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仁心  拼音:rén xīn
仁爱的心。《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一三出:「他一点仁心认得真,教我空倍笑语枉相亲。」
《漢語大詞典》:慈仁
慈善仁爱。庄子·天下:“薰然慈仁,谓之君子。”百喻经·叹父德行喻:“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其为人也,慈仁而精洁。精洁则耻於自污,慈仁则惮於贼人。”
分類:慈善仁爱
《國語辭典》:惠风(惠風)  拼音:huì fēng
和暖的风。《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漢語大詞典》:仁智
(1).仁与智。孟子·公孙丑下:“ 周公 使 管叔 监 殷 , 管叔 以 殷 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 周公 未之尽也,而况於王乎?”参见“ 仁 ”。
(2).仁爱而多智。韩非子·问田:“故不惮乱主闇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 徐偃王 ﹞长而仁智。”
分類:仁爱
《漢語大詞典》:惠和
仁爱和顺。左传·昭公四年:“ 紂 作淫虐, 文王 惠和, 殷 是以陨, 周 是以兴,夫岂争诸侯!”《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政非惠和,不图於心;制非旧典,不访於朝。”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睦族以惠和,煦下以慈爱。” 宋 曾巩 《枢密迁官加殿学士知州制》:“某忠加惠和,德操惟邵,先帝所遗,以辅朕躬。”
分類:仁爱和顺
《漢語大詞典》:仁恩
仁爱恩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亲近来远,同民所欲,则仁恩达矣。” 三国 魏 曹植 《娱宾赋》:“扬仁恩於白屋兮,踰 周公 之弃餐。”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伏乞仁恩,特令改就常式,以安下情。”《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慾,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皇,布仁恩於宇下。”
分類:仁爱恩德
《國語辭典》:仁恕  拼音:rén shù
有仁心而能推己及人。《汉书。卷一○○。叙传上》:「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四曰宽明而仁恕。」
《漢語大詞典》:恩厚
仁爱笃实。《汉书·路温舒传》:“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后汉书·刘虞传:“ 虞 以恩厚得众,怀被 北州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弓兵伺候了老爷十多年,老爷平日待我们十分恩厚,不过缺苦官穷,有心要调剂我们,也力不从心罢了。”
分類:仁爱笃实
《漢語大詞典》:忠爱(忠愛)
(1).忠诚与仁爱。礼记·王制:“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有悖逆之心,无忠爱之义。”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三:“盖习俗益降,交友以諛説为忠爱,间有及於其身,劘切过闕,輒頳尔变色,以为发己之短。”
(2).谓忠君爱国。《六部成语注解补遗·吏部》“忠爱性成”:“言臣子忠君爱国之心本於其性质所生成也。” 章炳麟 《〈艾如张〉〈董逃歌〉序》:“ 张之洞 始为劝学篇,以激忠爱,摧横议,就余咨度。”
分類:忠诚仁爱
《漢語大詞典》:仁民
将仁爱和仁义施之于人。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清 曾国藩 《答刘孟容书》:“亲亲与民殊,仁民与物殊,乡邻与同室殊。”
分類:仁爱仁义
《國語辭典》:仁慈  拼音:rén cí
宽大慈善。《吕氏春秋。仲秋纪。𥳑选》:「桀既奔走,于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
《漢語大詞典》:仁明
仁爱明察。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君子谓 太姒 ,仁明而有德。”后汉书·郭贺传:“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 郭乔卿 ,忠正朝廷上下平。’”晋书·简文帝纪:“子 昱 ,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庙。”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伯子 尝为予言,士大夫清廉,便是七分人了。盖公忠仁明,皆自此生。”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
分類:仁爱明察
《漢語大詞典》:皇慈
皇上的仁爱。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之南徐州刺史辞阙表》:“过承宠灵,閔点暇日;徒抱皇慈,无充横草。” 唐 白居易 《社日谢赐酒饼状》:“空荷皇慈,岂伸丹慊。” 宋 欧阳修 《青州谢上表》:“敢期上惻於皇慈,未忍遽捐於旧物。”
分類:皇上仁爱
《國語辭典》:仁惠  拼音:rén huì
仁爱恩德。《文选。张衡。东京赋》:「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文选。扬雄。羽猎赋》:「创道德之囿,弘仁惠之虞。」
《漢語大詞典》:同和
(1).彼此和谐;相互协和。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国语·齐语:“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天子无东顾之忧,方伯有同和之美。”
(2).谓与……同样和煦。形容仁爱。 唐 李商隐 《献河东公启》之一:“伏惟尚书春日同和,秋霜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