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亦有亦空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双照有空而显中道之法门也。
【三藏法数】
谓深密等诸大乘经,说有谈空,互相无碍,是为亦有亦空门。
亦有亦无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无四句之一。(参见:有无)
【三藏法数】
谓外道欲离上二过,故计:我与五蕴亦有、亦无,即堕有无、相违之见。
定业亦能转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文句记十曰:「若其机感厚,定业亦能转。」恶之定业,虽必受苦果,若众生之机,感佛菩萨为厚,则以佛菩萨之力转其定业,不使受苦果也。理趣释下曰:「心不犹豫能发净信修行,则现世恶报及来生能转定业,疾證无上菩提也。」
无二亦无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三道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此为偈文之语。其本文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诸师解之,其说不一。台家就藏通别圆四教而对简之,成立唯一圆教。馀乘若二若三、训为「馀乘与若二与若三」。馀乘者,指别教,若二者,指通别二教,若三者,指藏通别三教。意谓今之法华时为唯一圆教,不如前华严时(第一时)之兼别教,不如般若时(第四时)之带通别二教,不如方等时(第三时)之对待藏通别三教也。是视二三之数为复数而解之也(法华文句)。三论之嘉祥,法相之慈恩,就三乘而对简之,成立唯一佛乘。故训为「馀乘之若二若三」。馀乘者,总指缘觉与声闻,若二者,别指缘觉,若三者,别指声闻。是以一二三之次第佛乘为第一、缘觉乘为第二、声闻乘为第三。意谓为唯一佛乘,无第二之缘觉乘,亦无第三之声闻乘也。慈恩言勘梵本谓为无第二无第三、译时果谓无二亦无三也(法华义疏,法华玄赞)。
离动亦不住静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诸定,对动得名。若住静中,又堕一边。故宜不住,双舍两非。盖三界之中,一切行业,无非三种,善恶不动三者是也。善与恶对,不出动也。动与静对,仍不出有为也。所以有为不出动静二行,动行不出善恶二业。灭恶复不著善,动业离矣。虽离于动,亦不著静,是为不住。动静同无,乃真自在。
亦应亦化
【三藏法数】
谓诸声闻所见佛身,见诸相好,皆因修成,名之为应。无而忽有,名之为化,是名亦应亦化。
计亦一亦异
【三藏法数】
谓勒娑婆论师计:因中有果,名一;因中无果,名异;有无双计,故名亦一亦异。
亦常亦无常句
【三藏法数】
谓外道见上二执皆有过失,便计我是常,身是无常;若尔,离身则无有我,此亦成过。是名亦常亦无常句。
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
【三藏法数】
谓外道执法与性其体亦同亦不同,故云亦一亦异。
亦有亦无是相违谤
【三藏法数】
亦有亦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即空之有;而言真如亦有,是不知即空;又言真如亦无,是不知即有。二边共执,则成有无相违谤也。
独头无明,亦名不共无明
【三藏法数】
谓未有六尘之境相对,而意识独缘想诸尘之境,识与境不相应,故曰独头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