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五条(五条)
晋书礼志见三条下二宋史礼志先蚕之礼内外命妇一品各采五条 品三品各采九条
又晋书武帝纪颁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元史选举志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阿又兵志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并和林 刺䚟元领军一千人入五条河
又晋书武帝纪颁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元史选举志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阿又兵志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并和林 刺䚟元领军一千人入五条河
分类:五条
《骈字类编》:五顷(五顷)
汉书食货志古百步为亩汉时二百四十步为亩古千二百亩则得今五顷 唐书刘弘基传弘基给诸奴婢各十五人田五顷谓所亲曰使贤固不籍多财即不贤守此可以脱饥冻 李商隐代濮阳公表良田五顷虑莫及于子孙厚禄万钟惠颇沾于宾客
《骈字类编》:五处(五处)
唐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骈字类编》:五上
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疏见一二下书又唐书独孤朗传殿中王源植贬官朗直其枉 五上不报即自劾执法不称愿罢去帝遣中人慰谕不许 宋史徐中行传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适应格所亲咸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骈字类编》:五秋
唐 高骈 安南送曹别敕归朝 知君万里朝天去,为说征南已五秋。
《骈字类编》:阳五(阳五)
北史阳休之传弟俊之多作六言歌世俗流传名为阳五伴侣写而卖之在市不绝俊之常过市取而改之言其字误卖书者曰阳五古之贤人作此伴侣君何所知轻敢议论俊之大喜 五代史周德威传小字阳五当梁晋之际周阳五之勇闻天下
《國語辭典》:五明 拼音:wǔ míng
古印度五种学科知识、技能的总称。一声明,指研究语音、语法、修辞的学问;二工巧明,指工艺、数学、天文、音乐、美术等技艺的学识;三医方明,指医药类的学识;四因明,谓逻辑学;五内明,即关于宗教哲学与修持的知识。《大唐西域记》卷二:「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
《漢語大詞典》:五明扇
(1).仪仗中用的一种掌扇。 晋 时只限于帝王使用。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五明扇, 舜 所作也。既受 尧 禪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 秦 汉 公卿大夫皆得用之。 魏 晋 非乘舆不得用。”神宫中亦有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神霄,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面南东壁,从东第一架六物,曰锦繖、曰絳节、曰宝盖、曰珠幢、曰五明扇。”《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絳綃玉女五百餘人,或执五明之扇,或捧八宝之盂,环侍左右。”
(2).指团扇。或泛指扇。 隋 卢思道 《美女篇》:“ 京洛 多妖艷……时摇五明扇,聊驻七香车。” 唐 乔知之 《长信宫树》诗:“叶映九春华,香摇五明扇。”亦省作“ 五明 ”。 晋 陆机 《羽扇赋》:“昔者 武王 玄览造扇於前,而五明安众,世繫於后,各有託於方圆,盖受则於箑蒲……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
(2).指团扇。或泛指扇。 隋 卢思道 《美女篇》:“ 京洛 多妖艷……时摇五明扇,聊驻七香车。” 唐 乔知之 《长信宫树》诗:“叶映九春华,香摇五明扇。”亦省作“ 五明 ”。 晋 陆机 《羽扇赋》:“昔者 武王 玄览造扇於前,而五明安众,世繫於后,各有託於方圆,盖受则於箑蒲……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
《漢語大詞典》:五圣(五聖)
(1).五个圣人。指 神农 、 尧 、 舜 、 禹 、 汤 。《淮南子·修务训》:“若夫 神农 尧 舜 禹 汤 ,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
(2).五个圣人。指 唐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五圣联龙袞,千官列雁行。” 唐 康骈 《剧谈录·老君庙画》:“壁有 吴道玄 画五圣真容及 老子 化胡经事。”
(3).旧时 江 南一带所奉之邪神。 明 陆粲 《庚己编·说妖》:“ 吴 俗所奉妖神,号曰五圣,又曰五显灵公,乡中呼为‘五郎神’,盖深山老魅山萧木客之数也。” 清 钮琇 《觚賸·奏毁淫祠》:“ 江 南家立尺五小庙祀之,俗称五圣祠。是后日渐蕃衍,甚至树头花前,鸡塒豕圈,小有萎殀,輒曰五圣为祸。”
(2).五个圣人。指 唐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五圣联龙袞,千官列雁行。” 唐 康骈 《剧谈录·老君庙画》:“壁有 吴道玄 画五圣真容及 老子 化胡经事。”
(3).旧时 江 南一带所奉之邪神。 明 陆粲 《庚己编·说妖》:“ 吴 俗所奉妖神,号曰五圣,又曰五显灵公,乡中呼为‘五郎神’,盖深山老魅山萧木客之数也。” 清 钮琇 《觚賸·奏毁淫祠》:“ 江 南家立尺五小庙祀之,俗称五圣祠。是后日渐蕃衍,甚至树头花前,鸡塒豕圈,小有萎殀,輒曰五圣为祸。”
《漢語大詞典》:五欲
(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管子·内业》:“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2).佛教谓色、声、香、味、触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谓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大智度论》卷十七:“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捨。为之,后世受无量苦。”《法华经·譬喻品》:“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宋 苏轼 《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前韵》:“定心无一物,法乐胜五欲。”
(3).道教沿袭其说而稍有不同。谓声、色、香、味、爱憎之欲。《云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谓耳欲声,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淫乱发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网罗;心欲爱憎,便偏邪失正平。”
(2).佛教谓色、声、香、味、触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谓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大智度论》卷十七:“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捨。为之,后世受无量苦。”《法华经·譬喻品》:“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宋 苏轼 《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前韵》:“定心无一物,法乐胜五欲。”
(3).道教沿袭其说而稍有不同。谓声、色、香、味、爱憎之欲。《云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谓耳欲声,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淫乱发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网罗;心欲爱憎,便偏邪失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