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42,分250页显示 上一页 220 221 222 223 224 226 227 228 229 下一页
朱全忠(庙号 太祖 世称 后梁太祖 名 朱温、温 朱晃 神武元圣孝皇帝、神武元圣孝帝、梁神武元圣孝帝 别称 五代后梁太祖 朱三 全忠、晃 梁王、魏王 )
张曙( 阿灰 行第 五十 )
郑綮(字 蕴武 行第 五 )
裴贽(字 敬臣 行第 三十五 )
周德威(字 镇远 阳五 )
朱友贞(世称 后梁末帝、梁末帝 瑱、锽 别称 五代后梁末帝 均王 名 友贞 )
石敬瑭(别称 后晋高祖、五代后晋高祖 石 敬瑭 赵国公 庙号 高祖 )
石重贵( 出皇帝、出帝、晋出帝、晋少帝、后晋出帝 别称 五代后晋出帝、少帝 郑王、齐王、负义侯 )
释怀贤( 怀贤 字 潜道 何 圆通大师、圆通 号 五客、稚耄典记 )
吕惠卿(世称 护法善神 字 吉甫 )
李承之(字 奉世 )
朱敦儒(行第 三十五 字 希真 号 岩壑、岩壑老人 世称 洛川先生 )
龚明之(字 熙仲、希仲 号 五休居士 )
翁挺(字 士特、仕挺 号 五峰居士 )
其它辞典(续上)
范摅(号 五云溪人 )朱全忠(庙号 太祖 世称 后梁太祖 名 朱温、温 朱晃 神武元圣孝皇帝、神武元圣孝帝、梁神武元圣孝帝 别称 五代后梁太祖 朱三 全忠、晃 梁王、魏王 )
张曙( 阿灰 行第 五十 )
郑綮(字 蕴武 行第 五 )
裴贽(字 敬臣 行第 三十五 )
周德威(字 镇远 阳五 )
朱友贞(世称 后梁末帝、梁末帝 瑱、锽 别称 五代后梁末帝 均王 名 友贞 )
石敬瑭(别称 后晋高祖、五代后晋高祖 石 敬瑭 赵国公 庙号 高祖 )
石重贵( 出皇帝、出帝、晋出帝、晋少帝、后晋出帝 别称 五代后晋出帝、少帝 郑王、齐王、负义侯 )
释怀贤( 怀贤 字 潜道 何 圆通大师、圆通 号 五客、稚耄典记 )
吕惠卿(世称 护法善神 字 吉甫 )
李承之(字 奉世 )
朱敦儒(行第 三十五 字 希真 号 岩壑、岩壑老人 世称 洛川先生 )
龚明之(字 熙仲、希仲 号 五休居士 )
翁挺(字 士特、仕挺 号 五峰居士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2—912 【介绍】: 即五代后梁太祖。后梁王朝创建者。宋州砀山人。小名朱三。少孤。初从黄巢为同州防御使。唐僖宗中和二年降唐,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以败黄巢军、破秦宗权、拒李克用诸功,封梁王,累官宣武、宣义、护国、忠武四镇节度使。昭宗天祐初杀昭宗,四年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更名晃,改元开平,建都汴州。寻杀哀帝。在位六年。乾化中为子友圭所杀。全唐文·卷一百一
帝姓朱氏。讳晃。初名温。宋州砀山人。唐大中六年生。初从黄巢。寻降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重荣表奏僖宗。授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元年封梁王。天祐二年加相国。改封魏王。备九锡。四年四月受唐禅。改今名。开平三年。加尊号睿文圣武广孝皇帝。在位六年。年六十一。谥曰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小字阿灰。侍郎张祎子。工词。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小字阿灰。排行五十,南阳(今属河南)人。曙文章秀丽,才名颇著。僖宗中和初,赴西川应举,时人皆呼为“将来状元”,曙亦以此自负。然是年竟未第,至昭宗大顺二年(891)方登进士第。与诗人崔涂、杜荀鹤有交往唱酬。曾任拾遗,官至右补阙。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一、卷一二,《北梦琐言》卷四、卷八,《唐诗纪事》卷六六。《全唐诗》存诗1首,词1首,分为二人,误。宋吴幵《优古堂诗话·沿袭不失为佳》条尚录有其《途中闻蝉》诗4句。《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 【介绍】: 唐荥阳人,字蕴武。第进士。历监察御史、庐州刺史。召为右散骑常侍,往往条摘失政。昭宗时以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善以诗谣托讽,语多诙谐,时号“郑五歇后体”。以太子少保致仕。有《开天传信记》。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9 字蕴武,排行五。郡望荥阳(今属河南)。登进士第,任监察御史。僖宗乾符二年(875),累官户部员外郎,擢金、刑二部郎中。后出为庐州刺史。入为兵部郎中,迁给事中、右(一作左)散骑常侍。敢言朝政之阙,每赋诗讥刺。昭宗赏之,擢为礼部侍郎、平章事,然以不孚众望,不久自求引退。光化二年(899)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资治通鉴》卷二五九、《唐诗纪事》卷六五。著有笔记小说《开天传信记》1卷。綮苦心为诗,尝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好歇后句,时人呼为郑五歇后体。又每以诗谣托讽刺时,且多诙谐之句,如离庐州任所赋“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句,为人所传。《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5 【介绍】: 唐孟州济源人,字敬臣。裴坦从子。懿宗咸通十三年进士。历迁右补阙、御史中丞、刑部尚书。昭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风检著。后以司空致仕,为朱温所害。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5 郡望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字敬臣,排行三十五。懿宗咸通十三年(872)登进士第,任主客、司勋员外郎。僖宗时,义成节度使郑昌图辟为掌书记,后擢右补阙、御史中丞。昭宗时,三知贡举。光化三年(900)由礼部尚书转刑部尚书,寻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天复三年(903)罢为左仆射。哀帝天祐二年(905)以司空致仕,寻为朱全忠所嫉,贬青州司户参军,旋被杀。后唐时追赠司徒。生平见《新唐书·裴坦传》附及《宰相世系表一上》,《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卷二六五,《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唐诗纪事》卷六六。《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一
贽。宰相坦从子。第进士。擢累右补阙御史中丞刑部尚书昭宗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兼户部尚书。帝幸凤翔。为大明宫留守。进尚书左仆射。以司空致仕。朱全忠将篡。贬青州司户参军。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 【介绍】: 唐末五代时朔州马邑人,字镇远,小字阳五。勇而多智。初事晋王李克用为骑将。后从李存勖屡败后梁兵,又擒刘守光父子于幽州,拜幽州、卢龙等节度使。后梁末帝贞明四年胡柳陂之役,以存勖轻率迎敌,临阵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8—923 【介绍】: 即五代后梁末帝。后梁太祖朱温第三子。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太祖即位,封均王。朱友圭立,以为东京留守、开封尹。寻起兵讨杀友圭。及即位,更名锽,复称号乾化。俄又更名瑱。贞明、龙德中,与晋王李存勖屡有战事。龙德末,北面行营招讨使王彦章与存勖战,败死,汴京陷。末帝即招控鹤都将皇甫麟曰:“吾与晋人世仇,不可俟彼刀锯,卿可尽我命。”麟杀之于建国楼。在位十一年,后梁亡。全唐文·卷一百二
帝讳瑱。初名友贞。太祖第四子。唐文德元年生。开平元年封均王。乾化三年二月即位。改名锽。末年改今名。在位十一年。年三十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42 【介绍】: 即五代后晋高祖。后晋王朝创建者。沙陀部人。居太原。李克用部将臬捩鸡子,后改姓石。李嗣源器之,择为婿,助嗣源夺得帝位,以功累迁中书令、河东节度使,镇太原。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徙镇天平,不受命。末帝遂夺其官爵,命将讨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与耶律德光约为父子。契丹助其灭后唐,册封为帝,建国号晋,建都于汴,史称后晋。乃割让幽、云等十六州于契丹,每年献帛三十万匹,称“儿皇帝”。在位七年。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帝姓石氏。讳敬瑭。太原人。唐景福元年生。事后唐庄宗明宗。累官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清泰三年五月封赵国公。是年叛后唐。十一月受契丹主册即皇帝位。在位七年。年五十一。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4—964 【介绍】: 即五代后晋出帝,又称少帝。石敬瑭兄子。敬瑭厚爱之。累拜开封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郑王,改齐王。嗣敬瑭为帝,对契丹称孙不称臣,契丹遂与之绝盟。开运初,曾两次击退契丹军进攻。开运三年,契丹又大举入侵,虏重贵北迁,封负义侯,后晋遂亡。在位三年。后十八年卒于建州。全唐文·卷一百十八
帝讳重贵。高祖从子。唐天祐十一年生。为高祖所爱。以为子。天福三年授开封尹。封郑王。六年授广晋尹。封齐王。七年六月即位。开运三年。契丹迁帝于黄龙府。降封负义侯。后徙建州。居塞北凡十八年。在位五年。年五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82 【介绍】: 宋僧。永嘉人,字潜道。俗姓何。真宗天禧二年受具戒,屡依高僧,四主名刹。多才艺,工诗,字画有法。赐号圆通大师。全宋诗
释怀贤(一○一六~一○八二),字潜道,赐号圆通,俗姓何,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落发受戒。后屡依高僧,四主名刹。神宗元丰五年卒,年六十七。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及《稚耄典记》一篇,已佚。事见《淮海集》卷三六《圆通禅师行状》。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金山龙游寺。圆通禅师。讳怀贤。字潜道。温州永嘉何氏子。在襁褓中。能合掌僧坐。四岁从嗣仁社主。出家受戒。有讲席辄往听。尽得其学。及长叹曰。说食能饱人乎。别社主。去遍参。最后见达观颖于润之因圣。初师从瑞新禅师游颇久。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说。自谓无以复加。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非谈谐嵬𤨏。则骂詈不已。心窃陋之。乃潜诣丈室。请白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间事。且僧有过斥去则已。何足追骂至累日乎。观颔而不答。师因此省悟。初开法于太平隐静。嗣主金山。金山当孔道。客至无虚日。师颇厌之。熙宁元年。遂谢事。隐于金牛山。山去丹阳数十里。人迹罕。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庐山之圆通。明州之雪窦。相次坚恳。各住一年。雪窦至。前后二十年间。三请乃赴。其行由海道。遇大风。漂至慈溪东岸。舟破。从者多人皆散走。师独安坐水中不动。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灭于金牛。寿六十七。腊六十三。弟子觉澄等。塔全身于西陇淮海。秦少游观为师状曰。师操行卓越。而遇人有恩意。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夜辄从众僧寝于堂中。不入丈室。雅性乐施。所得金钱缯帛。率缘手尽。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閒居绝口。不挂事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无不集者当时贤士大夫闻其风。皆倾意愿与之游。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奏。赐紫方袍。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怀贤,字潜道。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儿时夙根萌发,常合掌僧坐,父母异之。时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莲净观,行甚高,众多归之,号“嗣仁社主”,乃以贤从社主出家。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受具戒时,年十四也。贤既得法器,又仰高规,艺行日进,同侣无与比。有讲肄,辄往听受。久之,尽传其学。慨然长怀,有志四方,辞仁远参,所至处,延居上游,最后见达观禅师昙颖于润之因圣,遂得法焉。皇佑初,润守王公珙雅闻贤敏悟,乃见礼请,传法甘露。而太平繁昌又以隐静相召,贤以甘露颇近城市,隐静僻在深山,遂从太平繁昌之请。初贤从瑞新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事。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以委琐恢奇之言。又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座辄追论前事,矢口谩骂,累日不休。贤心陋之,乃潜诣丈室,请达观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俗间事,且僧有过,斥去则已,何足重辱?”达观颔而不答,贤亦因此省悟,居隐静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复召以清凉,辞不赴。明年,达观自明州雪窦徙金山之龙游。州人乃以雪窦召贤,既行,道过龙游,留一月。会达示寂,润之衣冠缁素因以状诣郡,请止贤继焉。而龙游主者故事,当禀命朝廷,郡守以白部使者,上之,报可。龙游自火灾之后,栋宇灰烬,瑞新禅师实中兴之,未既而卒。贤述其事,积勤八载,殿堂廊庑,灿然具备,今宫宇之盛,冠绝淮海。虽始于新,多成于贤。然其地当长江下游,帆穑迅至,游客登临,日不暇给,贤颇厌之。熙宁元年,遂谢去,隐于金牛山,去丹阳县数十里,人迹䍐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三年,刘公述商守九江,招贤主圆通,贤闻匡庐山水幽秀,得疏欣然,题诗壁间,有“岁晚当期返竹门”之句,示不久留也。居匡庐山下一年,果谢去,复还金牛。明州复以雪窦来请,固以疾辞。史官刁公约谓贤曰:“雪窦东南名山,明觉、达观相继居其地,二十年间,请者三至,可谓勤矣。今又不赴,无乃孤其望乎。”贤素善刁公,从之乘舟,遵海北转海门,遇大飓卒起,风樯摧败,黑夜漂泊至慈溪东岸,触礁舟破,从者百馀人皆散走,贤独淹坐水中,从者还救,乃免。居雪窦一年,复谢去,还金牛。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寂,寿六十有七,腊五十三,葬于金牛之西垄,累坟为塔。秦少游状其行。贤操行卓越,遇人有恩,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雅好施予,所得金钱缯帛率以散众,人多归之。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当时贤士大夫皆倾意愿与之游。以参知政事高若讷奏,赐紫。复以节度使李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留不可得。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112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吉甫。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与王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神宗熙宁初,累迁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参与制订新法。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任参知政事,坚行新法。后与王安石交恶,出知陈州、延州、太原府。哲宗绍圣中,历知延安府,筑米脂诸寨以备西夏侵扰。徽宗时,因事安置宣州,移庐州。有《庄子解》及文集。全宋诗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晋江(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调真州推官。神宗熙宁初,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熙宁七年(一○七四),为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十年,知延州。元丰五年(一○八二),知太原府。哲宗元祐初知扬州,寻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初,起知大名、延安府。以破夏有功,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提举杭州洞霄宫(《乾道临安志》卷三)。崇宁初,以武昌军节度使知大名。五年(一一○六)知杭州。大观元年(一一○七),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四年,以观文殿学士为醴泉观使致仕。政和元年卒,年八十。有《东平集》一百卷,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吕参政惠卿传》,《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一七一九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嘉祐二年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熙宁初,安石当政,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与谋,凡所建请,章奏皆出其手。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后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安石罢相,荐为参知政事,遂叛安石。八年,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延州。元丰五年知单州,六年知太原。哲宗即位,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中,复资政殿大学士,知延州,加银青光禄大夫,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立,移知杭州,徙大名。崇宁五年,复知杭州。坐其子闻妖人言不告,责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政和元年卒,年八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七十卷、《道德真经传》四卷(存)、《孝经传》一卷、《论语议》十卷、《庄子解》十卷等。见《吕参政惠卿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四)。《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 【介绍】: 宋濮州人,原籍赵郡,字奉世。李肃之弟。英宗时登进士第。官明州司法参军,郡守骫法,承之毅然力争。神宗熙宁初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又任检正中书刑房。受命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又察访陕西,裁正敛羡余之数。八年,任河东察访使,受诏参定蕃兵法。官至枢密直学士。后知青州,徙应天府,历阿阳、陈、郓、扬州而卒。有《礼房条例并目录》、《江湖淮浙盐敕令赏格》及文集、奏议等。全宋诗
李承之,字奉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迪子。举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神宗熙宁初,为条例司检详文字。累官至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知州府,卒于扬州任。《宋史》卷三一○有传。全宋文·卷一○二八
李承之(?——一○九一),字奉世,其先赵郡人,徙濮州(今河南濮阳)。迪从子。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改京官,检正中书刑房公事。四年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检三司使。元祐初官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徙应天府,历河阳、陈、郓、扬州,元祐六年十一月卒。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二五二、四六八,《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卷三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59 【介绍】: 宋洛阳人,字希真,号岩壑,世称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负重望,屡辞徵召。高宗绍兴二年,应召为迪功郎,赐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浙东提刑。因与主战派李光来往,被罢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桧笼络,除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桧死,废黜。善画山水,工诗词及乐府。有《樵歌》。全宋诗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岩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为枢密行府咨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词学图录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有词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时称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志行高洁,虽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尝数召而不就。绍兴初,召为迪功郎。赐对,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权兵部郎中。历通判临安府、枢密行府咨议参军,除秘书郎,改都官员外郎。十四年,除两浙东路提刑。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对,落致仕,授鸿胪少卿,寻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诗词,著有《岩壑老人诗文集》、《猎较集》、《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1182 【介绍】: 宋苏州昆山人,字熙仲,一作希仲,号五休居士。龚况从子。年六十举乡贡,授高州文学。后敕监潭州南岳庙。年八十乞致仕,乡人又请于朝,超授宣教郎。有《中吴纪闻》。全宋诗
龚明之(一○九一~一一八二),字希仲,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屡试不中,年八十二时以特恩廷试,授高州文学(《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上《荐举龚明之状》)。得监南岳庙。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以宣教郎致仕。居昆山黄姑别墅,作期颐堂,日饮其间。九年,采吴中故老嘉言懿行,及其风土人文为新旧图经、《吴郡志》所不载者,口授子昱,成《中吴纪闻》六卷行世。卒年九十二。事见《中吴纪闻自序》,《吴郡志》卷二七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四○○○
龚明之(一○九一——一一八二),字熙仲,自号五休居士,苏州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况从子。宣和三年曾以诸生贡京师。绍兴二十年复与乡贡,年已六十。晚以特恩廷试,授高州文学。年踰八十,法不应出,吴士在朝者列奏其行义,敕以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淳熙五年乞致仕,与改宣教郎致仕。九年卒,年九十二。著有《中吴纪闻》六卷(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八四,《宋史翼》卷三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士特,一字仕挺,号五峰居士。翁彦约子。徽宗政和中以荫补官,调宜章尉。朝臣交荐,改少府监丞,所奏皆朝廷急务。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时相怒其不附己,逐之,遂不复出。博学善文。有诗文集。全宋诗
翁挺,字士特,号五峰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彦约子。徽宗政和中因季父彦国恩补官,调宜章尉,改侯官主簿。赴阙奏对,授少府监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考功员外郎,忤宰相,二年除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八)。卒年五十馀。遗著由嗣子颍之编为《五峰居士集》二十卷,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其外兄李纲为之序,已佚。事见《梁溪集》卷一三八《五峰居士文集序》,《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二。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四○一三
翁挺,字士特,自号五峰居士,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彦约子。博学善属文,政和中以季父彦国恩补官,调郴州宜章尉,权类编御笔所、礼制局检讨官。建炎初诏赴阙,所陈皆朝廷急务,授少府监丞。二年勒停除名,编管邻州,遂不复出仕。有诗文集二十卷,李纲称其文雄深雅健,渊源浩博。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八,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