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阙廷(闕廷)
亦作“ 闕庭 ”。
(1).楼阙庭院。《逸周书·月令》:“涂闕庭门閭,筑囹圄,此所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2).朝廷。亦借指京城。《史记·秦始皇本纪》:“ 将閭 曰:‘闕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后汉书·伏隆传》:“臣 隆 得生到闕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周书·明帝纪》:“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輒奔赴闕庭。”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闕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 明 张居正 《请给勘合疏》:“念臣谬膺重託,顶戴鸿恩,虽身远闕庭,而国家之事有不能一刻暂忘於心者。” 清 梅曾亮 《上方尚书书》:“ 曹州 、 长垣 诸贼,敢以狐鼠啸聚,潜行突发,輒轻入重地,惊犯闕庭。” 林纾 《出都与某侍御书》:“某等浩然南归,再瞻闕廷,未卜何日。”
(3).两眉之间。《海龙王经·总持身品》:“制乱意眉间闕庭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五:“闕庭,眉閒也。《释名》云:闕在门两傍,中闕然为道,今眉像之。”
(1).楼阙庭院。《逸周书·月令》:“涂闕庭门閭,筑囹圄,此所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2).朝廷。亦借指京城。《史记·秦始皇本纪》:“ 将閭 曰:‘闕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后汉书·伏隆传》:“臣 隆 得生到闕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周书·明帝纪》:“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輒奔赴闕庭。”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闕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 明 张居正 《请给勘合疏》:“念臣谬膺重託,顶戴鸿恩,虽身远闕庭,而国家之事有不能一刻暂忘於心者。” 清 梅曾亮 《上方尚书书》:“ 曹州 、 长垣 诸贼,敢以狐鼠啸聚,潜行突发,輒轻入重地,惊犯闕庭。” 林纾 《出都与某侍御书》:“某等浩然南归,再瞻闕廷,未卜何日。”
(3).两眉之间。《海龙王经·总持身品》:“制乱意眉间闕庭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五:“闕庭,眉閒也。《释名》云:闕在门两傍,中闕然为道,今眉像之。”
《漢語大詞典》:神都
(1).犹神州。《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鍊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 吴 楚 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参见“ 神州 ”。
(2).犹言神京。谓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 唐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
(3).指 洛阳 。 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 武则天 定都 洛阳 。 洛阳 旧号 东都 ,至是改称 神都 ,即今 河南省 洛阳市 。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复称 东都 。参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
(2).犹言神京。谓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 唐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
(3).指 洛阳 。 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 武则天 定都 洛阳 。 洛阳 旧号 东都 ,至是改称 神都 ,即今 河南省 洛阳市 。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复称 东都 。参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
《漢語大詞典》:甸服
(1).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书·禹贡》:“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 孔 传:“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蔡沉 集传:“甸服,畿内之地也……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服,是为维城。” 颜师古 注:“《禹贡》去王城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纳米,皆在甸服之内。”
(2).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间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唐 张乔 《华山》诗:“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但虑军情忽变,戎马难羈,徒令甸服生灵,因兹受弊。” 清 钱谦益 《直隶河间府青县知县杨应震授文林郎制》:“矧於甸服,近在 扶风 ,当吾择官忧民之际,安有尤异之政,蔽不上闻者哉!”
(2).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间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唐 张乔 《华山》诗:“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但虑军情忽变,戎马难羈,徒令甸服生灵,因兹受弊。” 清 钱谦益 《直隶河间府青县知县杨应震授文林郎制》:“矧於甸服,近在 扶风 ,当吾择官忧民之际,安有尤异之政,蔽不上闻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