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41,分250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6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尾
五碗
五弊
五便
五彩衣
五陈
五称
五斗禄
五窦
五端
五横
五荤
五集
五箭
五界
《骈字类编》:五尾
郭璞狰兽赞见一角下。
《骈字类编》:五碗(五碗)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骈字类编》:五弊
宋史张亢传:兵无节制,一弊。无奇正,二弊。无应援,三弊。主将不一,四弊。兵分势弱五弊。有此五弊。如驱市人而战。虽有百万。亦无益于事。
《骈字类编》:五便
陶弘景形位诗见三府下。
《漢語大詞典》:五彩衣(五綵衣)
五色彩衣。亦特指 春秋 时 楚国 隐士 老莱子 娱亲所穿的彩衣。 宋 苏舜钦 《老莱子》诗:“颯然双鬢白,尚服五綵衣。”参见“ 老莱衣 ”。
《漢語大詞典》:老莱衣(老萊衣)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清 赵翼 《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漢語大詞典》:五陈(五陳)
亦作“ 五阵 ”。 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左传·昭公元年:“为五陈以相离,两於前,伍於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 杨伯峻 注:“两、伍、专、参、偏皆陈名。此步兵阵法,其详已不可知……疑此五阵,乃诱敌之陈,其徒卒必少,或以徒卒之数为阵名。”宋史·兵志九:“天地五行之数不过五,五阵之变,出於自然。”
分類:阵法
《骈字类编》:五称(五称)
礼记杂记见三称下。左传见三百下。又汲冢周书: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而与之言,五称而五穷,逡巡而退,其不遂。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
《漢語大詞典》:五斗禄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骈字类编》:五窦(五窦)
小学绀珠:五窦:窦常、牟、群、庠、巩、僖。又五窦:窦禹钧。五子:仪、俨、侃、称。
《漢語大詞典》:五端
指五帝各所尚的服色。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曰三统五端,化四方之本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故同时称帝者五,称王者三,所以昭五端,通三统也。”
分類:五帝服色
《漢語大詞典》:五横
(1).指监察五官的纠察之官。管子·君臣上:“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则众不敢踰轨而行矣;下有五横以揆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 尹知章 注:“横,谓纠察之官得入人罪者也。五官各有其横,曰五横。”
(2).五种无益于国之人。指 韩非 在《五蠧》篇中所说的学者、带剑者、言谈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等五种人。 晋 道恒 《〈释驳论〉序》:“ 韩非 《五蠹》之篇,遂讥世之闕,发五横之论。”
《國語辭典》:五荤(五葷)  拼音:wǔ hūn
五种列入荤食的植物。鍊形家称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称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六。菜部。蒜》。《西游记》第八回:「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蒝荽之类。」也称为「五辛」。
《骈字类编》:五集
宋书符瑞志:元嘉二十四年六月己亥,白雀五集长沙庙。
《漢語大詞典》:五箭
风水家言恶风、恶水、恶土、恶石、恶木、皆如箭之伤人,谓之“五箭”。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赵三翁》:“筑室以居,既而百怪毕见,未及一年,祸变相踵。 席 謁 翁 ,告以故, 翁 曰:‘得无居五箭之地乎……峰巔岭背,陵首陇背,土囊之口,直风当门,急如激矢者,名曰风箭。峻滩急流,悬泉泻瀑,衝石走沙,声如雷动,昼夜不息者,名曰水箭。坚刚砾燥,斥岸砂磧,不生草木,不泽水泉,硬铁腥锡,虫毒蚁聚,散若坏壤者,名曰土箭。层崖叠巇,峻壁巉巖,鋭峰峭岫,拔刀攒鍔,耸齿露骨,状如浮图者,名曰石箭。长林古木,茂越丛薄,翳天蔽日,垂萝蔓藤,阴森肃冽,如墟墓间者,名曰木箭。五箭之地,射伤居人,皆不用。’”
《骈字类编》:五界
齐书祥瑞志:升明二年,驺虞见安东县五界山,师子头,虎身龙脚。 孙绰游天台山赋:济楢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