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么 → 幺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63,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无愧
何物
何哉
于以
有何
无何
何因
何苦
何故
何方
为何
有甚
伊何
何辜
曷若
《國語辭典》:无愧(無愧)  拼音:wú kuì
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明。胡广《文天祥从容就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國語辭典》:何物  拼音:hé wù
1.什么东西。《管子。小问》:「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红楼梦》第一四回:「再细细追想所需何物,一并包藏,交付昭儿。」
2.什么、哪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既反,语充,充曰:『语卿道何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何物竖子?为此浮言,以沮我师!」
3.什么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国语辞典》:何哉  拼音:hé zāi
什么、为什么。《论语。颜渊》:「何哉?尔所谓达者。」《文选。陆机。辩亡论下》:「功不兴而祸遘者,何哉?所以用之者失也。」也作「何则」。
《漢語大詞典》:于以(於以)
(1).犹言于何。在何处。《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2).犹言于何。用什么。《诗·邶风·击鼓》:“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皇上嘉悼,思存宠异。于以赠之?言登给事。”
(3).犹言至于。文选·郭璞〈江赋〉:“阳鸟爰翔,于以玄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国语云‘至于玄月’也。”
(4).犹是以。 宋 王禹偁 《大阅赋》:“御幄立而天开,教场平而霜劲。雷动风行,千骑万乘,于以威八荒,于以安百姓。”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观其日之始也……龙吐焰而氛霾荡尽,乌腾晶而魑魅潜藏。于以瑞呈五色,于以明列三光。”
因此;是以。 明 方孝孺 《祭王文节公》:“先生平生大节因得陈於殿陛,而达於旒扆之前。於以有学士之赠,於以有文节之謚。”
《漢語大詞典》:有何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几日试来那几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传示、有何书信?”《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復:‘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
分類:有何什么
《國語辭典》:无何(無何)  拼音:wú hé
1.没有什么、没有其他事故。《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汉中尉至,王视其颜色和,讯王以斥雷被事耳,王自度无何。」
2.没有多久。《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聊斋志异。卷一。娇娜》:「无何,太公引松娘至,以黄金百两赠生。」
《漢語大詞典》:何因
什么缘故,为什么。周书·薛善传:“时 晋公 护 执政,仪同 齐轨 语 善 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何因北归去, 淮 上对秋山。”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國語辭典》:何苦  拼音:hé kǔ
何必自寻苦恼。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不需要。《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又不是管事的人,何苦我坏你名声?」
《國語辭典》:何故  拼音:hé gù
为了什么缘故。《文选。陆机。五等论》:「然周以之存,汉以之亡,夫何故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又不曾盘问客官出身,何故通三代脚色?」
《国语辞典》:何方  拼音:hé fāng
什么地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汝是何方妖怪?甚处精灵?」《红楼梦》第六六回:「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
分类:何方什么
《國語辭典》:为何(為何)  拼音:wèi hé
为什么。如:「本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不知为何情势突然间产生变化,令人措手不及。」
《漢語大詞典》:有甚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有甚心情取富贵?一日瘦如一日。”《水浒传》第四四回:“师父,你是个精细的人,有甚不省得?”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三:“偶尔有甚声丝,总疑是邮差又至。”
分類:有甚什么
《漢語大詞典》:伊何
(1).为何,作什么。《诗·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实维伊何?” 高亨 注:“伊,犹为也,作也。此二句言戴弁是要作什么?”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其祜伊何?宜尔子孙。” 金 王若虚 《哀雁词》:“捕者伊何?贪于货鬻,用者伊何?悦乎口腹。”
(2).谁,何人。 晋 陶潜 《劝农》诗:“哲人伊何?时维 后稷 。” 宋 苏轼 《和陶诗·和时运》:“昔人伊何,谁其裔苗?”
(3).如何,怎样。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我心伊何,其芳若兰。”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辛伤伊何言,怵迫良已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女﹞笑曰:‘如何?醉态矇矓,不知伊何,遂诬妄若此。’”
《漢語大詞典》:何辜
何罪,有什么罪。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清 方授 《夜悲歌》之一:“天乎我何辜?双亲离别久。”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青年何辜,遭此荼毒?”
分類:什么
《漢語大詞典》:曷若
(1).什么样;怎样。晏子春秋·问上十六:“君子常行曷若?”荀子·强国:“如是则 齐 必断而为四,三国若假城然耳,必为天下大笑,曷若?” 杨倞 注:“天下必笑其无谋灭亡,问以为何如也。”
(2).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后汉书·班固传下》:“ 太液 昆明 ,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唐 柳宗元 《刘叟传》:“是故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备。”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曷若度土地之宜,权岁入之数,酌转般之法,而通融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