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9—1594 【介绍】: 明江西万安人,字大可,号讷斋。万历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迁光禄丞。火落赤毁盟,经略郑洛主和,督抚魏学曾、叶梦熊主战。维京疏请专委魏、叶等经理。三王并封诏下,上疏切论,黜革为民。有《朱光禄集》。
维基
朱维京(1549年—1595年),字可大,号讷斋,江西吉安府万安县人,民籍。顺天府乡试第三十二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五十六名,殿试三甲第一名进士。授大理评事,进右寺副。万历九年(1581年)京察,谪汝州同知,改知浙江崇德县,张居正死后,入为工部屯田主事,甲申奉使归省,丁父忧。服除,补兵部车驾司,典太仆马政,十六年主戊子科广东乡试,官至光禄寺丞。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神宗下并封三王诏书,朱维京最先上疏反对,革职为民。家居一年余,卒。天启年间,追赠太常寺少卿。《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田如京(1551年—?),字子庾,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人,民籍。山东乡试第二十六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八名,登三甲第一百八十四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吴之望(1553年—?),字民表,号京江,直隶镇江府丹徒县人,民籍。乙酉乡试七十六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二百八十九名,登三甲第二百五十五名。大理寺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八年十一月除吏科给事中,二十年四月升礼科右,再升兵科左,八月出为福建左参议,二十二年二月进本省副使。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号巩革,提学副使允升子。万历甲午举人,除台州推官,升治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5—1606 【介绍】: 明凤阳府盱眙人,字可大,号慕冈。万历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湖广按察佥事,分巡武昌、汉阳、黄州。税监陈奉横行,巡抚以下皆唯诺惟谨,应京独以法抑裁之,遂被诬奏逮狱。后以星变获释。天启初谥恭节。有《月令广义》、《经世实用编》。
维基
冯应京(1555年—1606年),字可大,号慕冈,安徽泗州人。生于凤阳盱眙县(今属江苏省),万历进士,曾任湖广监察御史,在湖北以“维护风化”为名弹劾泉州思想家李卓吾,又指使歹徒焚毁李卓吾所居之龙湖芝佛院,毁坏李预为藏骨的灵骨塔。后因案入狱,以利玛窦劝告,归依天主教。冯应京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五月二十一日,八岁其父卒于官,事母至孝。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顺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联捷壬辰科进士,吏部观政,同年秋以母老请假归,次年,其母病逝,守丧三年。二十四年(1596年)授户部主事,督饷蓟辽。二十五年朝鲜之役起,调任兵部主事,升职方司员外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任湖广佥事,整饬武昌兵备,分巡武昌、汉阳、黄州。生性耿直,“不事空言,为淮西人士之冠”。在其《月令广记》中讲“工商皆本”。后因弹劾税监陈奉太监事,反遭陈奉控告,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二月湖广收税御马监监丞陈奉弹劾冯应京违抗明旨,阻挠税务,遂被革职为民。又因科道官员纷纷上疏求情,万历帝震怒,令锦衣卫逮送京城,二十九(1601年)年九月二十三日「入囚燕京」,冯应京被逮捕时,百姓“拥槛车号哭,车不得行”。入镇抚司狱,拷讯关押,利玛窦多次去狱中探视,狱中皈依天主教。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乙丑(1604年10月10日)发生客星之变,数日后被释放,枣阳县令王之翰则死狱中。应京系狱四年,读书不辍,勒成《经世实用编》,三十二年甲辰放归,万历三十四(1606年)年正月二十日(新历2月26日)卒于家,享年五十二岁。天启二年赠太常寺少卿,吏部录赠恤诸臣,应京为首,谥曰恭节。

人物简介

维基
周维京,号银台,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通判周梦斗侄。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福建乡试第五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联捷进士,历官户部江西、河南二司清吏司郎中,除湖广右参政,去职。天启二年(1622)正月,起复任广东惠潮道参政。三年四月,升广东按察使,两奉敕督理整饬粮储兵备道。五年二月,升四川右布政使。六年十一月,升浙江左布政使,淮扬兵备。十二月,升应天府府尹。崇祯元年(1628),升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三月罢。子周廷鑨,天启五年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于京,字当世,号位宇,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应天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以毛诗联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初授江都县知县,官至龙溪县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伯闳。万历二十年进士。授丰城知县,以治最征为御史。请罢税监、矿使,皆不报。居官廉正,遇事敢言,屡遭排击而无人能以一言污之。后以不得其职而归。有《灵萱阁集》。
维基
汤兆京(1565年—?),字伯闳,号质叁,南直隶宜兴县人。居官廉正,遇事慷慨。万历十六年(1588年),汤兆京中式戊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三甲四十七名进士,授江西丰城县知县,任内政绩显著。三十年二月行取,授陕西道御史。弹劾礼部侍郎朱国祚、蓟辽总督万世德。巡视西城时,见万贵妃的太监竖涂折辱礼部侍郎敖文祯,又上疏弹劾太监,太监被杖配南京。又上疏请罢税使张晔、矿使王虎、王忠,神宗不听。三十三年九月巡按福建。丁忧归。三十七年九月复除河南道御史,三十八年辅助孙丕扬主管京察计典,又改巡按顺天。回朝后复掌河南道,四十一年七月因疏劾吏部尚书赵焕被夺俸三月,遂请辞归乡。天启中,赠太仆少卿。侯方域的《汤御史传》称:“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著有《灵萱阁集》八卷。

人物简介

维基
徐养量(1568年—1624年),字叔弘,别号京咸,湖广德安府应城县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湖广乡试第六十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会试第七十七名,廷试三甲第十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授陕西道监察御史。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督学北直隶。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升太仆寺少卿。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天启三年(1623年)四月,升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十二月,录延绥宁夏甘肃三镇节次有功文武百官,甘肃巡抚徐养量升南京兵部尚书管左侍郎事,荫一子锦衣卫副千户。天启四年(1624年)因病去世。在朝为官十八年,享年五十七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 【介绍】: 明河南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历知南昌、蠡县,入为御史。累官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万历二十五年,为救朝鲜,率师围攻日军于蔚山。明年日援军至,明军大败,丧兵二万。镐诡以捷闻。事露,几被诛,大臣营救得免。三十八年,起抚辽东,旋引去。四十六年,廷议以镐熟谙辽事,起兵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往经略辽东。明年率四路之师攻后金,大败,杜松、马林、刘綎三路覆没,惟李如柏一军撤还。下狱论死,崇祯二年伏法。
维基
杨镐(?—1629年),字京甫,号风筠,河南商丘县(今商丘市)人。明末政治、军事人物。万历年间进士。官至辽东巡抚,率领明军发起萨尔浒之战,大败而归,关押数年后处决。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凤彩,字南隅,河南开封府仪封县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官东阿县知县,性仁厚,刑罚轻简,狱讼衰息。三十六年考选为礼科给事中。三十八年为正使,册封周府京山、汤溪、原武诸王,三十九年升工科右给事中,四十年转左给事中。弟张凤毛,崇祯庚午举人。
崔淐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崔淐,字震水,号鹤汀,南直隶太平府芜湖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联捷辛丑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为副使,奉命册封周府京山、汤溪、原武三王。迁铨曹(吏部稽勋司郎中),两掌选政,谢绝请属,人多服其清介。天启元年为河南道御史袁化中参劾贪贿等状,三年吏科给事中章允儒又疏言崔淐殴母,而为母所告,仍居吏部高官,鱼肉乡民。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京元,字思德,别字无始,号钟山,南直隶扬州府泰兴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都察院观政,初授户部主事,三十三年崇崇文门税课,三十五年浙江监兑,三十六年通州管仓,本年升江西司员外,三十七年养病,三十九年京察,四十一年补长芦运判,四十四年升南户部主事,四十五年升员外,四十六年淮安钞关,本年升浙江司郎中,泰昌元年升江西佥事,天启元年升本省提学参议,三年升四川副使,分巡上川东道,十月改守川东,本年降职。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
韩,字退之,初名京翰,字石翰,平湖人。无声先生名动海内,韩复继起,时有大许小许之目。盖无声文简贵,故骨劲如山;退之文雄奇,故才大如海。万历壬子,贡入成均。人谓赵氏父子天下才,而两值数奇焉。晚年自号榄生,著榄言、蜡言、蔗言,并未刻藁。尝自言:生平于诗,自许独步。予览诸篇,雄隽傲兀,刊落常调,诚一时之豪也。如题耘庐云:“瓶花鲜结子,石榻暖生云。”万季元示近稿云:“得意皆庄子,浑身是楚词。”探梅云:“酒情空似鹤,人意静于花。”咄咄萹云:“妖妪尊蛇称帝子,涂人敬虎号山君。”赠沈孟然云:“李白腰间无媚骨,荆卿发上有悲风。”题双溪竹亭云:“六逸无如李白放,七贤唯笑阿戎低。”夜集云:“幽窗恰称潇疏雨,寒夜尤宜落穆人。”寄钱稚圭云:“幽心夜度鸳鸯水,好梦春迷蝴蝶花。”早春云:“有雀可罗玄草室,无鱼空钓月明船。”双梅云:“历落友朋穷李杜,孤清兄弟老夷齐。”皆佳句也。
朱一冯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朱一冯(1572年—1646年),字非二,一字明京。别号澹叟。泰兴县城人。明朝官员。一冯于贫困中苦读成才,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联捷,殿试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天启年间上任福建巡抚,抗夷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