
仇人。红楼梦第八四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从前你妈要想害我,如今又来害 妞儿 ,我和你几辈子的仇呢!” 管桦 《魏家女人》:“这个后老婆子硬说她是木命人, 金花 是金命,金克木,他们娘俩是对头冤家。”
分類:仇人
《漢語大詞典》:仇雠(仇讎,仇讐)
亦作“仇仇”。仇人;冤家对头。左传·哀公元年:“﹝ 越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讎。”荀子·臣道:“爪牙之士施,则仇讐不作。”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讐结恩信。”旧唐书·张濬传:“忘廊庙之威重,结藩屏之仇讎。” 清 毛秀惠 《钱塘怀古》诗:“自愿苟安增币帛,谁抒孤愤报仇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找他不共戴天的仇讎。”
《國語辭典》:洗面  拼音:xǐ miàn
1.洗脸。《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至是见野水澄清,四人方掬水洗面灌涤,相视哽咽不胜。」《红楼梦》第七一回:「凤姐听了,忙擦乾了泪,洗面另施了脂粉,方同琥珀过来。」
2.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请人帮助自己杀仇,便以牛酒相谢,称为「洗面」。见宋。朱辅《溪蛮丛笑。洗面》。
《漢語大詞典》:冤亲(冤親)
指仇人和亲人。 五代 守澄 《景福寺重修思道和尚塔铭》:“冤亲普摄,凡圣齐收。”
《漢語大詞典》:雠敌(讎敵)
亦作“讐敌”。 仇人;敌人。晏子春秋·问上五:“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讐敌进伐,天下不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讎敌,恶之如鴟梟。” 唐 元稹 《放言》诗之一:“眼前讎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毛西河:“谓 西河 奴视 朱子 ,几同讎敌。”
分類:仇人敌人
《國語辭典》:仇家  拼音:chóu jiā
有仇怨的人。《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郭解传》:「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也称为「仇人」。
分類:仇敌仇人
《漢語大詞典》:雠人(讎人)
亦作“讐人”。 敌人;仇人。战国策·楚策三:“今为事之故,弃所贵於讎人,臣以为大王轻矣。”新唐书·孝行传·张琇:“久之,手杀讎人,诣官自陈,帝原之。”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你是他的讐人,他怎么肯中你?”
分類:敌人仇人
《漢語大詞典》:世雠(世讎)
累世的仇人,也指累世的冤仇。书·泰誓下:“独夫 受 ,洪惟作威,乃汝世讎。” 孔 传:“乃是汝累世之讎。”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志铭》:“冠带羣胡,韶勺世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且説国朝有个富人 王甲 是 苏州 府人氏,与同府 李乙 ,是个世讎。”
《漢語大詞典》:怨敌(怨敵)
仇人,仇敌。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祸忘怨敌,树党多狂狷。”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分類:仇人仇敌
《漢語大詞典》:雠家(讎家)
亦作“讐家”。 仇人。 唐 李商隐 《杂纂》:“遇见讐家。”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天子狱:“讎家寘 亮 父于州圄。”
分類:仇人
《漢語大詞典》:避雠(避讎,避讐)
亦作“避仇2”。亦作“ 避仇 ”。
(1).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讎,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 可谓公矣。”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於缘其私议,不平 刘友 ,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讐者歟!”
(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讎,客居 江夏 。” 唐 韩愈 《东都遇春》:“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闻他避讐 西京 ,不免往彼相访。”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摘菜者:“或云几日前,曾有使来,盖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
《漢語大詞典》:雠冤
1.亦作"雠寃"。
2.仇人,冤家。
3.报仇雪恨。
《國語辭典》:对头(對頭)  拼音:duì tóu
1.对象、配偶。《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若不寻个名目相称的对头,枉居朝中大臣之位。」《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儿,爹娘为将你许错了对头,一向愁烦。」
2.正确无误。如:「这事只要方法对头,很快就可以完成。」
3.合得来。如:「他们俩从小就对头,到现在还是整天黏在一起。」
《國語辭典》:对头(對頭)  拼音:duì tou
仇敌、仇人。《水浒传》第八回:「你二位也知林冲和太尉是对头。今奉著太尉钧旨,教将这十两金子送与二位。」《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河北袁绍,正是丞相对头,将军此去必有丞相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