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是  拼音:zhèng shì
1.恰是。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
2.小说杂剧,在一回或一出结束诗词前所用的套语。元。白朴《梧桐雨。楔子》:「正是:画虎不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好惊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國語辭典》:崎岖(崎嶇)  拼音:qí qū
1.地势或道路艰险峻峭,高低不平。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唐。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2.比喻处境艰难。《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閒,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宋。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國語辭典》:使得  拼音:shǐ de
1.可以、可行。《红楼梦》第三○回:「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外国人在我们中国那样横行,要拿些四书、五经、宋儒的理学合他打交道,如何使得?」
2.致使。如:「经过老师详细地说明,使得同学们茅塞顿开。」
《漢語大詞典》: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沈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國語辭典》:一意孤行  拼音:yī yì gū xíng
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赵禹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有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后多用作贬义词,指某人不接受劝告,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清。袁枚《隋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國語辭典》:承欢(承歡)  拼音:chéng huān
1.顺从父母的意思,使父母欢喜。《儒林外史》第八回:「晚生只愿家君归田里,得以菽水承欢,这是人生至乐之事。」《红楼梦》第七五回:「贾政见贾母喜悦,只得承欢。」
2.迎合别人,使人欢悦。《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唐。白居易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國語辭典》:奇兵  拼音:qí bīng
趁敌人毫无防备,出其不意加以袭击的军队。《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上》:「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三国演义》第一七回:「术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胜之,无不成功。」
《國語辭典》:诡随(詭隨)  拼音:guǐ suí
诡谲善变。《诗经。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宋史。卷三五五。李南公传》:「南公为吏六十年,干局明锐,然反覆诡随,无特操,识者非之。」
《國語辭典》:迎合  拼音:yíng hé
1.逢迎,揣测人意而投其所好。《资治通鉴。卷二二○。唐纪三十六。肃宗至德二年》:「于承平之日,无一言以规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苟容,以窃富贵。」《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魏总办实在看不过,无奈深晓得这位抚台的意思,正显得他能吃苦,并非自己不愿供给,他今要迎合他的意思,只得如此。」
2.会合。《南齐书。卷二六。陈显达传》:「申司州志节坚明,分见迎合,总勒偏率,殿我而进。」
《國語辭典》:聱牙  拼音:áo yá
1.文词艰涩,念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2.乖忤违背。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3.老树枝干杈枒蟠屈的样子。宋。朱熹 枯木次择之韵:「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
《國語辭典》:骫骳  拼音:wěi bì
1.委曲宛转。《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閒靡。」
2.萎靡。宋。宗泽《忠简公集。卷七。遗事》:「太平日久,人亦惰骄,骫骳不武。」
《漢語大詞典》:尊意
(1).君主的意愿。《旧唐书·音乐志四》:“追崇惧乖尊意,显号恐玷徽音。”
(2).称他人意见的敬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三:“适 胡二弟 致尊意,事已尽悉。”如:这次聚会,我想请你参加,未知尊竟如何?
《漢語大詞典》:道言
(1).法术之言。韩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 王先慎 集解:“道言谓法术之言。”
(2).道教或佛教的学说、经典。南史·隐逸传上·顾欢:“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 唐 韦应物 《起度律师同居东斋院》诗:“安居同僧夏,清夜讽道言。” 元 张雨 《云霏分韵得作字》:“道言匪虚无,梵册皆矩矱。”
(3).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女巫道:‘连我也不晓得缘故。’道言未了,只听得外面鼓乐喧天, 卢生 来行纳采礼。”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道言未了 君卿 至。”
谓说话迎合人意。庄子·渔父:“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 成玄英 疏:“希望前人意气而导达其言。” 陆德明 释文:“道言,音导。”
《國語辭典》:卮言  拼音:zhī yán
无头无尾、支离破碎的言辞。《庄子。天下》:「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后亦作为对自己作品的谦词。
《國語辭典》:合意  拼音:hé yì
1.表达心意。《国语。鲁语下》:「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2.具有相同的意愿。汉。陆贾《新语。本行》:「周流天下,无所合意。」《红楼梦》第三七回:「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赶情说了大家合意。」
3.满意、合乎心意。《老残游记》第一二回:「你那个叫翠环,都是雪白的皮肤,很可爱的。你瞧他的手呢,包管你合意。」《文明小史》第一一回:「提起笔来,意思是有,无奈做来做去,总不合意。」
《国语辞典》:台意(台意)  拼音:tái yì
对别人意见的敬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莫若多以金帛相酬,先生拣豪门贵宅之女,别为之求,先生台意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