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41,分250页显示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转
五曹
五节
五闰
五陵儿
五诗
五字句
五段
五丈原
五千文
五乡
五学
五紽
五乳
后五日
《骈字类编》:五转(五转)
唐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九年西掖忝,五转南宫频。
《漢語大詞典》:五曹
(1).指尚书省下分职治事的五个官署。 汉 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民曹主庶人上书事;主客曹主外国事。 成帝 时置五人,设三公曹主断狱事。后汉书·应劭传:“輒撰具《律本章句》……《五曹詔书》《春秋断狱》凡二百五十篇。” 李贤 注:“ 成帝 初置尚书员五人,《汉旧仪》有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三公曹也。”南史·恩倖传论:“尚书八座五曹,各有恒任,係以九卿六府,事存副职。” 宋 王禹偁 《汉武帝用宦者典尚书议》:“今使之总领五曹,挈提百揆,专臺阁之任,同冢宰之司,不亦难矣哉!”
(2).谓秤、尺、地、仓、金。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近有 鐘离 令 王仁岫 ,善功算,因集八卦五曹算法……五曹:秤、尺、地、仓、金。”
《漢語大詞典》:五节(五節)
(1).宫、商、角、徵、羽五声的节奏。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 杜预 注:“五声之节。” 唐 孟郊 《又上养生书》:“法天之听而听之,听不违於五节也。”
(2).古代以五行配四时的五个季节。即春、夏、季夏、秋、冬。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 杜预 注:“六气之化,分而序之,则成四时,得五行之节。”
《骈字类编》:五闰(五闰)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注:文十一年三月甲子至今七十一岁,应有二十六闰。今长历推得二十四闰,通计少再闰。疏:历法,十九年为一章,章有七闰。从文十一年至襄十三年,凡五十七年,已成三章,当有二十一闰。又从襄十四年至今为十四年,又当有五闰,故为应有二十六闰也。
《漢語大詞典》:五陵儿(五陵兒)
犹言五陵年少。 唐 罗隐 《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诗:“肠断门前旧行处,不堪全属五陵儿。” 元 马致远 《湘妃怨·和卢疎斋西湖》曲:“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 西湖 三月时。” 清 吴伟业 《送纪伯紫往太原》诗之四:“归将出塞曲,唱与五陵儿。”详“ 五陵 ”。参见“ 五陵年少 ”。
《國語辭典》:五陵年少  拼音:wǔ líng nián shào
比喻豪侠少年、贵家公子。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我如今五陵年少,不能彀夺旗扯鼓显英豪。」
《骈字类编》:五诗(五诗)
小学绀珠:五诗,明堂、辟雍、灵台、宝鼎、白雉。
《漢語大詞典》:五字句
指五言诗。 唐 方干 《贻钱塘县路明府》诗:“唫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韦应物 诗平平处甚多,至于五字句,则超然出於畦径之外。”
分類:五言诗
《骈字类编》:五段
礼记檀弓疏见上。
《漢語大詞典》:五丈原
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南, 斜谷口 西侧, 渭水 南岸。相传 蜀汉 诸葛亮 六出 祁山 曾在此驻军。公元234年 诸葛亮 伐 魏 ,出 斜谷 ,驻军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建兴 ﹞十二年春, 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以流马运,据 武功 五丈原 。” 唐 王维 《送崔五太守》诗:“ 黄花县 西 九折坂 , 玉树宫 南 五丈原 。” 古直 《弔赵伯先先生》:“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例声吞 五丈原 。”亦省作“ 五丈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吕温题阳人城:“ 孔明 屯 五丈 , 魏 人畏之如虎。”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秋风 五丈 ,悲 蜀 相之陨星。”
《漢語大詞典》:五千文
即五千言。 唐 白居易 《读〈老子〉》诗:“若道 老君 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骈字类编》:五乡(五乡)
齐语: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宋史五行志:隆兴三年七月乙酉,临安府天目山涌暴,水决临安县五乡,民庐二百八十馀家。 管子: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
《漢語大詞典》:五学(五學)
(1). 西周 大学,设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和太学,总称五学。见大戴礼记·保傅汉书·贾谊传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灋” 孙诒让 正义:“ 周 制,国中为小学,在王宫之左;南郊为五学,是为大学…… 郑鍔 云:‘ 周 五学,中曰辟雍,环之以水;水南为成均,水北为上庠,水东为东序,水西为瞽宗。’”参阅大戴礼记·保傅
(2).指《乐》春秋汉书·艺文志:“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
《漢語大詞典》:五紽
(1).指皮祅上的五个丝绳钮子。《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索丝五紽。” 高亨 注:“ 周 代人的衣,一边缝上五个(或三个)丝绳的纽子,古语叫做紽,今语叫做纽。”一说,“五”即“交午”之“午”。紽,缝。五紽,交织连缝之义。见 清 陈奂 诗毛氏传疏。 明 何景明 《七述》:“灿三英以外饰,诚五紽之可羞。”
(2).诗·召南·羔羊篇的代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重来节使经三考,归去舆人赋‘五紽’。”
《骈字类编》:五乳
元 吴师道 庐山纪游赠黄伯庸 前瞻辨五乳,仰顾指狻猊。
《韵府拾遗 麌韵》:易林五乳百雏骍驳骧驹
《漢語大詞典》:后五日(後五日)
(1).五日之后。史记·留侯世家:“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后五日, 扁鹊 復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2).指后日。 宋 刘一止 《赠别归安周县丞》诗之二:“更看后五日,放过前一着。”参阅 清 翟灏 通俗编·时序·后五日
分類:五日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