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患寡而患不均  拼音:bù huàn guǎ ér huàn bù jūn
不忧虑人民寡少,只担心财富不能平均。语出《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国语辞典》:衣食者民之本  拼音:yī shí zhě mín zhī běn
衣服和食物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故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
《国语辞典》:物阜民熙  拼音:wù fù mín xī
物产富饶,人民安康和乐。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我则待罢刀兵,安社稷,则要的物阜民熙,则俺这为臣子要当竭力。」也作「物阜民安」。
《国语辞典》:误国害民(误国害民)  拼音:wù guó hài mín
败坏国政,使人民受害。《精忠岳传》第七四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也作「误国殄民」、「误国殃民」。
《国语辞典》:误国殄民(误国殄民)  拼音:wù guó tiǎn mín
贻误国事,荼毒人民。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贪缪之相误国殄民,逐之已晚,亦曰为内侍翻本也。」也作「误国害民」、「误国殃民」。
《国语辞典》:言论自由(言论自由)  拼音:yán lùn zì yóu
人民在群众集会或大庭广众间有发表演说或参加讨论问题的权利。《老残游记》第六回:「又见那老鸦有一阵刮刮的叫了几声,彷佛他不是号寒啼饥,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曹州府百姓似的。」
《国语辞典》:通讯自由(通讯自由)  拼音:tōng xùn zì yóu
为宪政国家所承认的人民自由权之一。即人民的通讯不得无故被人扣押或隐匿,其内容不得无故被人拆阅或探知。
《国语辞典》:涂炭生灵(涂炭生灵)  拼音:tú tàn shēng líng
比喻使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旧唐书。卷六五。长孙无忌传》:「今无忌先朝之大德,舍下之至亲,听受邪谋,遂怀悖逆,意在涂炭生灵。」《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五》:「若能顺时达变,可保富贵,毋为涂炭生灵,自贻后悔。」也作「涂炭生民」。
《国语辞典》:涂炭生民(涂炭生民)  拼音:tú tàn shēng mín
比喻使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明。沈采《千金记》第二六出:「狂秦暴虐,涂炭生民,毒起干戈,云绕寰宇。」也作「涂炭生灵」。
《国语辞典》:天下苍生(天下苍生)  拼音:tiān xià cāng shēng
全部的人民。《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愿吾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
《国语辞典》:天下从风(天下从风)  拼音:tiān xià cóng fēng
形容全部人民的归顺和信任。《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
《国语辞典》:天赋人权(天赋人权)  拼音:tiān fù rén quán
认为人民的权利生而自由平等,人人都具有天赋权利的思想。为法人卢梭「天赋人权说」的立论根据。
《国语辞典》:为民除害(为民除害)  拼音:wèi mín chú hài
替人民除去祸害。《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既不能躬耕以食其力,但当亲冒矢石,为民除害,稍可自安也。」也作「为民除患」。
《国语辞典》:为民除患(为民除患)  拼音:wèi mín chú huàn
替人民除去祸患。南朝宋。明帝〈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也作「为民除害」。
《国语辞典》:为民喉舌(为民喉舌)  拼音:wéi mín hóu shé
充当人民的喉咙、舌头。比喻代替人民说话,表达意见。多用于致赠民意代表的题辞。如:「陈议员为民喉舌不遗馀力,替民众争取了不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