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4,分249页显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干
五更转
五棱
五宝
五尘
五虫
五除
五船
五动
五犯
五规
五恨
五看
五类
五緉
《骈字类编》:五干(五干)
元史五行志见二干下
《漢語大詞典》:五更转
又名“五更调”,民间曲调的一种,每首五叠,一叠十句。例如:乐府五更转曲。——·邵长蘅《青门剩稿》
分類:民间十句
《骈字类编》:五棱(五棱)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恣倾白蜜收五棱,细斸黄土栽三桠。
《骈字类编》:五宝(五宝)
唐 李白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
《漢語大詞典》:五尘(五塵)
佛教谓色、声、香、味、触能污染真性,故称“五尘”,亦曰“五境”。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四上:“五尘六欲,不暇贪染。”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官有五根,物有五尘,故知而有异。”参见“ 五根 ”、“ 五识 ”。
《國語辭典》:五虫(五蟲)  拼音:wǔ chóng
古人对动物的分类。称人为「裸虫」,称兽为「毛虫」,称禽为「羽虫」,称鱼为「鳞虫」,称有壳的为「介虫」。《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骈字类编》:五除
齐书始安王子遥光传高宗废郁林又除冠军将军南蛮校尉西平中郎长史南郡太守一岁之内频五除并不拜退宋史律历志求月食更筹法置望辰分四因 位为更法五除之为筹法
《骈字类编》:五船
宋 徐积 上林殿院次公 其九 林氏家藏万帙书,五船便可当五车。
《漢語大詞典》:五动(五動)
(1).五种军事行动。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故兵有四路、五动……进,动也;退,动也;左,动也;右,动也;默然而处,亦动也。”“动”,原简作“勭”。
(2).谓五种情况。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扶之而不让,振之而不动,数之而不服,暴之而不革,威之而不恐,未可伐也。此谓五动。”
分類:军事行动
《骈字类编》:五犯
云笈七签五犯废功断事十犯身死于风刀之考 何承天答宗居士诗见三驱下
《漢語大詞典》:五规
唐代文体名。即《出规》、《处规》、《戏规》、《心规》和《时规》
分類:文体
《骈字类编》:五恨
冷斋夜话彭渊材五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
《骈字类编》:五看
唐 白居易 再授宾客分司 六游金谷春,五看龙门雪。
《骈字类编》:五类(五类)
玉海张行成论河图曰河图无十散为九位洛书有十聚为五类 云笈七签五气既全当随五类互相制伏无不如意
分类:五类
《漢語大詞典》:五緉
见“ 五两 ”。
《漢語大詞典》:五两(五兩)
(1).谓两只配成一双。《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 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2).犹言五匹。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3).五兵技巧。吕氏春秋·简选:“ 晋文公 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