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五弓
元史舆服志:次鬼宿旗左,觜宿旗右,各五弓从。
《國語辭典》:五官 拼音:wǔ guān
1.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总称。如:「五官分明」、「五官清秀」。《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无说。」
2.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韩非子。五蠹》:「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3.五行之官。古代传说中的五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4.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国语。楚语下》:「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5.司历之官,自唐迄清皆置之。《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6.秦、汉时的武职。为皇帝的侍从官。如秦汉时有五官、左、右中郎将,东汉时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诸官。
2.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韩非子。五蠹》:「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3.五行之官。古代传说中的五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4.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国语。楚语下》:「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5.司历之官,自唐迄清皆置之。《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6.秦、汉时的武职。为皇帝的侍从官。如秦汉时有五官、左、右中郎将,东汉时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诸官。
《骈字类编》:五贵(五贵)
隋书苏威传:威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参掌朝政,时人称为五贵。
《漢語大詞典》:五恶(五惡)
《骈字类编》:五鹤(五鹤)
唐 李白 古风 其七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骈字类编》:五黑(五黑)
宋 孔平仲 戏张子厚 子厚誇善棋,益我以五黑。
《骈字类编》:五堵
公羊传见上。宋史薛季宣传:季宣进言曰:日城淮郡,以臣所见,合肥板干方立,中使督视,卒卒成之。臣行过郡,一夕风雨,堕楼五堵。溧阳南壁阙而居巢,庳陋如故,乃闻有靡钱钜万而成城四十馀丈者。陛下安取此?
《骈字类编》:五刺
素问: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
又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又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骈字类编》:五池
晋书宣帝纪:天子遣侍中韦诞持节劳军于五池。 水经:渠出荥阳北河,东南过中牟县之北注渠,又右合王池沟,上承泽水中流,渠谓之五池口。今其地为五池乡矣。
《骈字类编》:五悲
唐书王助传:照邻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已独儒;武后尚法,已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已独废,著五悲文以自明。
《骈字类编》:五鄙
周礼遂人见四邻下。
《漢語大詞典》:五彪
指 明 代宦官 魏忠贤 豢养的五个武臣。《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武臣则 田尔耕 、 许显纯 、 孙云鹤 、 杨寰 、 崔应元 主杀僇,号‘五彪’。”
《骈字类编》:五病
书吕刑: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疏:以五病所在,不罚不刑,使得列于五过。此狱吏之罪。
又素问: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欬,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为五病。又所谓五有馀者,五病之气有馀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馀,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止死明矣。
又素问: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欬,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为五病。又所谓五有馀者,五病之气有馀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馀,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止死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