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32,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刘基
孝己
袁枢
伯纳
安敦
北宫黝
从谂
昙鸾
郑经
陈造
朱弁
李登
鱼朝恩
刘隐
楼缓
《国语辞典》:刘基(刘基)  拼音:liú jī
人名。(西元1311~1375)字伯温,明浙江青田人。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为明代开国功臣。后为胡惟庸陷害,忧愤而卒,谥号文成。擅长诗文,亦精通天文兵法。著《郁离子》、《覆瓿集》等。
《漢語大詞典》:孝己
人名。传说为 殷高宗 武丁 之子,以孝行著,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用作孝子的典范。庄子·外物:“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 孝己 忧而 曾参 悲。” 成玄英 疏:“ 孝己 , 殷高宗 之子也,遭后母之难,忧苦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 尾生 、 孝己 之行而无益处於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孝己 , 高宗 之子,有孝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孝己 杀身因谤语, 申生 丧命为谗言,亲生儿子犹如此,何怪螟蛉受枉寃。”
《国语辞典》:袁枢(袁枢)  拼音:yuán shū
人名。(西元1131~1205)字机仲,宋建安(今江苏省仪徵县)人。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区别其事而贯通之,著为通鉴纪事本末,为纪事本末体之始。
《国语辞典》:伯纳(伯纳)  拼音:bó nà
John Desmond Bernal
人名。(西元1901~1971)英国物理学家。主要成就在结晶学、生化学等方面,并提倡生命论。重要著作有生命的起源、历史与科学等。
《国语辞典》:安敦  拼音:ān dūn
Marcus Aurelins Antoninus
人名。(西元121~180)罗马皇帝,爱好哲学,政绩显著,曾通使于汉,即《后汉书》所称大秦王安敦,著有《默想录》一书。
《国语辞典》:北宫黝(北宫黝)  拼音:běi gōng yǒu
人名。战国时齐国勇士。《孟子。公孙丑上》:「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
《国语辞典》:从谂(从谂)  拼音:cóng shěn
人名。(西元778~897)唐高僧,居赵郡观音院。精心玄悟,受法南泉印可。昭宗时寂,年一百二十,谥真际禅师,世称为「赵州古佛」。
《国语辞典》:昙鸾(昙鸾)  拼音:tán luán
人名。(西元476~542)雁门(治所在今的山西省代县)人,为南北朝弘扬净土的高僧。早年出家,研修四论和关于佛性的学说,后因病,故希求长生,而到江南拜访陶弘景,得仙经,归途中遇到菩提流支,受观《无量寿经》,决心专修净土。并得到广大信徒的归依。魏主尊他为「神峦」,敕居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时常到介山之阴集众念佛。昙鸾的净土思想,强调依佛本愿力。著有《往生论注》、《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等行世。也作「昙峦」。
《国语辞典》:郑经(郑经)  拼音:zhèng jīng
人名。(西元1642~1681)字贤之,号式夫,明福建南安人,郑成功的长子。继承父志固守台湾,后因清水师来攻,只得放弃金门、厦门诸地。曾乘三藩之乱,进兵福建、广东。清康熙二十年卒,子克塽立。
分类:人名公元
《国语辞典》:陈造(陈造)  拼音:chén zào
人名。(西元1133~1203)字唐卿,自号江湖长翁,宋高邮人。与范成大时相唱和,其作品颇能反映民生疾苦。著有《江湖长翁文集》。
《国语辞典》:朱弁  拼音:zhū biàn
人名。(西元1085~1144)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宋徽州婺源人。少颖悟,日读数千言,弱冠入太学。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自献于朝,为通问副使。入金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监禁弁,迫仕刘豫,朱弁守节不屈,和议成,后得归。著有聘游集、曲洧旧闻等。
《国语辞典》:李登  拼音:lǐ dēng
人名。生卒年不详。三国魏音韵学家,曾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为汉语史上最早的韵书。书已不传。
《国语辞典》:鱼朝恩(鱼朝恩)  拼音:yú cháo ēn
人名。(?~西元770)泸州泸川(今四川省泸县)人。唐代宦官,性聪慧狡黠。代宗时,为天下观军容宣慰使,势倾朝野,恃势恣横,求取无厌,后终因跋扈而被诛。
《国语辞典》:刘隐(刘隐)  拼音:liú yǐn
人名。五代上蔡人,生卒年不详。唐昭宗时为静海、清海节度使,封南海王,谥号襄。其弟龚称帝,国号汉,史称为「南汉」。追尊刘隐为襄帝,庙号烈宗。
《国语辞典》:楼缓(楼缓)  拼音:lóu huǎn
人名。战国时魏人,魏文侯弟,生卒年不详。曾任魏相。又曾仕于赵,武灵王时欲将汉服变为胡服,群臣反对,唯他独排众议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