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41,分250页显示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1  82  83  8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铎
五遁
五酘
五钉
五的
五旦
五床
五畜
五崇
五方幢
五经魁
五经库
五经家
五较
五湫
《骈字类编》:五铎(五铎)
晋书郭璞传:元帝为晋王,使璞筮,遇豫之睽,曰:会稽当出钟以告成功。太兴初,会稽剡县人,果于井中得一钟。璞曰:王者之作,必有灵符。五铎启号于晋陵,栈钟告成于会稽。瑞不失类,出皆以方,天人之际,不可不察。
《漢語大詞典》:五遁
(1).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淮南子·本经训》:“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遁,逸也。
(2).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钦 、 罗公远 、 张果 之流,及晋书女巫 章丹 、 陈琳 等术,皆本此。谓为神仙,其实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惟土遁最捷,盖无处无土也。” 傅勤家 《中国道教史》第八章第三节:“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变化隐遁及白日飞昇而死者,道书谓之尸解,言将登仙,假託为尸以解化也。”
《漢語大詞典》:五酘
酒名。 唐 白居易 有《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诗。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土物上:“今里人酿酒,麴米与浆水已入瓮,翌日,又以米投之,有至一再投者,谓之酘。其酒则清冽异常,今谓之五酘。是米五投之耶?”
《骈字类编》:五钉(五钉)
唐书百官志:奚官局掌奚隶、工役、宫官之品。宫人病则供医药,死给衣服,各视其品。无品者,敛以松棺五钉,葬以犊车。
《骈字类编》:五的
魏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发彼五的,有酒斯饫。
《漢語大詞典》:五旦
(1).古代 西域 曲调的五均。隋书·音乐志中:“就此七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以 华 言译之,旦者则谓‘均’也。其声亦应黄钟、太簇、林钟、南吕、姑洗五均。”均,古“韵”字。
(2).犹言五更。 宋 黄庭坚 《再和寄子瞻闻得湖州》:“相思欲面论,坐起鸡五旦。”
分類:西域寅时
《骈字类编》:五床(五床)
汉书郊祀志:诸所兴如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床,宽舒之祠宫,以岁时致礼。
又,京师近县鄠,则有劳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
《國語辭典》:五畜  拼音:wǔ chù
牛、羊、鸡、狗、猪。《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民有五畜,山多麈麠。」
分類:家畜
《骈字类编》:五崇
俞安期 衡岳赋 川九向以九背,岭五伏而五崇。
《漢語大詞典》:五方幢
五方旗。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五方幢,招颭如风,四下里兵戈摆的没些儿缝。”
《漢語大詞典》:五经魁(五經魁)
明 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亦省称“ 五魁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场事毕, 仲芬 文章佳甚,同人决其不出五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原来填榜的规矩,从第六名填起,前五名叫作五魁。”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经魁
《漢語大詞典》:五经库(五經庫)
对博通五经的人的美称。隋书·房晖远传:“ 暉远 幼有志行,治三春秋三传、周易,兼善图纬……太常卿 牛弘 每称为五经库。”
分類:博通五经
《漢語大詞典》:五经家(五經家)
汉 以来对今文经学家的称呼。后汉书·贾逵传:“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讖明 刘氏 为 尧 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至 汉 则五经家復以其术取宠,本末兼陨,然古文家独异是。”参见“ 今文经学 ”。
《漢語大詞典》:今文经学(今文經學)
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 西汉 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董仲舒 是 西汉 今文经学的创始人。”
《骈字类编》:五较(五较)
后汉书光武纪: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较、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注: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五较贼帅,高扈;五楼,贼帅张文也。
《骈字类编》:五湫
柳贯游五泄山诗见三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