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41,分250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隐
五驭
五真
五争
五卮
五知
五指山
五逐
五柱
五致
五侯第
五虹
五恶
五浮
五釜
《骈字类编》:五隐(五隐)
庾信隐士诗:洛阳徵五隐。东都别二贤。按:后汉书逸民傅论:光武倒席幽人,而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严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
《漢語大詞典》:五驭(五馭)
驾车的五种技术。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 郑玄 注:“五驭:鸣和鸞,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唐 张说 《元城府左果毅赠郎将葛公碑》:“五驭善於东野,六射劲於西霜。”
《骈字类编》:五真(五真)
云笈七签:脾中五真,名养光君,字太昌子,恒守我喉内极根之户。
《骈字类编》:五争(五争)
诗序: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笺公子五争者,谓突再也,忽子、亹、子仪各一也。疏:作出其东门诗者,闵乱也。以忽立之后,公子五度争国,兵革不得休息,下民穷困,男女相弃,民人迫于兵革,室家相离,思得保其室家也。
《骈字类编》:五卮(五卮)
南北朝 沈约 出重闱和傅昭诗 排云出九地,陵定振五卮。
《漢語大詞典》:五知
谓五种修身克己之道。宋史·任布传:“ 布 归 洛中 ,作 五知堂 ,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宋史·李绎传:“ 绎 所至颇称治,自以久宦在外,意不自得,作《五知先生传》,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也。”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一折:“面对着不知名的天使,心许下不通书的弟子,则我这 五知堂 不透利名匙。”
分類:修身克己
《國語辭典》:五指山  拼音:wǔ zhǐ shān
山名。位于广东省海南岛中部的琼中县境内。旧名黎母山,因五峰矗立,状似五指,故称为「五指山」。也称为「黎山」。
《骈字类编》:五逐
刘孝胜妾薄命诗见三娶下。
《骈字类编》:五柱
张衡五天柱象赋见四衡下。又北史隋文帝纪:帝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字,长上短下,沈深严重。
《骈字类编》:五致
尉缭子:兵有五致:为将忘家,踰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注:致犹委致之致,所谓致家、致亲、致身、致死、致礼是也。论衡:有虞之凤凰,宣帝以致五之矣。 小学绀珠:五致。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又五致:致反始,致鬼神,致物用,致义,致让。
又彭忠肃龟年集格言:为五致录。
《漢語大詞典》:五侯第
泛指权贵豪门之家。 清 龚自珍 《好事近》词:“画梁燕子已无家,那有五侯第?”
《分类字锦》:五虹
宋书高祖纪:骆远陈天文符应曰:义熙七年,五虹见于东方。占曰:五虹见,圣人出。
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恶(五惡)
中医谓五脏的五种禁忌。《素问·宣明五气论》:“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漢語大詞典》:五浮
细润的上等土壤。管子·地员:“壤土之次曰五浮。五浮之状,捍然如米,以葆泽,不离不坼。” 尹知章 注:“捍,坚貌。其土屑碎如米。”参见“ 五粟 ”。
分類:上等土壤
《漢語大詞典》:五粟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漢語大詞典》:五釜
见“ 五熟釜 ”。
《漢語大詞典》:五熟釜
一种古炊具,釜内分格,可以同时烹调各味食物。三国志·魏志·钟繇传:“ 魏国 初建,为大理,迁相国,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为之铭曰:‘於赫 有魏 ,作 汉 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 裴松之 注:“《魏略》: 繇 为相国,以五熟釜鼎范因太子铸之。釜成,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寳,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亦省称“ 五釜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 韩兄 高掇巍科,远参名镇,功鐫五釜,价重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