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7,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蕴
五指
五利
天尺五
二五
五三
五出
重五
五章
五祀
五老峰
五情
当五
五王
五阴
《國語辭典》:五蕴(五蘊)  拼音:wǔ yùn
佛教用语。梵语pañca-skandha的意译。蕴为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蕴」。分别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除色蕴之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也译作「五阴」。
《國語辭典》:五指  拼音:wǔ zhǐ
手上的五根指头。即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水浒传》第三二回:「武行者听了,跳起身来,叉开五指望店主人脸上只一掌。」
《漢語大詞典》:五利
(1).五种利益、好处。左传·襄公四年:“和 戎 有五利焉。”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如輒杀其使者,不显罪名,復何以怀四夷於外蕃,建五利於中国?”
(2).战时随机应变的五项原则。孙子·九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3). 汉 方士 栾大 的称号。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 黄金 不就,乃拜 大 为五利将军。”文选·潘岳〈西征赋〉:“ 武 雄略其焉在?近惑 文成 而溺 五利 !” 李善 注:“文成将军 李少翁 、五利将军 欒大 ,皆方术士。”
《漢語大詞典》:天尺五
(1).《辛氏三秦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 汉 韦曲 杜曲 皆三辅地,为贵族豪门聚居地。后遂以“天尺五”极言与宫廷相近。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六:“谁云天尺五,亲见玉皇来。”
(2).谓离天甚近。极言其高。 宋 周邦彦 《鬓云鬆令·送傅国华奉使三韩》词:“鷺飞遥,天尺五。” 清 黄景仁 《少年行》:“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漢語大詞典》:二五
(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 三国 魏 王弼 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國語辭典》:二五耦  拼音:èr wǔ ǒu
春秋时晋献公所宠幸的梁五与东关嬖五,二人朋比为恶,祸殃晋室,如农夫相并而耕,故晋人称为「二五耦」。见《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后用以比喻狼狈为奸。
《漢語大詞典》:五三
(1). 五帝 三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五三远矣,其传政无几,然犹有可考者,莫尚於。”
(2).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唐 吕岩 《绝句》之十一:“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敦煌曲子词·剑器词》:“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心手五三箇,万人谁敢当。”
《漢語大詞典》:五出
犹五瓣。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唐 杨炯 《梅花落》诗:“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宋 梅尧臣 《思归赋》:“青芋连区,乌椑五出。”
分類:五出五瓣
《漢語大詞典》:重五
农历五月初五日。即端午节,又称重午。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重三:“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 明 袁宏道 《和伯修家字》:“京师盛重五,所在竞繁华。” 清 姚鼐 《祭侍潞川文》:“重五泛舟,万夫呼譟。”参见“ 端午 ”。
《國語辭典》:端午  拼音:duān wǔ
农历五月五日。参见「端五」条。《谈徵。事部。端午》:「端午者,淮南斗五月建午。说文,午,牾也,五月阳极,阴气仵逆阳冒地而出也。五月午时,正阴阳冲会之时,所以谓之端午。」
《漢語大詞典》:五章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异,所以命有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杜预 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 清 沈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2).泛指五采。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四:“凤飞九千仞,五章备綵珍。”
(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4).指 孔子 所作刺时的乐章。史记·乐书:“自 仲尼 不能与 齐 优遂容於 鲁 ,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刺时,犹莫之化。” 司马贞 索隐:“按家语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 ,作歌引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謁,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
(5).指五言诗。 唐 李白 《劳劳亭歌》:“昔闻 牛渚 吟五章,今来何谢 袁 家郎。”
(6).指诏书。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丹物:“五章遥降,朱临墨而大号彰。”参见“ 五色詔 ”。
《漢語大詞典》:五色诏(五色詔)
晋 陆翙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詔,珮声归向凤池头。” 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朝罢须裁五色詔,肯将衰朽惜残年。”
分類:诏书
《漢語大詞典》:五祀
(1).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祀于公社及门閭,腊先祖五祀。” 郑玄 注:“五祀,门、户、中霤、灶、行也。” 汉 王充 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霤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霤,人所託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门神》:“夫门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3).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 汉 蔡邕 独断:“五祀之别名:法施於民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能御大灾则祀,能扞大患则祀。”
《漢語大詞典》:五老峰
江西省 庐山 东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并肩耸立,故称。峰下 九迭屏 为 李白 读书处;东南有白鹿洞书院遗址,为 朱熹 讲学处。 唐 李白 《登庐山五老峰》诗:“ 庐山 东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 清 赵翼 《新春小集》诗:“一笑 五老峰 ,突起樽俎地。”亦省作“ 五老 ”。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云山 上宿双林。” 康有为 《庐山谣》:“ 五老 拄杖碧云中,子孙诸峰咸侍丛。”
《漢語大詞典》:五情
(1).喜、怒、哀、乐、怨五种情感。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弔,五情愧赧。” 刘良 注:“五情:喜、怒、哀、乐、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2).犹言五内。 晋 刘琨 《劝进表》:“且悲且惋,五情无主。举哀朔垂,上下泣血。”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一:“五情今已伤,安得能自老。”
(3).指五种致病因素。 清 唐甄 潜书·厚本:“人有五情:思、气、味、饮、色也,过则为灾。”
(4).星相家称天干。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情六情》:“五情者,天干也。甲乙为本情,丙丁为合情,戊己为刑情,庚辛为冲情,壬癸为钩情。”
(5).佛教谓眼、耳、口、鼻、身五根产生的情欲。大智度论卷四八:“眼等五情,名为内身;色等五尘,名为外身。”
《分类字锦》:当五(当五)
见当十注
分类:当五钱币
《漢語大詞典》:五王
(1).指 唐明皇 兄弟 让皇帝 宪 、 惠庄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范 、 惠宣太子 业 、 隋王 隆悌 。 唐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五王更入帐,七贵迭封侯。” 明 高启 《唐宫》诗:“五王宴罢皆归院,大被空闲一夜凉。”《醒世恒言·三孝亷让产立高名》:“﹝ 明皇 ﹞有五个兄弟,皆封王爵,时号五王。”参见“ 五王帐 ”。
(2).指 唐 代 张柬之 、 敬晖 、 崔玄暐 、 袁恕己 、 桓彦范 。 武后 周 天授 五年 张柬之 等五人发动政变,重立 中宗 为帝,复国号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颜真卿 《宋开府碑》:“清宫问罪,事出五王。”参阅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3).复姓。《通志·氏族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姓氏》:“ 五王氏 , 齐 自 威 、 宣 、 湣 、 襄 至 建 五王,因以为氏。”
《漢語大詞典》:五王帐(五王帳)
相传 唐玄宗 友爱甚笃,尝于殿中,置一大帐与五兄弟同寝。事见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明皇 友爱甚篤,……时时召五王登楼欢宴。又製成大幔,号为‘五王帐’;帐中长枕大被, 明皇 和五王时常同寝其中。”
《國語辭典》:五阴(五陰)  拼音:wǔ yīn
佛教用语。阴是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阴」。分别为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其中除色阴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阴」。《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乐观五阴如怨贼。」也称为「五蕴」。
《國語辭典》:五蕴(五蘊)  拼音:wǔ yùn
佛教用语。梵语pañca-skandha的意译。蕴为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蕴」。分别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除色蕴之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也译作「五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