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7,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争
五卮
五知
五指山
五逐
五柱
五致
五侯第
五虹
五恶
五浮
五釜
五弓
五官将
五贵
《骈字类编》:五争(五争)
诗序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笺公子五争者谓突再也忽子亹子仪各一也疏作出其东门诗者闵乱也以忽立之后公子五度争国兵革不得休息下民穷困男女相弃民人迫于兵革室家相离思得保其室家也
《骈字类编》:五卮(五卮)
南北朝 沈约 出重闱和傅昭诗 排云出九地,陵定振五卮。
《漢語大詞典》:五知
谓五种修身克己之道。宋史·任布传:“ 布 归 洛中 ,作 五知堂 ,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宋史·李绎传:“ 绎 所至颇称治,自以久宦在外,意不自得,作《五知先生传》,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也。”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一折:“面对着不知名的天使,心许下不通书的弟子,则我这 五知堂 不透利名匙。”
分類:修身克己
《國語辭典》:五指山  拼音:wǔ zhǐ shān
山名。位于广东省海南岛中部的琼中县境内。旧名黎母山,因五峰矗立,状似五指,故称为「五指山」。也称为「黎山」。
《骈字类编》:五逐
刘孝胜妾薄命诗见三娶下
《骈字类编》:五柱
张衡五天柱象赋见四衡下光又北史隋文帝纪帝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 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字长上短下沈深严重
《骈字类编》:五致
尉缭子兵有五致为将忘家踰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注致犹委致之致所谓致家致亲致身致死致礼是也五论衡有虞之凤凰宣帝以致五之矣 小学绀珠致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肃又五致致反始致鬼神致物用致义致让
又彭忠 龟年集格言为五致录
《漢語大詞典》:五侯第
泛指权贵豪门之家。 清 龚自珍 《好事近》词:“画梁燕子已无家,那有五侯第?”
《分类字锦》:五虹
宋书高祖纪骆远陈天文符应曰义熙七年五虹见于东方占曰五虹见圣人出
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恶(五惡)
中医谓五脏的五种禁忌。《素问·宣明五气论》:“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漢語大詞典》:五浮
细润的上等土壤。管子·地员:“壤土之次曰五浮。五浮之状,捍然如米,以葆泽,不离不坼。” 尹知章 注:“捍,坚貌。其土屑碎如米。”参见“ 五粟 ”。
分類:上等土壤
《漢語大詞典》:五粟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漢語大詞典》:五釜
见“ 五熟釜 ”。
《漢語大詞典》:五熟釜
一种古炊具,釜内分格,可以同时烹调各味食物。三国志·魏志·钟繇传:“ 魏国 初建,为大理,迁相国,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为之铭曰:‘於赫 有魏 ,作 汉 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 裴松之 注:“《魏略》: 繇 为相国,以五熟釜鼎范因太子铸之。釜成,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寳,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亦省称“ 五釜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 韩兄 高掇巍科,远参名镇,功鐫五釜,价重千金。”
《骈字类编》:五弓
元史舆服志次鬼宿旗左觜宿旗右各五弓从
《漢語大詞典》:五官将(五官將)
“五官中郎将”的省称。 三国 魏 曹操 《百辟刀令》:“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此指 曹丕 。参见“ 五官 ”。
《國語辭典》:五官  拼音:wǔ guān
1.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总称。如:「五官分明」、「五官清秀」。《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无说。」
2.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韩非子。五蠹》:「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3.五行之官。古代传说中的五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4.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国语。楚语下》:「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5.司历之官,自唐迄清皆置之。《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6.秦、汉时的武职。为皇帝的侍从官。如秦汉时有五官、左、右中郎将,东汉时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诸官。
《骈字类编》:五贵(五贵)
隋书苏威传威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参掌朝政时人称为五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