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ǐ cùn
1.法度。《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2.些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3.戏曲音乐中称速度与节拍为「尺寸」。《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至于都合乐时,但识其尺寸之名,则丝竹歌咏,皆得均合。」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í cun
1.物件的长度、大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
2.节度、分寸。如:「他为人稳健,凡事都有个尺寸。」
《國語辭典》:头人(頭人)  拼音:tóu rén
1.地保。为旧时邻里长一类的地方基层干部。《野叟曝言》第九六回:「招了亲事,便报知头人,夜里要来查的。」
2.旧时中国某些少数民族称首领。
《國語辭典》:左衽  拼音:zuǒ rèn
衣服前襟向左侧开,为古代夷狄服装的特色。隐喻为异族同化。《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
《漢語大詞典》:溪峒
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父椎牛骨,而子渐之,谿峒土人数十年而食假鬼。”
《漢語大詞典》:寸补(寸補)
些少补益。 元 范梈 《晚登南楼眺乌石九仙方山诸峰》诗:“禄食无寸补,远游何当还?” 明 陆采 《怀香记·闻香致疑》:“遇辱隆恩,聊无寸补。”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十二时颂》:“只图外景强营为,要紧之中无寸补。”
分類:些少补益
《漢語大詞典》:都老
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对酋长、长辈的称呼。隋书·地理志下:“本之旧事, 尉陀 於 汉 ,自称‘蛮夷大酋长、老夫臣’,故 俚 人犹呼其所尊为‘倒老’也。言讹,故又称‘都老’云。”宋史·蛮夷传三·抚水州:“其族铸铜为大鼓……相攻击,鸣鼓以集众,号有鼓者为‘都老’,众推服之。”
《國語辭典》:蛮子(蠻子)  拼音:mán zi
1.旧时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贱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老虔婆和那蛮子设计,送到相公一封书,说相公病危死了。」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他屋里一个头领,骂我蛮子前,蛮子后。」
2.奴婢。《称谓录。卷三二。贱称》:「郎仁宝七脩类稿云:『南子相貌鄙薄轻浮,皆类乎厮役,故称奴婢为蛮子。』据此,则蛮子亦贱称也。」
《漢語大詞典》:蛮氏(蠻氏)
(1).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西南, 汝阳县 东南。左传·成公六年:“ 晋 伯宗 、 夏阳説 、 卫 孙良夫 、 宁相 、 郑 人、 伊雒之戎 、 陆浑 、 蛮氏 侵 宋 ,以其辞会也。”吕氏春秋·精谕:“ 晋 果使祭事先,因令 杨子 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於 棘津 ,袭 聊阮 、 梁 、 蛮氏 ,灭三国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参见“ 蛮触 ”。
《國語辭典》:拜门(拜門)  拼音:bài mén
1.登门拜谢。语本《孟子。滕文公下》:「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2.新婚夫妇,在婚后三日或七朝九日,回女方拜见岳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礼。」
3.拜在有名望或有权势者的门下,自称门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赵啸存由福建藩司升坐了福建巡抚。伯芬一面写了禀帖去贺任,顺便缴还宪帖;另外备了一份门生帖子,夹在里面寄去,算是拜门。」
《漢語大詞典》:赪面(赬面)
(1).古代某些少数民族以赤色涂脸,谓之“赬面”。 唐 元稹 《缚戎人》诗:“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於鶻。但逢赬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
(2).指赤红色的脸膛。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 良玉 长身赬面,驍勇,善为左右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商丘三张:“赬面修髯,状貌奇伟。”
(3).因羞惭而脸红。 宋 廉布 《清尊录·狄氏》:“尼曰:‘夫人以设斋来院中,使彼若邂逅者,可乎?’ 狄氏 赬面摇手曰:‘不可。’”
《國語辭典》:俚人  拼音:lǐ rén
1.粗俗的人。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识,寡见鲜闻。」宋。苏辙和子瞻煎茶〉诗:「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誇满口。」
2.古代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南蛮》:「建武十二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封为归汉里君。」唐。李贤。注:「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人。」《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列传上。吴平侯景》:「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國語辭典》:编发(編髮)  拼音:biān fǎ
编结发辫。如:「他最擅长替人编发。」
《國語辭典》:画面(畫面)  拼音:huà miàn
1.古代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凡遇大悲大丧,即以刀划脸,以示悲愁。《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仓慈》:「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
2.图画、银幕等所呈现的形象。如:「影片中血腥火爆的画面不适合小孩观赏。」
《漢語大詞典》:沮颜(沮顔)
剺面。以刀刻面,为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编结沮颜,燋齿梟瞯,翦髮黥首,文身裸袒之国,靡不奔走贡献,懽忻来附。”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刀刻其面,盖沮颜也。”
《漢語大詞典》:衽左
左衽。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因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 宋 陈合 《宝鼎现·寿贾师宪》词:“神鼇谁断,几千年再、乾坤初造。算当日、枰棋如许,争一著、吾其衽左。”按,古丧礼死者之服亦左衽。见礼记·丧大记
《漢語大詞典》:山蛮(山蠻)
旧指居住在山间的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南齐书·高帝纪上:“﹝ 元嘉 ﹞二十三年, 雍州 刺史 萧思话 镇 襄阳 ,啟 太祖 自随戍 沔北 ,讨 樊 邓 诸山蛮,破其聚落。”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三月, 秦 兵寇 南乡 ,拔之,山蛮三万户降 秦 。” 胡三省 注:“自 春秋 之时, 伊 洛 以南, 巴 、 巫 、 汉 、 沔 以北,大山长谷,皆蛮居之…… 后汉 祭遵 攻新城蛮、柏华蛮,破 霍阳聚 ,则 春秋 蛮氏之聚落也。其后又有巫蛮、南郡蛮、江夏蛮。 襄阳 以西, 中庐 、 宜城 之西山,皆蛮居之,所谓山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