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五性
(1).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欲、惧、忧。《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
(2).人的五种性情。指暴、淫、奢、酷、贼。《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 上元夫人 谓帝曰﹞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捨尔五性,反诸柔善。”
(3).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哀、乐、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4).指仁、义、礼、智、信。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明 宋濂 《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 清 恽敬 《读〈大学〉二》:“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5).五脏的特性。《汉书·翼奉传》:“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翼氏 五性:肝性静,静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礼,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坚,坚行义,乙庚主之。肾性智,知行敬,丁壬主之也。”
(2).人的五种性情。指暴、淫、奢、酷、贼。《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 上元夫人 谓帝曰﹞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捨尔五性,反诸柔善。”
(3).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哀、乐、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4).指仁、义、礼、智、信。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明 宋濂 《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 清 恽敬 《读〈大学〉二》:“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5).五脏的特性。《汉书·翼奉传》:“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翼氏 五性:肝性静,静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礼,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坚,坚行义,乙庚主之。肾性智,知行敬,丁壬主之也。”
《骈字类编》:五邑
左传:公孙彊言霸说于曹伯,乃背晋而奸宋。宋人伐之,晋人不救,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䢴。,又见两马下。
孔平仲送朱君贶德安宰,罢任还诗:寻阳五邑谁善政,历陵令尹朱为姓。
孔平仲送朱君贶德安宰,罢任还诗:寻阳五邑谁善政,历陵令尹朱为姓。
《骈字类编》:五重
汉书陈汤传: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 宋书五行志:永嘉二年二月癸卯,白虹贯日,青黄晕五重。北史安国传:安国,汉安息国也,都在那密水南,城五重环以流水,宫殿皆平头。 宋史仪卫志:犦槊二人,弩五人为一列,弓矢二十一人为四重,槊二十五人为五重。
又政和三年,议礼局上文德殿视朝之制,黄麾半仗,供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殿内仗首左右厢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金吾仗南,东西相向。绛引幡十,分部之南北,为五重。洛阳伽蓝记:愿会寺,中书舍人王翊舍宅立也。佛堂前有桑树一株,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傍布,形如羽盖,覆高五尺。又叶凡为五重。每重叶生椹各异。京师道俗谓之神桑。萧子显燕歌行。五重飞楼入河汉。九华阁道暗清池。又明一统志:五重河在辽东都司。源出分水岭,东㳘经城东北,合杓子河入于海。
又政和三年,议礼局上文德殿视朝之制,黄麾半仗,供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殿内仗首左右厢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金吾仗南,东西相向。绛引幡十,分部之南北,为五重。洛阳伽蓝记:愿会寺,中书舍人王翊舍宅立也。佛堂前有桑树一株,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傍布,形如羽盖,覆高五尺。又叶凡为五重。每重叶生椹各异。京师道俗谓之神桑。萧子显燕歌行。五重飞楼入河汉。九华阁道暗清池。又明一统志:五重河在辽东都司。源出分水岭,东㳘经城东北,合杓子河入于海。
《漢語大詞典》:五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