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改席
改换座席。对客人表示尊敬的举动。宋书·羊欣传:“ 欣 尝诣领军将军 谢混 , 混 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 混 族子 灵运 在坐,退告族兄 瞻 曰:‘ 望蔡 见 羊欣 ,遂易衣改席。’ 欣 由此益知名。”
《漢語大詞典》:独舞
单人表演的舞蹈。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是舞剧或集体舞中的一个部分。也叫单人舞。
《漢語大詞典》:妓乐(妓樂)
(1).指妓人表演的音乐舞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及辅政,而修室第园馆,丽车服,虽朞功之惨,不废妓乐。”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昼夜妓乐欢宴,指天画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南和伯妾:“ 琇 至各家饮,俱设妓乐,比更衣,即与妓乱。”
(2).乐妓,舞妓。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庄宗 初闻 崇韜 欲留 蜀 ,心已不平,又闻全有 蜀 之妓乐珍玩,怒见颜色。”
(3).犹声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二胡暴贵不终:“ 宗宪 在 江 南亦恣情妓乐,自负 嫪毐 之器。”
《國語辭典》:敬谢(敬謝)  拼音:jìng xiè
1.谢绝。《史记。卷九七。陆贾传》:「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2.恭敬的道谢。
3.表示不敢接受的客气话。如:「敬谢不敏」。
分類:人表歉意
《漢語大詞典》:仪羽(儀羽)
(1).仪禽。凤凰的别称。 唐 无名氏 《审乐知政赋》:“集九成而仪羽自降,立六变而致物斯定。”
(2).比喻美德善行可为人表率。语本《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孔颖达 疏:“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臺阁,盖翩翩焉。”
《國語辭典》:加官  拼音:jiā guān
1.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
2.中国传统戏剧开场或喜庆节日宴会时,必先有一人或多人戴笑容面具,身穿红袍,手持吉祥颂词之条幅,走演一遭,以取好运兆。《儒林外史》第一○回:「戏子上来参了堂,磕头下去,打动锣鼓,跳了一出『加官』,演了一出『张仙送子』。」《文明小史》第五○回:「霎时逃过加官,接著一出俞伯牙操琴。」
3.升官。如:「恪尽职守是本分,是否加官进禄则在其次。」明。邵璨《香囊记》第四二出:「荫子封妻世应稀,加官进爵人争羡。」
《国语辞典》:示好  拼音:shì hǎo
向他人表示友好、亲切的态度。如:「为取得这项新产品的独家代理权,国外厂商频频向我方示好。」
《漢語大詞典》:绣丝(繡絲)
语出 唐 李贺 《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 ,有酒惟浇 赵州 土。”后以“绣丝”为对人表示崇敬之典。 清 赵翼 《拜袁揖赵哭蒋图》诗:“绣丝已肖 平原 像,闻笛兼下 山阳 泪。”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诗:“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
《漢語大詞典》:还贽(還贄)
亦作“ 还挚 ”。 古人执礼求见,被求见的人表示地位相等,不敢当而归还其礼物。荀子·尧问:“我, 文王 之为子, 武王 之为弟, 成王 之为叔父,吾於天下不贱矣,然而吾所执贄而见者十人,还贄而相见者三十人。” 杨倞 注:“礼,臣见君则不还贄,敌者不敢当则还贄,礼尚往来也。”仪礼·士相见礼:“主人復见之以其挚,曰:‘曏者,吾子辱使某见,请还挚於将命者。’”隋书·礼仪志三:“致食讫,又命公一人,弁服乘车,执贄,设九儐以劳宾,王设九介,迎於门外,明日,朝服乘车,还贄于公。”
《漢語大詞典》:遥仰
对远地的人表示敬仰。 唐 宋之问 《答李司户夔》诗:“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临书,无任恳切,遥仰之至。”一本作“ 遥企 ”。
《國語辭典》:哈达(哈達)  拼音:hā dá
西藏、蒙古人用以敬佛或馈赠,表示恭敬和祝贺之物。为藏语kha btags的音译。为丝或绢制成的长条型丝布,有白、黄、蓝等色,传统上多为白色,代表吉祥。藏人初次见面时皆献上哈达为礼以表示恭敬。
《國語辭典》:失敬  拼音:shī jìng
待人不周,有失礼数。多为对人自责疏忽的客套话。《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道:『原来是蘧老先生的令公孙,失敬了。』」
《國語辭典》:少陪  拼音:shǎo péi
应酬宾客,因事不能相陪的客套话。《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今天屈你冷落半夜,明早就有多少人来哭你,我此刻就要少陪你了。」
《國語辭典》:谢启(謝啟)  拼音:xiè qǐ
表示谢意的启事。如:「报上登了一则感谢善心人士济助的谢启。」
《國語辭典》:乐棚(樂棚)  拼音:yuè péng
古时演出歌舞、戏剧的棚子。唐。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腾踏游江舫,攀缘看乐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内设乐棚,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