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0,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告状本
工作权
递呈纸
抵抗权
尊贤爱物
子女玉帛
自卫军
租绢
蒙胞
契尾
保国安民
保境息民
本土文化
剥削小民
移民局
《国语辞典》:告状本(告状本)  拼音:gào zhuàng běn
人民在提起诉讼或诉讼进行中所提出的书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做个告状本,告下他来,不怕他不是我老婆!」
《国语辞典》:工作权(工作权)  拼音:gōng zuò quán
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国家应予适当的工作机会,并保障就业及择业的自由。
《国语辞典》:递呈纸(递呈纸)  拼音:dì chéng zhǐ
人民向官府所呈的诉讼状纸。《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们同你家老爷虽是乡亲,但这失贼的事,该地方官管。你们须是到地方官衙门递呈纸去。」
《国语辞典》:抵抗权(抵抗权)  拼音:dǐ kàng quán
人民对于统治者以不正的法律侵害、压制其人权时,有反抗的权利。是以近代的自然法、社会契约论为背景而产生的,美国独立宣言与法、德等国宪法皆予以明文记载。
《國語辭典》:尊贤爱物(尊賢愛物)  拼音:zūn xián ài wù
尊敬贤德的人士,爱护民众。《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蚕而后衣,耕而后食,先人后己,尊贤爱物,南土人士咸崇敬之。」
《国语辞典》:子女玉帛  拼音:zǐ nǚ yù bó
原指人民与财产。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后用以泛指财物、美女。《旧唐书。卷六九。薛万彻传》:「于时北海完富,兰利其子女玉帛,与群盗相应,破其本乡城邑。」
《漢語大詞典》:自卫军(自衛軍)
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里配合正规军队作战的地方人民武装组织。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三节:“要从这种斗争中去武装人民,即组织自卫军和游击队。”
《漢語大詞典》:租绢(租絹)
旧时人民作为赋税向官府交纳的绢。宋史·张锡传:“ 锡 命籍其地,收租绢岁二十餘万。”
《国语辞典》:蒙胞  拼音:méng bāo
对住在蒙古地区内之人民或蒙族同胞的称呼。如:「不少现代文明的传入改变了蒙胞原本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
《国语辞典》:契尾  拼音:qì wěi
人民纳契税后,官方颁予印纸,详记业主姓氏、产业数目等,黏贴契文之尾,以为纳税的凭證。《六部成语注解订正。户部》:「契尾:田房文契后尾所黏之官给凭票也。」
《国语辞典》:保国安民(保国安民)  拼音:bǎo guó ān mín
保卫国家,安定人民。《水浒传》第六三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开疆展土,端在此人。」《明史。卷三三二。西域列传四。别失八里》:「友邦远国,顺天事大,以保国安民,皇天监之,亦克昌焉。」
《国语辞典》:保境息民  拼音:bǎo jìng xí mín
保卫国土,使人民安居乐业。《周书。卷二九。列传。刘雄》:「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明史。卷三二四。外国列传五。占城列传》:「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
《国语辞典》:本土文化  拼音:běn tǔ wén huà
由一地区的人民长期适应特定风土环境条件,并于社群历史传承陶养下,所孕育和创造的种种文化表现,包括思想观念、仪式习俗、文物与艺术表现、惯习与生活方式等。
《国语辞典》:剥削小民(剥削小民)  拼音:bō xuè xiǎo mín
搜刮人民财物,掠夺百姓权益。《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厉太尊因贵县当铺戥子太重,剥削小民,所以托弟下来查一查。」
《国语辞典》:移民局  拼音:yí mín jú
办理人民或外侨出入境手续和签證的机关。如美国的移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