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24,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焦苦
蜡香
公害
冷觉
渗渗
影质
油烟
心软
开片
着迷
祸隙
敬田
教皇
雠恨
风流债
《漢語大詞典》:焦苦
(1).忧愁困苦。史记·天官书:“争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饉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贤者必欲推己之乐以乐众,故虽焦苦其身,而不舍爵位者,非己所乐也。” 吴组缃 《山洪》三一:“奶奶看着这些情形,想到农忙就要开始,可是应该办的事全没有头绪,心里有说不出的焦苦。”
(2).指物体烧焦所产生的难闻气味。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风把带着焦苦气味的浓烟,吹过了树木葱茏的烽台山巅。”
《漢語大詞典》:蜡香(蠟香)
蜡烛燃点时产生的气味。 宋 陆游 《早行》诗:“筰马践槐影,纱笼吹蜡香。” 清 曹寅 《西池集饮喜晤陈心简》诗:“蜡香凝夹弄,粉镜挂岑楼。”
《國語辭典》:公害  拼音:gōng hài
因人为因素,致破坏生存环境,损害国民健康或有危害之虞者。如:「工厂任意排放废水,已成为重大的环境公害。」
《國語辭典》:冷觉(冷覺)  拼音:lěng jué
皮肤接触到比体温低的温度,所产生的感觉。
《漢語大詞典》:渗渗(滲滲)
(1).寒冷貌。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觉一阵渗渗的身上冷。”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就着这凉渗渗席垫着我这脊梁。”
(2).指因害怕而产生发冷的感觉。《醒世姻缘传》第四五回:“我不知怎么,只见了他,身上渗渗的。”
《漢語大詞典》:影质(影質)
(1).谓预置财物以待。如望影设质,故称。北史·儒林传上·徐遵明:“ 遵明 讲学於外,二十餘年,海内莫不宗仰。颇好聚敛,与 刘献之 、 张吾贵 皆 河 北聚徒教授,悬纳丝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质,有损儒者之风。”
(2).谓心中映象所据以产生的外界事物。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诚明:“风雷无形而有象,心无象而有觉……心之情状虽无形无象,而必依所尝见闻者以为影质,见闻所不习者,心不能现其象。”
《國語辭典》:油烟(油煙)  拼音:yóu yān
1.烹调或燃烧油类所产生的烟。如:「厨房油烟」。
2.油类未燃烧完全,所产生的黑色物质,可用来制墨或油墨等。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九。墨》:「宋熙丰间,张遇供御墨,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
《國語辭典》:心软(心軟)  拼音:xīn ruǎn
心里有所不忍。如:「心软的人,处理事情常会犹豫不决。」《红楼梦》第九二回:「他妈妈看见了便心软了,说:『你既有心,为什么总不言语。』」
《国语辞典》:开片(开片)  拼音:kāi piàn
陶工以高温烧瓷时,变化釉面纹路所产生的效果,有冰裂、梅花片、细碎纹等。也作「冰裂纹」、「冰炸纹」。
《漢語大詞典》:着迷
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怪不着你正是遥授夫妻,你可甚步步相随,更做道秀才每忒上紧,忒着迷。”《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人原是贪花恋酒之徒,住的寓所,近着妓家,閒时便去串走,也曾见过 瑞虹 是个絶色丽人,心内着迷。” 峻青 《秋色赋·海娘娘》:“是的,那幽美、雄伟而又多变的大海,是足以使人着迷的。”
《漢語大詞典》:祸隙(禍隙)
指祸害所由产生的裂痕。隙,衅隙,嫌隙。 南朝 梁 沈约 《恩倖传论》:“搆造同异,兴树祸隙。”
《漢語大詞典》:敬田
佛教语。指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便会产生无量的福分。田,指产生福报。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十下:“上不见经佛敬田可尊,下不见亲恩之德。”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信尚敬田,作为塔庙,追存实相,加名宝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释氏法论,供父母曰恩田,佛僧曰敬田,贫穷曰悲田。”
《國語辭典》:教皇  拼音:jiào huáng
天主教的最高领导者。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任期终身,驻在梵蒂冈。也称为「教宗」、「教王」。
《漢語大詞典》:雠恨(讎恨)
亦作“讐恨”。 因结仇而产生的很深的怨恨。北史·魏汝南王悦传:“及 清河王懌 为 元叉 所害, 悦 了无讎恨之意,乃以桑落酒伺之,尽其私佞。”《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思量讐恨痛哀嗟,今日相逢不相捨。”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常生:“吾与 陈田 本无讎恨,图霸之道,彼此血刃,岂与丹青为参商乎!”
《國語辭典》:风流债(風流債)  拼音:fēng liú zhài
即情债。指情侣过去交往纠葛的情缘。多用于男性。《山歌。卷九。杂咏长歌》:「我吃个淹润著人了,还子多少风流债,雨散云收做一团。」清。徐釚《南州草堂词话》卷下:「小青,广陵人,为虎林某生妾。早卒,戋戋居士为之传,有〈天仙子〉词,云『文姬远嫁昭君塞,小青又续风流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