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怀仁
体仁
亲仁
仁慈
崇仁
得仁
仁皇
言仁
仁明
同仁
仁里
仁德
伯仁
仁惠
三仁
《漢語大詞典》:怀仁(懷仁)
(1).心怀仁德。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圣人怀仁仗义。”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藩府贺正》:“放雀怀仁,献鳩施惠,翠管银钩辉映。”
(2).归服于仁德。礼记·礼器:“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 唐 元稹 《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陛下威加四海,德被万方……百蛮述职,九有怀仁。”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禽兽草木尚怀仁,这一封丹詔必因君。”
《漢語大詞典》:体仁(體仁)
躬行仁道。易·乾:“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孔颖达 疏:“言君子之人,体包仁道,汎爱施生,足以尊长於人也。” 宋 曾巩 《到任谢职司诸官员状》:“伏遇某官体仁为任,充美在躬。” 清 戴震 《原善》下:“君子体仁以修身,则行修也。”参见“ 履仁 ”。
分類:躬行仁道
《漢語大詞典》:履仁
躬行仁道。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需》:“躬体履仁,尚德止讼,宗邑以安,三百无患。”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群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我先帝廸畏天显,怀保小民,四十一年躋敬履仁,用能延洪基绪,式克至于今日。”
分類:躬行仁道
《漢語大詞典》:亲仁(親仁)
亲近有仁德的人。《论语·学而》:“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朱熹 集注:“亲,近也;仁,谓仁者。”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既而仇讎未殄,方凭大国之威;宗祏阽危,尤仰亲仁之德。”
分類:亲近仁德
《國語辭典》:仁慈  拼音:rén cí
宽大慈善。《吕氏春秋。仲秋纪。𥳑选》:「桀既奔走,于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
《骈字类编》:崇仁
魏晋 阮瑀 公燕诗 阳春和气动,贤主以崇仁。
《骈字类编》:得仁
论语: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漢語大詞典》:仁皇
对当朝皇帝的尊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 文正公 、 文忠公 、 师鲁 ,皆第一流人。”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东坡宸奎阁碑铭:“巍巍仁皇,体合自然。”
《韵府拾遗 真韵》:言仁
国语: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
《漢語大詞典》:仁明
仁爱明察。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君子谓 太姒 ,仁明而有德。”后汉书·郭贺传:“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 郭乔卿 ,忠正朝廷上下平。’”晋书·简文帝纪:“子 昱 ,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庙。”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伯子 尝为予言,士大夫清廉,便是七分人了。盖公忠仁明,皆自此生。”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
分類:仁爱明察
《國語辭典》:同仁  拼音:tóng rén
1.同在一处共事的人。也作「同事」、「同人」。
2.彼此平等,没有差别。如:「一视同仁」。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夫人同仁均养,亲族不知异焉。」
3.县名。位于青海省西顷山之北,循化县西南,黄河支流保安河西岸。境内有隆务寺。
《漢語大詞典》:仁里
仁者居住的地方。语本《论语·里仁》:“里仁为美。”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里者,民之所居,居於仁者之里,是为美。”后泛称风俗淳美的乡里。 汉 张衡 《思玄赋》:“匪仁里其焉宅兮,匪义迹其焉追?” 南朝 梁 萧统 《诒明山宾》诗:“筑室非道傍,置宅归仁里。” 清 方文 《赠赵止安先生》诗:“今年过仁里,二公皆已逝。”
《國語辭典》:仁德  拼音:rén dé
仁爱的德泽。《淮南子。缪称》:「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之盛者也。」《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自历世所宾,舟车所暨,靡不讴歌仁德,抃舞来庭。」
《漢語大詞典》:伯仁
晋 周顗 的字。 元帝 时为仆射,与 王导 交情很深。 永昌 元年, 导 堂兄 江州 刺史 王敦 起兵反, 导 赴阙待罪。 顗 在 元帝 前为 导 辩护,帝纳其言而 导 不知。及 敦 入朝,问 导 如何处置 顗 , 导 不答, 敦 遂杀 顗 。后 导 知 顗 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说:“吾虽不杀 伯仁 , 伯仁 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见晋书·周顗传。后因以“伯仁”代称亡友。 续范亭 《吊老友杜仲虙忧国自沉》诗:“ 伯仁 非我杀,我竟死 伯仁 。” 柳亚子 《摸鱼儿·自题〈秣陵悲秋图〉为亡友张秋石女士作》词:“捫心问,慟哭 新亭 时候。 伯仁 怜我轻负。”
《國語辭典》:仁惠  拼音:rén huì
仁爱恩德。《文选。张衡。东京赋》:「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文选。扬雄。羽猎赋》:「创道德之囿,弘仁惠之虞。」
《漢語大詞典》:三仁
三位仁人。指 殷 末之 微子 、 箕子 、 比干 。《论语·微子》:“ 微子 去之, 箕子 为之奴, 比干 諫而死。 孔子 曰:‘ 殷 有三仁焉。’”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三仁去国,五曜入房。” 宋 王安石 《推命对》:“ 桀 紂 之世, 飞廉 进而三仁退,是天人之道悖也。”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復何先生祠记》:“故 比干 剖心, 箕子 不以演畴贬节; 季路 结缨, 游夏 不以文章损誉;三仁四科,其致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