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41,分250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才
张五
五师
五辛盘
五丈旗
五成
五辞
五顶
五郊
五能
五试
五书
五数
五张
五帙
《漢語大詞典》:五才
见“ 五材 ”。
《國語辭典》:五材  拼音:wǔ cái
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也作「五才」。
《韵府拾遗 麌韵》:张五(张五)
南史张稷传:稷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刘绘俱见礼接,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
《骈字类编》:五师(五师)
周礼小司徒见四两下。
《漢語大詞典》:五辛盘(五辛盤)
即五辛菜。太平御览卷二九引 晋 周处 《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鍊形。”注:“五辛所以发五臟气。” 南朝 梁 庾肩吾 《岁尽应令》诗:“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餳。” 清 方文 《雨后赴韩元长之招途中有作》诗:“遥指层楼今夜月,先判一醉五辛盘。”参见“ 五辛菜 ”。
《漢語大詞典》:五辛菜
用葱、蒜、韭、蓼蒿、芥五种辛物做成的菜肴。太平御览卷二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於是下五辛菜、胶牙糖,各进一鸡子。”原注:“ 周处 《风土记》云:‘正旦,当生吞鷄子一枚,谓之鍊形。又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五辛菜:“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分類:菜肴
《漢語大詞典》:五丈旗
(1).杆高五丈的旗。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 阿房 ,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2).借指帅旗。 王闿运 《郭新楷传》:“既乃叹曰:‘丈夫不假五丈旗,无由自见。’”
分類:帅旗
《骈字类编》:五成
礼记乐记疏: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者,从第二位至第三位分为左右,象周公居左,召公居右也。终仪礼燕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笙入五成。注:五成,三 也 贝琼大韶赋五成分左右,以居周召。
又左传:陈灾,郑裨灶曰:五年,陈将复封。子产问其故,对曰: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今火出而火陈,逐楚而建陈也。妃以五成,故曰五年。注:五行各相配合,得五而成,故五岁而陈复封。 邢邵文宣帝哀策文:风后之陈,师尚之兵。三奇六合,七变五成。庾信华林园马射赋:唐弓九合,冬干春胶,夏箭五成,青茎赤羽。
又周礼天官司仪:将合诸侯,为坛五成。疏:三重也。后尔雅:邱五成为陶邱,五成锐上为融邱。注:成,重也。 汉书光武纪见千秋下。水经注:五成为昆崙丘。山海经东望恒山五成。注,成,亦重也。风俗通:五行者,亦物之宗也。道以三兴,德以五成。
《漢語大詞典》:五辞(五辭)
亦作“ 五词 ”。 谓诉讼时原告被告双方的述词。《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 孔颖达 疏:“凡断狱者,必令囚之与证,两皆来至,囚证具备,取其言语……乃据辞定罪,与众狱官共听其辞,观其犯状,斟酌入罪,或入墨、劓,或入宫剕。”一说,犹言五听。 孙星衍 疏:“五辞,即五听也。《周礼·小司寇》职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清 潘柽章 《虎林军营唱和》:“ 吴关 一路作羈纍,棘木庭前听五词。”
《漢語大詞典》:五顶(五頂)
古代 印度 童子一种结发的式样。
《漢語大詞典》:五郊
谓东郊、南郊、西郊、北郊、中郊。古代礼仪,帝王于五郊设祭迎气。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 ;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 赤帝 祝融 ;立秋前十八日,迎 黄灵 于中兆,祭 黄帝 后土 ;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 白帝 蓐收 ;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 黑帝 玄冥 。后汉书·明帝纪:“是岁( 中平 二年),始迎气於五郊。”
《骈字类编》:五能
春秋纬:黄帝出游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能牲以醮之,天乃甚雨。 郭璞鼫鼠赞:五能之鼠,技无所能。
《骈字类编》:五试(五试)
欧阳詹上郑相公书:五试于礼部,方售乡贡进士。
《骈字类编》:五书(五书)
北史序传:梁、陈、齐、周、隋五书,是贞观中敕撰,以十志未奏,本犹未出,然其书及志始末,是臣所脩。
《漢語大詞典》:五数(五數)
(1).五行阴阳变化之数。管子·幼官图:“治和气,用五数,饮於黄后之井。”汉书·律历志上:“五数备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备於此矣。”宋史·方技传下·孙守荣:“﹝ 守荣 ﹞遇异人教以风角、鸟占之术,其法以音律推五数,播五行,测度万物始终盛衰之理。”
(2).五位数。隋书·律历志上:“五数者,一、十、百、千、万也。”
《骈字类编》:五张(五张)
谢廷赞西干十字记:唐以经藏命寺,盖从陕州五张寺经藏碑得名耳。碑文出庾子山之笔。南阳张元高五子同居,共舍为寺。伽蓝肇建,即以五张为名。
《骈字类编》:五帙(五帙)
元 张养浩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四首 其四 情知五帙县舆客,肯作千金鬻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