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6,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凡材
妖孽
宦者
令望
桥梁
酒星
贪冒
柄用
飞行
头目
狂狷
人类
连璧
蟊贼
全才
《國語辭典》:凡材  拼音:fán cái
平凡的木材。比喻才能平凡的人。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骞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万里寒空祇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國語辭典》:妖孽  拼音:yāo niè
1.怪异、凶恶的事物或预兆。《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妖孽数见,传为单薄。」
2.祸乱。《国语。吴语》:「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
《漢語大詞典》:宦者
(1).宦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齐 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宫,臣 意 见之食闺门外,望其色有病气。臣 意 即告宦者 平 。”汉书·齐悼惠王刘肥传:“ 齐 有宦者 徐甲 ,入事 汉 皇太后。” 颜师古 注:“宦者,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疾不能言, 伾 即入,以詔召 叔文 入坐翰林中使决事。 伾 以 叔文 意入言於宦者 李忠 。”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天啟 间,公为编修。而宦者 魏忠贤 窃政,日杀僇士大夫不附己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李斯 ﹞渐进至左丞相, 二世 二年(公元前208年)宦者 赵高 诬以谋反,杀之。”参见“ 宦官 ”。
(2).指做官的人。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大呼数四,有宦者出。生遽访之……访其谁氏之第,曰:‘此 崔尚书 宅。’”
(3).星官名。后汉书·宦者传序:“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 唐 杨炯 《浑天赋》:“天皇对於摄提,皇极临於宦者。”
《國語辭典》:宦官  拼音:huàn guān
1.太监。旧时宫中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郑众传》:「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也称为「宦者」、「宦侍」。
2.官吏的通称。《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谁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國語辭典》:令望  拼音:lìng wàng
1.美好的声望。《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新唐书。卷一○四。于志宁传》:「狎而近之,无益令望,有损盛德。」
2.有美好名声的人。《周书。卷三六。令狐整传》:「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城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
《國語辭典》:桥梁(橋梁)  拼音:qiáo liáng
1.桥。为架在河面上,便利两岸交通的建筑物。《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
2.比喻能作为沟通联系的人或事物。如:「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國語辭典》:酒星  拼音:jiǔ xīng
星座名。为狮子座ψ、ξ和ω三星。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也称为「酒旗」。
《國語辭典》:贪冒(貪冒)  拼音:tān mò
为官贪污而不廉洁。《左传。成公十二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也作「贪墨」。
《國語辭典》:柄用  拼音:bǐng yòng
任用。《汉书。卷八五。谷永传》:「永知凤方见柄用,阴欲自托。」
《國語辭典》:飞行(飛行)  拼音:fēi xíng
在空中往来活动。汉。刘向《列仙传。卷下。主柱》:「得神砂飞雪,服之五年能飞行。」
《國語辭典》:头目(頭目)  拼音:tóu mù
1.头部与眼睛。《荀子。议兵》:「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
2.人头数目。《西游记》第四四回:「我两个且坐下,即烦你去沙滩上替我一查。只点头目有五百名数目便罢,看内中那个是你令叔。」
3.一群人中的领导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纯专一凶暴,士卒心变,帐下头目刺杀张纯,将头纳献,率众来降。」《红楼梦》第八回:「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也称为「头领」。
4.元朝时对领军官吏的称号。《通俗编。身体》:「元号领军官为头目。中统元年,诏军人阵亡者家属,仰各头目用心照管。见元典章。」
《國語辭典》:狂狷  拼音:kuáng juàn
过于激进与过于保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抱朴子。外篇。逸民》:「昔狂狷华士,义不事上,隐于海隅,而太公诛之。吾子沉遁,不亦危乎?」
《國語辭典》:人类(人類)  拼音:rén lèi
人的总称。《庄子。知北游》:「生物哀之,人类悲之。」《隋书。卷八四。北狄传。突厥传》:「圆首方足,皆人类也。」
《國語辭典》:连璧(連璧)  拼音:lián bì
1.两玉并联。《庄子。列御寇》:「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续汉书志。第二九。舆服志上》:「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加施组连璧交络四角。」
2.形容两件同样美好的事物或两位才华并美的人。《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國語辭典》:蟊贼(蟊賊)  拼音:máo zé
专吃禾稼的虫。比喻祸害、败类。《诗经。大雅。桑柔》:「降此蟊贼,稼穑卒痒。」《三国演义》第六○回:「吾主汉朝皇叔,反不能占据州郡;其他皆汉之蟊贼,却都恃强侵占地土:惟智者不平焉。」也作「蝥贼」。
《國語辭典》:全才  拼音:quán cái
1.精通于各方面的才能。宋。苏轼〈伊尹论〉:「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故临大事而不乱。」
2.精通于各方面才能的人。唐。权德舆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诗:「天子爱全才,故人雄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