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35,分249页显示 上一页 220 221 222 223 224 226 227 228 229 下一页
杜荀鹤(字 彦之 号 九华山人 行第 十五 )
曹松(字 梦徵 世称 五老榜 )
朱全忠(庙号 太祖 世称 后梁太祖 名 朱温、温 朱晃 神武元圣孝皇帝、神武元圣孝帝、梁神武元圣孝帝 别称 五代后梁太祖 朱三 全忠、晃 梁王、魏王 )
周德威(字 镇远 阳五 )
朱友贞(世称 后梁末帝、梁末帝 瑱、锽 别称 五代后梁末帝 均王 名 友贞 )
石敬瑭(别称 后晋高祖、五代后晋高祖 石 敬瑭 赵国公 庙号 高祖 )
石重贵( 出皇帝、出帝、晋出帝、晋少帝、后晋出帝 别称 五代后晋出帝、少帝 郑王、负义侯、齐王 )
第五充衡
邵光祖(世称 五经师 )
释表自(别称 五祖自老 )
五云山人
夏龙五(字 跃渊 号 腾轩、拙崖 )
邹至(字 致之 别称 五经邹氏 )
释怀贤( 怀贤 字 潜道 何 圆通大师、圆通 号 五客、稚耄典记 )
其它辞典(续上)
张曙( 阿灰 行第 五十 )杜荀鹤(字 彦之 号 九华山人 行第 十五 )
曹松(字 梦徵 世称 五老榜 )
朱全忠(庙号 太祖 世称 后梁太祖 名 朱温、温 朱晃 神武元圣孝皇帝、神武元圣孝帝、梁神武元圣孝帝 别称 五代后梁太祖 朱三 全忠、晃 梁王、魏王 )
周德威(字 镇远 阳五 )
朱友贞(世称 后梁末帝、梁末帝 瑱、锽 别称 五代后梁末帝 均王 名 友贞 )
石敬瑭(别称 后晋高祖、五代后晋高祖 石 敬瑭 赵国公 庙号 高祖 )
石重贵( 出皇帝、出帝、晋出帝、晋少帝、后晋出帝 别称 五代后晋出帝、少帝 郑王、负义侯、齐王 )
第五充衡
邵光祖(世称 五经师 )
释表自(别称 五祖自老 )
五云山人
夏龙五(字 跃渊 号 腾轩、拙崖 )
邹至(字 致之 别称 五经邹氏 )
释怀贤( 怀贤 字 潜道 何 圆通大师、圆通 号 五客、稚耄典记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小字阿灰。侍郎张祎子。工词。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小字阿灰。排行五十,南阳(今属河南)人。曙文章秀丽,才名颇著。僖宗中和初,赴西川应举,时人皆呼为“将来状元”,曙亦以此自负。然是年竟未第,至昭宗大顺二年(891)方登进士第。与诗人崔涂、杜荀鹤有交往唱酬。曾任拾遗,官至右补阙。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一、卷一二,《北梦琐言》卷四、卷八,《唐诗纪事》卷六六。《全唐诗》存诗1首,词1首,分为二人,误。宋吴幵《优古堂诗话·沿袭不失为佳》条尚录有其《途中闻蝉》诗4句。《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6—904或907 【介绍】: 唐末池州石埭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传为杜牧出妾所生子。早有才名,屡试不第。后以诗谒朱温,受荐于礼部,中大顺二年第八名进士,时年四十六。以世乱,旋归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唐昭宗天复三年,頵起兵叛杨行密,遣其奉使于汴。及頵败死,温以其才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一说时为天祐初,以遘重疾,旬日而卒。一说时为后梁建国初,五日而卒。工律绝,诗风浅易。有《唐风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6—904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排行十五,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杜牧为池州刺史时,妾周氏有孕,嫁乡人杜筠而生荀鹤(《二老堂诗话》引《池阳集》),后人多以为妄。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累举进士不第,漫游闽越、荆楚、梁宋等地,复归隐山中15年。昭宗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天复三年(903),为頵出使大梁。頵兵败,遂留梁。天祐元年(904),朱温奏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据《旧五代史》本传及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考證,《北梦琐言》谓天祐四年梁受禅后卒)。生平事迹散见《旧五代史》本传、《北梦琐言》卷六及卷七、《鉴诫录》、《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荀鹤自云“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于唐末乱离之中,上承元、白一派,以短小精悍之律绝、浅近通俗之语言,白描之手法,反映民生疾苦,抨击黑暗现实,自成一家,后人称为“杜荀鹤体”(《沧浪诗话·诗体》)。或以其诗“鄙俚近俗”而少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幕府燕闲录》),未为笃论。著有《唐风集》(又称《杜荀鹤文集》)3卷,今存。《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入4首,断句6。唐诗汇评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实妄。初贫寒,读书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累举进士不第,后归隐山中十五年。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天复三年,出使大梁。值頵兵败,遂留大梁。天祐元年,朱温奏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曰而年。荀鹤工近体诗,于晚唐自成一体。初及第时,自编歌诗为《唐成集》三卷。今存《杜荀鹤文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顾云《杜荀鹤文集序》
(河东裴公)以生诗有陈(伯玉)体,可以润国风,广王泽,故擢以塞诏,竞勉为中兴诗宗。生谢而退。明年,宁亲江表,以仆故山偕隐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见简。其雅丽清省激越之句,能使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人伦之纪备矣。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贾、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虿介。或情发乎中,则极思冥搜,神游希夷,形兀枯木,五声劳于呼吸,万象悉于抉剔,信诗家之雄杰者也!鉴诫录
梁朝杜舍人荀鹤为诗愁苦,悉千教化,每于吟讽,得其至理。……杜在梁朝,献朱太祖《时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是时方当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见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谓杜曰:“希先辈稍删古风,即可进身,不然者虚老矣。”杜遂课颂德诗三十章,以悦太祖。议者以杜虽有玉堂之拜,顿移教化之词,壮志清名,中道而废。旧五代史本传
(荀鹤)善为诗,辞句切理,为时所许。云谷杂记
顾云序其集(按指荀鹤《唐风集》)云:“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决,右柏翰林肩。”是以荀鹤可并李、杜也。荀鹤之诗溺于晚唐之习,盖韩偓、吴融之流,以方李、杜则远矣。然解道寒苦羁穷之态,往往有孟郊、贾岛之风。《艺苑雌黄》
《唐风集》中诗极低下,如“要知前路事,不及在家时”、“不觉里头成大汉,初看竹马作儿童”之句,前辈方之为《太公家教》。惟《春宫怨》一联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为一篇警策。而欧阳永叔《归田录》乃公周朴之句,不知何以云然。唐才子传
荀鹤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况于乱世,殊多忧惋思虑之语,于一觞一咏,变俗方雅,极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唐音癸签
杜彦之俚成,以衰调写衰代,事情亦真切。《唐诗品汇删•七言律》
杜荀鹤、李山甫则委巷说矣。《网师园唐诗笺》
彦之诗风神隽雅。《石园诗话》
晚唐诗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彦之荀鹤是也。“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九州有路休为客,百岁无愁即是仙”、“故园何啻二千里,新雁才闻一两声”、“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皆为佳句。“生应无暇日,死是不吟时”、“举世尽从愁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虽俗而有意趣。其馀如“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之类,未免诗如说话矣。其起结之句,尤多率易。爱日精庐藏书志
引叶坦跋:其诗虽晚唐,直入风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笔,可称合璧。《东目馆诗见》
杜荀鹤近体直摅胸臆,有一唱三叹之妙。《诗学渊源》
(荀鹤)诗思清奇,以大历为归。七言气质尤高,为晚唐之上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舒州人,字梦徵。学贾岛为诗。曾避乱山中。至昭宗光化中始登进士第,同榜五人,年皆七十余,时号五老榜。授校书郎。工诗。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8—? 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栖居洪州西山,后往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昭宗光化四年(901)登进士第。时松年已70余。昭宗新平内难,闻放新进士甚喜,诏选中有孤贫屈人,特敕授官,松得校书郎。同时得官者王希羽等4人均年已老,时谓此举为“五老榜”。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一〇、《新安志》卷六。松诗多旅游之作,风格学贾岛,意境幽深,工于铸字炼句。有《曹松诗集》3卷。《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衡阳人。见曹崧。唐诗汇评
曹松(830?-?),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学贾岛为诗。应进士举,久困名场。曾栖于洪州西山,与贯休、方干唱和,又曾游吴越、湖南、岭南等地。乾符初,依李频于建州。天复元年(901),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时同榜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与松均年逾七十,时号“五老榜”。或云其年松年五十四,以第八人登第。后归洪州。卒。有《曹松诗集》三卷,己佚。《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补逸
曹松字梦徵,舒州人。为诗宗贾岛,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初在建州依李频。昭宗光化四年,礼部侍郎杜德祥下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皆七十馀始及第,时号五老榜,为秘书省校书郎。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唐摭言
(曹)松,舒州人也,学贾司仓为诗,此外无他能。时号松启事为送羊脚状。唐才子传
(松)学贾岛为诗,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野性方直,罕尝俗事,故拙于进宦,构身林泽,寓情虚无,苦极于诗,然别有一种风味,不沦乎怪也。升庵诗话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松诗多浅俗,此二句差有中唐之意。唐音癸签
曹秘书致语似项斯,壮音间似李洞。五字如“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太虚”、“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七字如“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点缀末运,赖此名场一叟。一瓢诗话
曹梦徵长炼字,如“郭里残潮荡月回”、“约开莲叶上兰舟”之类。《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梦徵刻苦深思,老志不哀,气骨已不可及。其学贾氏亦专攻近体,虽生末世,诗格不以气运而降。奉为入室,与喻昆陵伯仲焉。《诗学渊源》
(松)诗思切至,虽学贾岛,初末若岛之艰僻,亦逊其自然;七绝则不逮远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2—912 【介绍】: 即五代后梁太祖。后梁王朝创建者。宋州砀山人。小名朱三。少孤。初从黄巢为同州防御使。唐僖宗中和二年降唐,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以败黄巢军、破秦宗权、拒李克用诸功,封梁王,累官宣武、宣义、护国、忠武四镇节度使。昭宗天祐初杀昭宗,四年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更名晃,改元开平,建都汴州。寻杀哀帝。在位六年。乾化中为子友圭所杀。全唐文·卷一百一
帝姓朱氏。讳晃。初名温。宋州砀山人。唐大中六年生。初从黄巢。寻降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重荣表奏僖宗。授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元年封梁王。天祐二年加相国。改封魏王。备九锡。四年四月受唐禅。改今名。开平三年。加尊号睿文圣武广孝皇帝。在位六年。年六十一。谥曰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 【介绍】: 唐末五代时朔州马邑人,字镇远,小字阳五。勇而多智。初事晋王李克用为骑将。后从李存勖屡败后梁兵,又擒刘守光父子于幽州,拜幽州、卢龙等节度使。后梁末帝贞明四年胡柳陂之役,以存勖轻率迎敌,临阵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8—923 【介绍】: 即五代后梁末帝。后梁太祖朱温第三子。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太祖即位,封均王。朱友圭立,以为东京留守、开封尹。寻起兵讨杀友圭。及即位,更名锽,复称号乾化。俄又更名瑱。贞明、龙德中,与晋王李存勖屡有战事。龙德末,北面行营招讨使王彦章与存勖战,败死,汴京陷。末帝即招控鹤都将皇甫麟曰:“吾与晋人世仇,不可俟彼刀锯,卿可尽我命。”麟杀之于建国楼。在位十一年,后梁亡。全唐文·卷一百二
帝讳瑱。初名友贞。太祖第四子。唐文德元年生。开平元年封均王。乾化三年二月即位。改名锽。末年改今名。在位十一年。年三十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42 【介绍】: 即五代后晋高祖。后晋王朝创建者。沙陀部人。居太原。李克用部将臬捩鸡子,后改姓石。李嗣源器之,择为婿,助嗣源夺得帝位,以功累迁中书令、河东节度使,镇太原。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徙镇天平,不受命。末帝遂夺其官爵,命将讨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与耶律德光约为父子。契丹助其灭后唐,册封为帝,建国号晋,建都于汴,史称后晋。乃割让幽、云等十六州于契丹,每年献帛三十万匹,称“儿皇帝”。在位七年。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帝姓石氏。讳敬瑭。太原人。唐景福元年生。事后唐庄宗明宗。累官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清泰三年五月封赵国公。是年叛后唐。十一月受契丹主册即皇帝位。在位七年。年五十一。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4—964 【介绍】: 即五代后晋出帝,又称少帝。石敬瑭兄子。敬瑭厚爱之。累拜开封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郑王,改齐王。嗣敬瑭为帝,对契丹称孙不称臣,契丹遂与之绝盟。开运初,曾两次击退契丹军进攻。开运三年,契丹又大举入侵,虏重贵北迁,封负义侯,后晋遂亡。在位三年。后十八年卒于建州。全唐文·卷一百十八
帝讳重贵。高祖从子。唐天祐十一年生。为高祖所爱。以为子。天福三年授开封尹。封郑王。六年授广晋尹。封齐王。七年六月即位。开运三年。契丹迁帝于黄龙府。降封负义侯。后徙建州。居塞北凡十八年。在位五年。年五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历官知新州,有政声,流民多受其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范阳人。邵雍十世孙。从父宦游吴,遂寓居其地。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为五经师。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表自。怀安人也。依五祖演和尚。最久。未有省。时圆悟分座接纳。师亲炙焉。悟曰。公久于老师法席。何须来探水。脱有未至。举我品评可也。师乃举德山小参话。悟高唤曰。吾以不堪为公师。观公如是则有馀矣。遂令再举。至今夜不答话处。悟蓦以手掩师口曰。但恁么看。师不胜愤。趋出以坐具槭地曰。那里有因缘。只教人看一句。于是朋辈竞勉。未几有省。悟私告五祖曰。渠只得一橛。大法未明在。须臾锻鍊。必为法器。居无何。五祖宣言。请自立僧。实欲激其远到。师闻之。深有所待。一日上堂。以目顾师曰。莫妄想。便下座。师气不平。趋琅琊启公法社。久之。圆悟往抚存。遂于言下大彻。乃同归。五祖方命立僧。圆悟即还蜀演既委顺。郡守以师继席焉。拈香云。若为今成都昭觉勤禅师去。我于此时。如得其髓。为何不为他。不见道。鱼因水有。子由母亲。自是。衲子四至不可遏。师榜侍者门曰。东山有三句。道得即挂搭。衲子皆披靡。有一僧。携坐具径造丈室曰。某甲道不得。祇要挂搭。师大喜。呼维那于明窗下安排。师奇言妙旨。传播诸方。诸方尊之曰。自老惜法嗣不昌。仅一龙华高。而道声亦不振。或以圆悟于师有卵翼功。而师掩之所致云。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夏龙五,字跃渊,号腾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朝曾知洪州。致仕后卜居贵溪,别号拙崖。事见同治《贵溪县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瑞州新昌人,字致之。博洽强敏,事母甚孝。授诸子各一经,时称五经邹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82 【介绍】: 宋僧。永嘉人,字潜道。俗姓何。真宗天禧二年受具戒,屡依高僧,四主名刹。多才艺,工诗,字画有法。赐号圆通大师。全宋诗
释怀贤(一○一六~一○八二),字潜道,赐号圆通,俗姓何,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落发受戒。后屡依高僧,四主名刹。神宗元丰五年卒,年六十七。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及《稚耄典记》一篇,已佚。事见《淮海集》卷三六《圆通禅师行状》。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金山龙游寺。圆通禅师。讳怀贤。字潜道。温州永嘉何氏子。在襁褓中。能合掌僧坐。四岁从嗣仁社主。出家受戒。有讲席辄往听。尽得其学。及长叹曰。说食能饱人乎。别社主。去遍参。最后见达观颖于润之因圣。初师从瑞新禅师游颇久。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说。自谓无以复加。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非谈谐嵬𤨏。则骂詈不已。心窃陋之。乃潜诣丈室。请白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间事。且僧有过斥去则已。何足追骂至累日乎。观颔而不答。师因此省悟。初开法于太平隐静。嗣主金山。金山当孔道。客至无虚日。师颇厌之。熙宁元年。遂谢事。隐于金牛山。山去丹阳数十里。人迹罕。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庐山之圆通。明州之雪窦。相次坚恳。各住一年。雪窦至。前后二十年间。三请乃赴。其行由海道。遇大风。漂至慈溪东岸。舟破。从者多人皆散走。师独安坐水中不动。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灭于金牛。寿六十七。腊六十三。弟子觉澄等。塔全身于西陇淮海。秦少游观为师状曰。师操行卓越。而遇人有恩意。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夜辄从众僧寝于堂中。不入丈室。雅性乐施。所得金钱缯帛。率缘手尽。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閒居绝口。不挂事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无不集者当时贤士大夫闻其风。皆倾意愿与之游。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奏。赐紫方袍。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怀贤,字潜道。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儿时夙根萌发,常合掌僧坐,父母异之。时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莲净观,行甚高,众多归之,号“嗣仁社主”,乃以贤从社主出家。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受具戒时,年十四也。贤既得法器,又仰高规,艺行日进,同侣无与比。有讲肄,辄往听受。久之,尽传其学。慨然长怀,有志四方,辞仁远参,所至处,延居上游,最后见达观禅师昙颖于润之因圣,遂得法焉。皇佑初,润守王公珙雅闻贤敏悟,乃见礼请,传法甘露。而太平繁昌又以隐静相召,贤以甘露颇近城市,隐静僻在深山,遂从太平繁昌之请。初贤从瑞新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事。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以委琐恢奇之言。又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座辄追论前事,矢口谩骂,累日不休。贤心陋之,乃潜诣丈室,请达观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俗间事,且僧有过,斥去则已,何足重辱?”达观颔而不答,贤亦因此省悟,居隐静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复召以清凉,辞不赴。明年,达观自明州雪窦徙金山之龙游。州人乃以雪窦召贤,既行,道过龙游,留一月。会达示寂,润之衣冠缁素因以状诣郡,请止贤继焉。而龙游主者故事,当禀命朝廷,郡守以白部使者,上之,报可。龙游自火灾之后,栋宇灰烬,瑞新禅师实中兴之,未既而卒。贤述其事,积勤八载,殿堂廊庑,灿然具备,今宫宇之盛,冠绝淮海。虽始于新,多成于贤。然其地当长江下游,帆穑迅至,游客登临,日不暇给,贤颇厌之。熙宁元年,遂谢去,隐于金牛山,去丹阳县数十里,人迹䍐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三年,刘公述商守九江,招贤主圆通,贤闻匡庐山水幽秀,得疏欣然,题诗壁间,有“岁晚当期返竹门”之句,示不久留也。居匡庐山下一年,果谢去,复还金牛。明州复以雪窦来请,固以疾辞。史官刁公约谓贤曰:“雪窦东南名山,明觉、达观相继居其地,二十年间,请者三至,可谓勤矣。今又不赴,无乃孤其望乎。”贤素善刁公,从之乘舟,遵海北转海门,遇大飓卒起,风樯摧败,黑夜漂泊至慈溪东岸,触礁舟破,从者百馀人皆散走,贤独淹坐水中,从者还救,乃免。居雪窦一年,复谢去,还金牛。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寂,寿六十有七,腊五十三,葬于金牛之西垄,累坟为塔。秦少游状其行。贤操行卓越,遇人有恩,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雅好施予,所得金钱缯帛率以散众,人多归之。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当时贤士大夫皆倾意愿与之游。以参知政事高若讷奏,赐紫。复以节度使李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留不可得。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