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五轴(五轴)
宋史窦仪传:加仪礼部侍郎,权知贡举。仪上言,请依晋天福五年制,发明经童子科进士省卷,令纳五轴以上,不得有神道碑志之类。
《骈字类编》:五离(五离)
明 张宪 投赠周元帅十韵 五离才散鼠,六博又成枭。
《骈字类编》:鼓五
续文献通考:明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女乐乐器:戏竹二,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头管十四,𥱧十,琵琶八,二十,弦八,方响六,鼓五,拍板八,杖鼓十八。
《漢語大詞典》:五涂(五塗)
亦作“ 五涂 ”。
(1).指大小道路。《周礼·夏官·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 郑玄 注:“五涂:径、畛、涂、道、路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司险》:“五涂者,即壕上为五路,以通车徒兵马也。”
(2).即五道。《南史·隐逸传下·顾欢》:“赋诗言志曰:‘五涂无恒宅,三清有常舍。’”详“ 五道 ”。
(1).指大小道路。《周礼·夏官·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 郑玄 注:“五涂:径、畛、涂、道、路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司险》:“五涂者,即壕上为五路,以通车徒兵马也。”
(2).即五道。《南史·隐逸传下·顾欢》:“赋诗言志曰:‘五涂无恒宅,三清有常舍。’”详“ 五道 ”。
《骈字类编》:五泻(五泻)
唐 皮日休 二游诗 其二 任诗 地势似五泻,岩形若三峡。
《骈字类编》:五雁
晋书礼志:其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白羊各一头,酒米各十二斛。惟纳徵羊一头,元纁用帛三匹,绛二匹,绢二百匹,兽皮二枚,钱二百万,玉璧一枚,马六匹,酒米各十二斛。郑元所谓五雁六礼也。
《漢語大詞典》:五御
同“ 五驭 ”。 《梁书·张率传》:“总三才而驱鶩,按五御而超攄。”
《漢語大詞典》:五钟(五鐘)
亦作“ 五鐘 ”。 为青钟、赤钟、黄钟、景钟、黑钟五种。古代乐器。《管子·五行》:“昔 黄帝 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尚书大传》卷一:“天子左五钟,右五钟。天子将出,则撞黄钟,右五钟皆应……入则撞蕤宾,左五钟皆应。” 唐 张说 《享太庙乐章·太和》:“玉节《肆夏》,金鏘五鐘。”
分類:黄钟
《漢語大詞典》:五时衣(五時衣)
古代分别在五个时节所穿的五种不同颜色的衣服。《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乃閲 阴太后 旧时器服,愴然动容,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 李贤 注:“五时衣谓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也。”《宋书·百官志上》:“乃出天子所服五时衣,以赐尚书令僕。”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五时衣》:“今 江 南人,嫁娶新妇,必有五时衣。”
《漢語大詞典》:五色诏(五色詔)
晋 陆翙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詔,珮声归向凤池头。” 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朝罢须裁五色詔,肯将衰朽惜残年。”
分類:诏书
《骈字类编》:五败(五败)
周语见四军下。又五代史罗绍威传见五战下。吕览:文公即位二年,㡳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