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五观(五观)
汉书古今人表太康兄弟五人号五观顿北史王劭传见三监下 水经注淇水又北径 邱县故城西古文尚书以为观地矣盖太康弟五君之号曰五观者也
又卫国有观土国语曰启有五观谓之奸子五观盖其名也所处之邑其名曰观皇甫谧曰卫也
又张率舞马赋见三毛下
又卫国有观土国语曰启有五观谓之奸子五观盖其名也所处之邑其名曰观皇甫谧曰卫也
又张率舞马赋见三毛下
《骈字类编》:五来(五来)
唐 周昙 春秋战国门 齐桓公 三往何劳万乘君,五来方见一微臣。
《骈字类编》:五般
李邕咏云诗见一段下
《漢語大詞典》:十五时(十五時)
《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餔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车、黄昏、定昏。参见“ 十二时 ”。
《漢語大詞典》:五药(五藥)
(1).五类药物。《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 郑玄 注:“五药,草、木、虫、石、穀也。” 南朝 梁 沈约 《钟山诗应西阳王教》:“淹留访五药,顾步佇三芝。” 唐 独孤及 《为吏部李侍郎祭李中丞文》:“官不过八命,年未愈六十,岂五药乖养,九藏失节,以及此乎?”
(2).指茯苓、朱砂、雄黄、人参、赤箭。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六:“今依《金刚顶瑜伽》説五药梵名:娑贺拶囉一,娑贺禰缚二,建吒迦哩三,儗哩羯囉四,勿哩答贺底五,并西国药此国无,即以此土所出灵药替之,茯苓一,朱砂二,雄黄三,人参四,赤箭五。”
(2).指茯苓、朱砂、雄黄、人参、赤箭。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六:“今依《金刚顶瑜伽》説五药梵名:娑贺拶囉一,娑贺禰缚二,建吒迦哩三,儗哩羯囉四,勿哩答贺底五,并西国药此国无,即以此土所出灵药替之,茯苓一,朱砂二,雄黄三,人参四,赤箭五。”
《骈字类编》:五叠(五叠)
元 元好问 甲辰秋洛阳得黄葵子种之南庵明年夏六月作花佛经所谓阎浮檀金明净柔软令人爱乐者此花可以当之因为赋长韵予方以病止酒故卒章及之 芳蕤浥露娇黄湿,五叠湘裙轻襞积。
《漢語大詞典》:五正
(1).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黄、玄诸色。《周礼·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騶虞》,九节五正。” 郑玄 注:“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 汉 张衡 《东京赋》:“张大侯,制五正。”《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大射登歌》:“巾车整三乏,司裘饰五正。”
(2).五行官长。《左传·隐公六年》:“ 翼 九宗五正 顷父 之子 嘉父 逆 晋侯 于 随 。” 杜预 注:“五正,五官之长。” 孔颖达 疏:“言五官之长者,谓於 殷 时为五行官长。”《孔子家语·五帝》:“ 康子 曰:‘吾闻 勾芒 为木正, 祝融 为火正, 蓐收 为金正, 玄冥 为水正, 后土 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孔子 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
(3).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鹖冠子·度万》:“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庞子 曰:‘敢问五正。’ 鶡冠子 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
(4).泛指各项政治措施。《管子·禁藏》:“发五正,教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谷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正,政通。”
(2).五行官长。《左传·隐公六年》:“ 翼 九宗五正 顷父 之子 嘉父 逆 晋侯 于 随 。” 杜预 注:“五正,五官之长。” 孔颖达 疏:“言五官之长者,谓於 殷 时为五行官长。”《孔子家语·五帝》:“ 康子 曰:‘吾闻 勾芒 为木正, 祝融 为火正, 蓐收 为金正, 玄冥 为水正, 后土 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孔子 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
(3).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鹖冠子·度万》:“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庞子 曰:‘敢问五正。’ 鶡冠子 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
(4).泛指各项政治措施。《管子·禁藏》:“发五正,教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谷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正,政通。”
《漢語大詞典》:五政
(1).五辰,五星。《鹖冠子·夜行》:“阴阳,气也;五行,业也;五政,道也。” 陆佃 注:“五辰也。在天成象,故曰道。”
(2).五行之政。古代以五行分主四时,即指四时之政。《大戴礼记·盛德》:“均五政,齐五法。” 王聘珍 解诂:“五政者,明堂月令所施於四时者也。”《孝经纬钩命决》:“春政不失,五穀蘖;初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地无菑;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病。五政不失,百穀稚熟,日月光明。”
(3).五项政治措施。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4).谓五常之政。 汉 扬雄 《法言·问道》:“五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 李轨 注:“五政,五常之政也。”参见“ 五常 ”。
(2).五行之政。古代以五行分主四时,即指四时之政。《大戴礼记·盛德》:“均五政,齐五法。” 王聘珍 解诂:“五政者,明堂月令所施於四时者也。”《孝经纬钩命决》:“春政不失,五穀蘖;初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地无菑;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病。五政不失,百穀稚熟,日月光明。”
(3).五项政治措施。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4).谓五常之政。 汉 扬雄 《法言·问道》:“五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 李轨 注:“五政,五常之政也。”参见“ 五常 ”。
《國語辭典》:五常 拼音:wǔ cháng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书经。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颖达。正义:「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2.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汉。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3.仁、义、礼、智、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4.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关系。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也作「五伦」。
5.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2.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汉。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3.仁、义、礼、智、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4.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关系。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也作「五伦」。
5.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